教會事工

【泉源之聲專欄】針對指標性公眾人物(事奉者)公開表示離棄信仰,我們該如何看待?

一個曾經被神重用的僕人,許多人曾經因為他的服事得著祝福,如果這個人的影響力是大的,也活在世人的注目之下,「公開表態離棄信仰」,會讓許多人心碎難過,我們如何看待並回應這樣的事件呢?   公眾人物也有信心軟弱的時候   站在眾所矚目的位置上,看似光鮮亮麗,卻要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我們不明白他內心的糾結和困境,一個再有恩賜的事奉者,仍然是有軟弱、可能跌倒的「人」,一樣需要基督。我們應當敬重神的僕人,但是不要把「神重用的僕人」當成「神」,或是「英雄化」,沒有一個人可以承擔另一個人信仰的重量,關鍵還是要來到上帝的面前,上帝才是我們信仰的主體。如果這位公眾人物,是對我們別具意義,在我們信仰上有所啟發的人,我們一定會有內心的衝擊,將這些情緒帶到神面前,求主幫助我們不至於失了信心。   謹慎自己的腳步 專心仰望上帝   信仰的崩盤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許公開表態離棄信仰,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和惋惜,但是上帝對我們信仰的內涵有最清楚的判斷,我們都看見、聽見過一些指標性牧者的負面新聞,坊間新聞報導特別喜歡這樣的題材,當我成為一個牧者,承擔弟兄姊妹許多的期待,可是在服事的歷程中,我卻更多看見自己的軟弱和問題,因此我對於這些爆出負面消息的事奉者,我所要做的不是落井下石,不是批判謾罵,更不要失望過度,影響自己與神的關係,提醒自己要更謹慎奔跑天路。如果一個曾經領受聖靈、神所重用的僕人都可能跌倒,那何況是我們?定睛在神身上,檢視自己真實的屬靈光景,也求聖靈光照我們,。   結局還沒有到   每個人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手中,每一天我們都有機會作新造的人,生命難免有軟弱的時候,但是神也幫助我們恢復,因此,在過程中的曲折,不要將之視為結局,神仍然在工作。使徒彼得也曾三次不認主,耶穌對於彼得的軟弱沒有感到意外,祂看透了彼得當時的生命光景,但耶穌告訴他:「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2) 神所重用的僕人,神在他的生命中必然有計畫和工作,驗收的日子還沒有到,緊抓住機會,即使曾經跌倒,但求神堅固我們,使我們再次經歷信心的跳躍。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李慧貞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湖光專欄】破除異端的迷思

經文:歌羅西書1:13-22 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祂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祂裡面居住。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祂為敵。但如今祂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   一個令人驚訝的統計: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宗派總數超過兩萬,其中不乏出現許多異端教派。近代,隨著網路媒體資訊的快速發展,訊息量爆增的結果,就是人們沒有時間去查證所聽見、所看見的資訊是否正確。縱使網路上有非常多的資訊是假的、錯誤的、有問題的、偏頗的……,但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查證,導致很多人誤信錯謬的資訊,被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而今日基督的教會和基督徒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和挑戰,有關於基督信仰、聖經真理、教會發展……的相關資訊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其中充斥著許多錯誤、扭曲、異端的內容,可惜大多數基督徒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查證,導致屬靈根基被毀壞,觀念被誤導,甚至生命被影響,這實在是今日教會與基督徒的一大警訊。   初代教會時期的基督徒跟我們現在所面對的挑戰不一樣,雖然他們的資訊不見得那麼多,但是他們要去查證一些事情和攸關真理的真偽,可能遠比我們現今這個世代更難,因為對當時的基督徒和教會而言,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資源,畢竟許多教會都是透過使徒草創建立的,除了使徒現身說法的教導以外,幾乎沒有其他可以奉為圭臬的教材、內容或依據,以致當時許多教會和基督徒對於錯謬的真理詮釋,和扭曲的信仰觀念,也毫無招架之力。這也是為何初代教會時期,保羅和其他使徒透過書信致力堅固教會,教導聖徒、防備異端的原因,是為了保護信徒屬靈生命免於受毀壞、落入魔鬼的網羅和陷阱,避免本來就可能尚未重生得救的生命更遠離救恩。(要知道,基督徒的得救與重生,跟我們是否到教會是兩回事。)   時至今日,那些打著基督名義卻反其道而行的異端,仍然很喜歡找教會和基督徒下手迷惑,因他們知道有許多基督徒對真理不求甚解、對上帝認知懵懵懂懂,所以異端可以大剌剌、堂而皇之地尋找那些搞不清楚真理的人,透過似是而非的講論,或斷章取義曲解真理,或以詭辯式的邏輯陷阱,就輕易擄掠那些憑著單純信心加入教會的基督徒。在我們生活中顯得活躍的主要異端包括:耶和華見證人會(又稱王國聚會所,自行翻譯有問題的「新世界譯本」聖經,發行「守望台和警醒」雜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又稱摩門教或摩爾門教,自行翻譯有問題的「約瑟斯密譯本」聖經,或稱「靈感本」,並另以摩門經作為主要經典)、全能神教會(又稱東方閃電、新歌教會,創辦人自稱為再來的基督,宣稱上帝有女性的一面)、山達基教、攝理教、統一教……。   到底「異端」的問題是什麼?我們如何分辨異端的錯謬呢?保羅告訴歌羅西教會的基督徒,那些進入教會的異端邪說有幾個顯而易見的謬論與錯誤,是與上帝的真理相違悖的,因此我們需要正確地認知真理的內涵:   一、 救恩是耶穌基督完全的工作(跟我們的行為無關) 保羅申明:「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歌羅西書1:13-14)我們今天得以進入神的國度,得著永生的應許,完全是憑藉著耶穌基督的救恩,跟我們自己的行為、能力、成就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通常異端的教義當中,一定會包含「己力本願(靠著自己的力量以達到某些自己所願的境界)」的得救要素或條件,否定耶穌基督「救恩」的完全性,因而加上人的條件說。這類的論述會讓人們為了達到一個虛擬的標準或目的,促使他們有更積極且敬虔的行為,所以這也就是為何相信「己力本願」異端教派的信徒,在某些屬靈的義務上會表現得比一般基督徒更積極且敬虔,因為關乎他們的得救、靈命的層次、或是在教會的地位。   然而,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恩工作,跟任何人的能力、行為都沒有關係,乃是因著祂的愛,是祂主動採取了行動,做出了犧牲,成就了救恩的計畫。基本上,全人類都可以受惠於祂已經完成的救恩,但似乎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人們必須「相信,並願意來到祂面前」,祂就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度(救贖的工作所完成的計畫)。就好像有一間醫院已經設立在那裡,每一個生病的人都可以受惠於醫院的醫療照護,但先決條件還是要你願意信任並進到醫院裡面,才可以透過已經建立的醫療體系為你安排住院、診察……等相關的服務。   當我們清楚地認知「救恩」是耶穌基督完全的工作,跟人的行為、努力、成就……無關時,我們就能避免落入教會在歷史傳統上的「律法主義」危機裡。初代教會猶太基督徒特別強調守律法是得救必要條件,認為基督徒不單單藉著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得救贖,還要藉著遵行律法的行為,才能得著真正的救贖(諸如割禮)。這是保羅非常不以為然的論點,今天仍有一些異端或極端的教導,告訴人們要達到某些行為上的標準才能得救,甚至引用雅各書的論述來強調「因行為得救」的觀念,殊不知雅各書所論述的行為,是證明信心(得救)的見證而不是條件,雅各認為一個得救的人,必然會在行為上有所努力和改變~與我們得救的生命和心志相稱。一個真正得救的人,會努力討主的喜悅~見證他所得的救恩,他會努力地敬拜~而不是愛來不來,遲到早退(如果真有特殊事情,相信上帝必定會體諒),但不是從心態上就輕忽、漫不經心;他會渴望為神獻上,為神而做,渴望看見神的國和教會復興;他會渴慕更深地經歷神,更多地認識神,而不需要律法的規定。但一個尚未真正重生的人,就算律法有再多的規定,也不見得會願意順服律法的要求,心裡還會抗拒、嘀咕。所以,不要被律法主義所轄制,要從在基督耶穌裡的重生與得救中,徹底改變我們的生命本質。   如果你還活在律法主義的框架下,那麼你應該追求的不是滿足律法上的要求,而是要追求在基督耶穌裡的重生,透過真實的悔改,得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因為我們信耶穌不應該是為了今生的享福,而是為了看見自己的罪需要悔改、為了渴望得著神的赦免成為神的兒女、渴望進入永生,因而接受耶穌的救贖,好讓主可以在祂的愛與憐憫中把我們遷到愛子的國度裡。   除了小心「律法主義」的錯謬外,我們也要避免落入「修行主義」的迷思。例如,近代人流行吃素,如果有人是為健康的緣故,或本身就喜歡素食,或真的為憐憫動物而吃素……也就罷了,但若吃素是為了修行,認為可以得到功德,或以為可以得到心靈的提升,那麼就落入了修行主義的迷思中。畢竟,植物也有生命(人必須靠著吃有生命的食物,才得以讓肉體的生命存活),任何一種生命類型是否可以吃,不應是憑藉著人們自我的感受去定義,所以要小心修行主義的思維盲點。有些人努力修行了一輩子,在面對死亡的那一刻卻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救,還要靠別人來幫他作法、作功德、超渡……,這類修行主義的論調,也影響了許多基督徒對上帝的信心,甚至落入了另一種「他救主義」的陷阱裡,認為需要靠著他人或什麼儀式的加持才能得救。教會歷史上的贖罪券、摩門教與異教的為死人超渡……等,都是「他救主義」的現象。聖經告訴我們:「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12)務要明確地認知「救恩是耶穌基督完全的工作」,才能避免落入異端和錯謬的教義迷思裡。   二、耶穌是與上帝同等的創造者(而不是被造,或矮上帝一截) 保羅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歌羅西書1:15-17)。早期教會界出現的許多異端邪說,比如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幻影說(Docetism)、嗣子說(Adoptionism)、亞流主義(Arianism)、神格唯一論(Monarchianism)、基督一性論(Monophysitism)、孟他努主義(Montanism)……,都以各種論述矮化耶穌基督的神性,甚至將耶穌塑造成為各種憑空想像或滿足人理性邏輯的角色,因著當時的基督徒對耶穌的認識不夠和有限,於是很多人都受到這類異端的影響,而扭曲耶穌基督的神性和地位。   今日許多基督徒對於耶穌的認知仍是模糊的、不足的,有些人單純地停留在認知「耶穌是上帝的獨生愛子」單一面向的觀念,所以面對聖父、聖子、聖靈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想像並認為是三位神,也自然會對這三個名稱因刻板印象而產生區別。因此,異端很喜歡挑戰基督教會「三位一體」論述,因為他們知道很多基督徒並不懂,也未建立聖經中對神的正確全觀。因此,只要開始討論三位一體,試圖讓基督徒解釋其內涵時,就會發現根本無法解釋,因為理性無法通過三位一體的邏輯。所以,最後往往會導出一個結論,就是三位怎麼可能是一體?所以三位是不同的!只要開始有不同的說法~神就不是一位,而是三位!只要神是三位,聖父、聖子、聖靈就不可能同等,就有大小、高低之分。顯然,聖子比聖父矮一截,甚至引用馬太福音24:36的論點:「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所以作出結論:耶穌與上帝不一樣。   但我們不要忽略,耶穌乃是道成肉身的彰顯,所以祂也同時擁有完全的人性,會表現出人性的部分,也會以人性的角度來說明一些有關上帝的啟示和教導,如果我們忽略了耶穌的人性,或無法分辨神性與人性之間的關係,我們就會錯謬地去認識或解釋耶穌的作為與話語,該以神性解讀的時候卻以人性來看,該以人性的角度來看的時候,又會質疑祂的神性。保羅清楚地說:「愛子是不能看見上帝的像」使徒約翰也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翰福音1:14、18)異端就會否定耶穌的神性,把耶穌形容為次神、幻影……,像「耶和華見證人會」,或如同多年前問世的書籍「達文西密碼」,都是因為曲解三位一體或是試圖改變聖父、聖子、聖靈神觀的論述而發展出來的組織或觀念。務要小心,因為凡試圖以人的理性來認識神的人,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又如「以管窺天」,何其有限。我們必須明白,上帝的浩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也是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我們只能透過上帝~有限的啟示~這是我們能懂得的啟示,向我們顯明有關祂的部分而不是全貌,但並不會改變我們跟祂的關係(就像孩子和父母~有時候認識父母需要好多年以後,但不會改變與其真實的關係。)我們要小心那些矮化耶穌和聖靈,或是那些把聖父、聖子、聖靈說得複雜難懂的謬論。   當我們禱告的時候,無論是說:天父、上帝、耶和華、耶穌、基督、聖靈、我的牧者、我的主、我的磐石、我的山寨、供應者、醫治者……,只要我們的心裡確實知道,我們是向著創造宇宙萬有的獨一真神禱告,那麼祂就與我們建立真實關係。所有的名稱,都是為了讓我們更認識這位超過我們所能知道的上帝。   三、耶穌是我們唯一的主(而不是有其他的人高過或等同於耶穌) 異端的體系中,通常會出現高於或等同於耶穌的人物,他們會以某人「取代了耶穌基督為首的地位」,會成為教會的另一個教主,另一個高舉與推崇的對象,另一個學效或模仿的榜樣。但聖經告訴我們:「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祂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歌羅西書1:18)   有許多基督徒不免會拿聖經中的一些人物來作為學習效法的對象或榜樣,雖這樣並非不好,但是如果我們因為效法人而忽略了耶穌基督本身,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稱自己為基督徒,我們更應該學效的是耶穌,我們更應該會背誦而謹記的,是上帝的話和真理。今天有很多基督徒,可以侃侃而談~哪個牧師說過什麼、哪個先知說過什麼、哪本書說了什麼、哪個名人又說過什麼,但就是不知道耶穌說過什麼,也不知道上帝的律例、典章。甚至有些基督徒和教會不斷地追求人的信息,不斷地分享某某牧師的領受、看見、感動,卻不會分享聖經的真理。我希望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不要說「文牧師說什麼……」,而是能說出「耶穌說……;聖經告訴我……;上帝的真理這麼說……」。因為人說什麼並不重要,上帝所說的話卻句句都很重要。切要注意,莫高舉人過於高舉神;勿看見人的能力,卻看不見神的能力。   異端所高舉的人或教導,也會「取代了耶穌基督全備豐盛的地位」,但保羅提醒說:「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祂裡面居住。」(歌羅西書1:19)異端和邪說會宣稱有一些經歷或事物,必須透過某些方式或透過某些人才能得到或擁有,即以人的方法取代了耶穌自己和祂的能力權柄。這樣的迷思也常會出現在一般教會中,有些教導告訴人:「要領受某人的恩膏,就要去讓那個人按手禱告!」讓一些基督徒盲目地崇拜人,追求人的「加持」。小心,不要被迷惑,要知道恩膏來自於神,而不是人。如果你羨慕一個人的恩膏,請他為你禱告是好的,但是你的心必須清楚認知,恩膏來自於上帝,而不是那個人;否則,你就是在崇拜人,而不是崇拜神了。而且聖靈有絕對的主權,按著每個人不同的呼召、不同的生命,給予不同的恩賜和恩膏,所以不要搞錯了領受恩膏的原則。我也曾期望透過人的禱告來得著敬拜的恩膏,但漸漸地才明白請人為你禱告,不如自己好好地操練敬拜的生命,你以為神會透過一個人加給你敬拜的恩膏,會讓你省去生命的操練與磨練嗎?大衛領受了撒母耳君王的膏抹,但並不是因此就可以作以色列王,他生命的操練更是重要的關鍵。因此,請人為你禱告固然重要,但是你自己生命的操練與煉淨更為重要,那才是你可以從耶穌基督裡面承受一切豐盛應許、祝福與恩賜的關鍵。要小心那些試圖取代耶穌一切豐盛的人事物,因為一切萬有的恩賜與全備的信心,都蘊藏在耶穌基督裡面。   異端所推崇的人,也會「取代了耶穌中保的角色」,但保羅說明:「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歌羅西書1:20)基督教變成羅馬帝國的國教時期,就是因為錯誤的觀念,教會中制定了不同階級,並推崇聖母馬利亞和眾聖徒,認為他們也都成為了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保,進而造成對聖母與聖徒的過度崇拜。今天我們仍要小心異端所宣稱的那些除了耶穌基督以外的中保。因為在聖經中清楚地告訴我們:「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摩太前書2:5)願我們單單以耶穌基督為我們生命中唯一的主。   結語 今天的基督徒所面對的危險,如初代教會一般,即使你是重生得救的人,異端會想盡辦法讓你失去許多在基督裡的豐盛和自由。如果你根本還沒重生得救,異端會讓你失去得救的機會,引導你走向滅亡。好好檢視自己的生命吧!務要真實地「悔改與重生」,並在耶穌基督的救恩裡,好好地認識耶穌,認識真理,破除異端的迷思。   (文章授權/湖光基督教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以斯拉專欄】永不放棄的愛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曾為著他犯錯而嚴厲斥責。他忽然問我:「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   「你為什麼這麼想?」我問他。   「因為爸爸讓我傷心。」   「你傷心,我更傷心。最近為什麼不聽話?」   接著,我講一個故事試著對他說:「你有好表現,爸爸就高興,也愛你。像今天這樣不聽話,爸爸還是愛你,但卻很傷心。」   那時,雖然不知道孩子能否聽懂,但我想告訴孩子,不管什麼情況,我對他的愛是不變的。主的愛絕對超越了父母的愛。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老師不會對違背他,甚至背叛且離棄他的門徒存著任何期待。但是耶穌不一樣,祂尋找背叛祂的門徒彼得,讓彼得確信祂的愛沒有改變,同時也讓彼得確定耶穌對他的期待。   祂問了三次:「你愛我嗎?」彼得回答:「主,?知道。」耶穌對他說:「餵養我的羊。」最初,主在加利利海邊遇見彼得時,賜給他「得人如得魚」的使命,呼召他向人傳福音。但是現在主託付他「餵養我的羊」的牧者使命。   傳福音與牧者,牧者是困難的使命。主託付這個更難、更榮耀的使命給曾經失敗的彼得,那就是餵養祂的羊。   耶穌不會因著我們的失敗,挪走我們的工作,反而託付更重要、更上一層的工作。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在著作《未來之路》寫了這樣的內容。   在我經營事業的初期,只找有成功經歷的人;但現在不再一樣,我想雇用經歷過失敗的人,因為失敗 也是資產。然而,我不是無條件的使用,會先詢問他們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教訓。   神雖然賜給我們新使命,卻不保障我們未來是光明的。重要的是,我們是以何種態度面對未來、達成使命。   文章摘錄整理自《聖潔巡禮》/李東元 https://www.pcstore.com.tw/ezra/M49849769.htm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http://www.ezra.com.tw/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湖光專欄】務要真認識神

經文:歌羅西書2:1-10 我願意你們曉得,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並一切沒有與我親自見面的人,是何等的盡心竭力;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神的奧祕,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裡面藏著。我說這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迷惑你們。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見你們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我就歡喜了。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祂而行,在祂裡面生根建造,信心堅固,正如你們所領的教訓,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祂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   一般人會在生活中努力追求知識和智慧,不斷地學習成長,這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希望擁有更豐盛的心靈,有能力過更好的生活,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游刃有餘地面對與解決,並避免因無知而受到虧損和傷害。但很奇怪的是,許多基督徒在主裡重生、擁有了新生命之後,卻沒有「渴慕」更多地認識神、認識真理,也沒有花時間與代價去學習與成長,導致沒有能力、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去避開問題、解決問題,甚至被魔鬼欺騙、被世俗影響也不自知,更遑論要過更好的生活、得著豐盛的生命。換句話說,許多人自稱為基督徒,卻沒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至於只能用屬世的觀念、邏輯、知識、學問,來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事物,不但毫無幫助,也只能任憑生命被影響,甚至毀壞。   還記得門徒在海上面對暴風巨浪時,是如何反應?還有,當他們在曠野,面對要給超過五千人吃飽的挑戰時,又是如何回應耶穌的呢?因著對耶穌的認識不夠,他們自然無法以正確的方式去回應和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對神的認識不夠、對真理的認知不正確,我們同樣也無法以正確的方式和態度,去面對我們生命中的各種處境和問題,此時,若是又聽信世俗的學問、觀念,那我們只會用更錯誤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針對初代教會的基督徒,保羅深知他們生命是否能「真知道神」,是否能有「真智慧和知識」對他們生命的堅固相當重要,所以保羅自述很努力、盡力於他所做的,為的是讓人真知道上帝,認識耶穌基督,因為保羅知道,唯有真知道上帝,才能得著在基督耶穌裡的智慧和知識,也才能不受到異端、邪說、世俗的知識和學問……(就是所謂的「花言巧語」)所影響,以致偏離真道,或是把自己屬靈的生命給搞砸、扭曲了。   今天的教會和基督徒,也面對同樣的屬靈危機,就是我們受到這世界「花言巧語」的影響,於是,用名人的言論取代上帝的話;將專業的研究、學術的理論,取代聖經的真理;以成功的邏輯、方法,取代基督的教訓、叮嚀,致使我們相信人的理論、人的學術、人的成功經驗,過於相信聖經、上帝的話語。保羅認為這些現象深深危害我們屬靈的生命,並指出這些「花言巧語」的真面目和本質,希望基督的教會和門徒能辨認,並避免受其害:   理學(哲學):強調人智慧的學問   保羅說「花言巧語」的第一類型,就是理(哲)學。這類形而上的思辨的確有其誘人之處,讓人們沉浸在「智慧」的一種虛榮感裡,例如:哲學辯證裡有一著名的思辨邏輯~即「白馬非馬」,若依此類推,則會導論出「白飯不是飯」、「白菜不是菜」的結論,這結論或許讓很多人讚嘆哲學思辨過程中的智慧和奧妙,但最終不管白飯是不是飯,對生命而言,只要能吃到肚子裡,對身體帶來祝福,才是真重要的,不是嗎?   今天,一些基督徒也有類似的盲點,落在「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屬靈?」、「怎樣才算真屬靈?」……這類的思辯中。但是,上帝會在乎我們有多屬靈?還是在乎我們是否真實地愛祂呢?就好像一個人會希望他的妻子每天研究如何讓自己更漂亮?還是會希望妻子更愛他呢?如果妻子每天將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卻不愛他,又有什麼意義?因此,保羅要我們小心自己的思想,不要本末倒置地將追求理學放在與耶穌建立關係之上,保羅甚至以高舉基督的十字架,來抗衡那些鑽研理學、高舉智慧的論調和現象。保羅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上帝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因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哥林多前書1:18-25)務要認識神的心意,祂並非要我們鑽進那高深莫測的教義中(若祂真希望如此,祂大可以給我們一部到今日都無人能解讀、如天書一般的聖經),祂更渴望的是我們能夠透過簡單樸實的真理,建立與祂真實的關係,在祂的愛中與祂生命連結,這樣的渴望不需要深奧的智慧,只需要單純的信,就可以建立。   虛空的妄言:強調形而上的言論和觀念   保羅認為「花言巧語」的另一類型,就是哲學裡另一種形而上的學術理念,是追求一種「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心靈意境,若你能夠達到那種境界,表示你很有智慧,也有人稱之為進入「禪」的境界,但回到現實,山不是山,那是什麼?水還是水啊!容許我說犀利一點的重話,今天一些不夠成熟的基督徒,也喜歡追求那些抽象的、形而上的事物,他們迫切地希望能看異象、有特殊體會……,就是不好好讀聖經,也看不見上帝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就像那個少年官來問耶穌:「良善的夫子,我要怎麼得永生?」當耶穌回答他說要遵守律法時,他竟說:「我從小都做到了,還缺什麼?」顯然這個少年官若不是來炫耀自己,就是只在乎自己如何「更屬靈」,卻根本忽略了身邊其他人的需要。所以當耶穌告訴他說:「去變賣所有的(分給人),你還要來跟從我」時,他竟憂愁地走了,因他除了在乎自己以外,根本不在乎人的需要,也不在乎神的命令。(參馬可福音10:17-22)相對於另一個稅吏撒該,耶穌只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要住你家」,他便主動地說要將財產的一半分給窮人,還要償還他所訛詐的人四倍。(參路加福音19:5-8) 追求那些虛空的妄言,沉浸於那些形而上的經歷和感受,並不是上帝要的生命,透過具體的行為、行動,去活出基督的生命,勝過於你去追求那些抽象的屬靈事物。耶穌曾經以「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來警誡那些追求虛空妄言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懂得再多、說得再好、外表多麼屬靈和敬虔,都不如一個以具體行動去實踐真理的撒瑪利亞人。若你真希望在屬靈裡面有更多的領受,那麼先以具體的行動回應神的命令吧!認識神的話並去遵行祂的旨意,比追求形而上的經驗,更能顯出你對神的認識。   人間的遺傳:律法的傳統、文化的傳統   耶穌常常責備法利賽人和文士,就是因為他們按著人的遺傳,訂出了很多根本不出於上帝真理的規條。光是「守安息日」就有許多觸犯安息日規條的細則,讓猶太人的安息日變成最不得安息的一日。不可諱言的是,今天教會也有很多「人」的遺傳:為什麼要謝飯禱告?(有人說是因為耶穌分五餅二魚晚餐前先謝飯;也有人說是配合猶太人一天三次的獻祭。)為什麼禱告要閉眼睛?要雙手握起?(有人說是為了表示敬虔。)有太多在教會「人的遺傳」下的觀念、行為、儀式,其實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們卻都照著做。這在保羅看來是沒有意義,甚至是錯誤的教會文化傳統。如果我們不知道屬靈活動的內涵與真諦,那麼我們就只是在守人間的遺傳;相對地,如果我們知道內涵,就不會只是去守誡命,而是會發自內心,做得更好,甚至更多。 「為何要主日崇拜?」、「為何要禱告會?」、「為何要小組?」、「為何要靈修?」事實上這些屬靈的聚會和活動,都不是為了滿足律法的要求,更不應是為了換取上帝的獎賞,如果我們至今仍是為了配合教會的傳統,才進行這些聚會和活動,那麼表示我們對上帝的認識還是膚淺而不足的。上帝為我們預備各樣的管道和機會,讓我們可以「進到祂面前」,唯一的目的是希望我們愛祂;希望我們能與祂建立愛的關係;希望我們得著祂永恆的愛。若我們真認識神,我們就不會落入「人間的遺傳」的迷思,被傳統和律法禁錮;而是會帶著熱切的愛,在每一個屬靈的聚會和活動中敬拜祂,與祂親近,享受與主同在的甜蜜與美好,甚至捨不得回家,巴望每天都能敬拜祂、親近祂。   世上的小學:世俗的學問、異端的思維   正如我一開始所說的,今日許多人崇尚名人的言論~取代了上帝的話語(名人講的話就是真理);認同專業的研究、學術的理論~取代了聖經的真理(科學就是權威、數據代表真理);強調成功的邏輯和方法~取代了基督的教訓和叮嚀(成功才是王道,失敗者必有錯誤)。這樣的現象就是保羅所擔憂的,以世俗的學問取代了上帝的真理。而歷史中許多異端的產生,也正是因為人試圖以世上的小學模式和邏輯,來解釋或演繹屬靈的真理和邏輯,這類異端的思想,反而更貼近人的思維(相對地,離神的邏輯更遠),也更讓人接受和喜愛。誠然,直到今日,世俗的學問和異端的思維,仍是基督徒認識神的絆腳石。因此,我們務要竭力追求正確地認識上帝,認識祂的真理,才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不致被世上的小學所迷惑,落在錯謬和罪惡之中。   結語   我們務要認識上帝,認識真理,那是祂賜給我們恩典和祝福的關鍵。當我們越認識祂,我們會越有信心;當我們越認識真理,我們會越有智慧;當我們越有信心,我們就越能過得勝的生活;當我們越有智慧,我們就越能過豐盛的生活。你真認識上帝嗎?抓住機會,付上代價,竭力追求認識祂吧!   (文章授權/湖光基督教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湖光專欄】逆境的祝福

經文:腓立比書1:12-24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   人在逆境中,通常會是什麼樣的反應?憂愁、沮喪、埋怨、痛苦、憤怒、悲傷、放棄……,每個人的生命都會不只一次的遭遇逆境,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逆境似乎是擊打他們、摧毀他們的過程,所以每一次的逆境,都是讓人生每況愈下的絆腳石。也因此,大多數人都不希望面對逆境,而會求神挪開我們的逆境,甚至不叫我們遇見逆境。(補充說明:這裡所表達的「逆境」與主禱文裡的「試探和兇惡」並不相同,前者跟犯罪、罪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後者乃是指從罪惡而來的誘惑,或是因惡者作為陷入的危難中。)   但保羅在逆境中的反應似乎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不但在監獄裡寫信,在監獄裡傳福音,在監獄裡歌唱,在監獄裡竟然仍然充滿了喜樂與盼望。不是保羅的生命跟我們不一樣,而是保羅對基督的認識,使他有不一樣的眼光和心態。所以我們務要更多、更深地「認識」耶穌基督,因那會比只是「相信」耶穌,擁有更豐盛的生命力量和盼望。保羅雖面對逆境~監獄和捆鎖,但他認為逆境可以是神的計畫,所以他說:「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順境是上帝祝福的記號,逆境也可以是上帝做事的時候,上帝的作為並不會受環境順逆的影響。   對保羅來說,他是一個傳福音的人,上帝應該保守他,傳福音比其他人更加順利,環境應該為他效力。好顯明保羅所做的,是蒙神悅納或蒙神祝福的,不是嗎?如果保羅是活在今天,看到他所做工作遭遇的結果,我們一定會說保羅的生命很可能是有問題,所以他的事奉沒有蒙神悅納,所以他的福音工作不被祝福,還被關在監獄裡。事實上,當年也有人這樣批判保羅,特別是那些被保羅罵的假使徒、假教師,和那些沽名釣譽,只為了填飽自己肚子,為自己利益而傳福音的人,但保羅卻明白的表示,自己所遭遇的逆境、捆鎖,竟然是對神的計畫(福音)有正面的意義和幫助。   順境能讚美神,不一定有人想聽你說什麼,但逆境中你還能讚美神,反而會吸引人們想聽你的聲音,知道你內心的力量從何而來。為什麼在風浪中,不是哀嚎求救,而是安穩睡覺?為什麼在委屈中,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寧靜平安?為什麼在爭戰中,不是恐懼害怕,而是信心力量?為什麼在困苦中,不是憂愁沮喪,而是喜樂滿足?   舊約中的約瑟,也經過許久的生命逆境,但每次的逆境,都把他推向更靠近上帝的終極計畫~埃及的宰相。在美國歷任總統中,被長久稱讚的總統之一,甚至被譽為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他的生命也是在一連串的逆境中,才得以站在被神使用的位子上,成就上帝的旨意。因為父親在官司中敗訴、放棄土地,他七歲開始外出打工;九歲喪母;二十二歲初次經商失敗;二十三歲競選州議員落選,同年失業、投考法學院落榜;二十四歲,向朋友貸款經商,同年破產,此後用十六年時間清還債款;二十五歲再次競選州議員,終於成功;二十六歲即將結婚前未婚妻去世;二十七歲臥病半年;二十九歲爭取擔任州議員發言人失敗;三十一歲爭取成為選舉人失敗;三十四歲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三十七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才當選;三十九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再度失敗;四十五歲競選參議員又落選;四十七歲爭取共和黨副總統提名失敗;四十九歲再度競選參議員又落敗;五十一歲時,他終於當選美國總統,並成就了解放黑奴的劃時代壯舉。看看林肯,不禁令人反思,我們又是如何面對這些生命中的逆境、挫敗呢?   保羅在逆境中的心境以及展現出的生命力與見證,讓許多人感到驚訝,所以他才能說:「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上帝的道,無所懼怕。」(腓立比書1:13-14)那我們的生命逆境呢?記得,只要不是因為犯罪而受苦,就要知道你所經歷的逆境,將會是成就上帝在你生命中計畫的重要過程,因為你的逆境,可以是你自己和他人得到激勵和祝福的關鍵。因此,求神給我們保羅的眼光和心態,讓我們可以在逆境中看見神的應許、神的同在,讓我們在逆境中,更顯出我們在基督裡生命的不同、力量和盼望。   從保羅的信息中,可以看出逆境對我們生命的祝福至少有下列兩方面: 一、 逆境可以試驗出基督徒生命的真偽(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 保羅說:「有些人傳福音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耶穌基督,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立比書1:15-18)保羅認為,逆境反而可以看出那些傳福音的人,是真的為了基督的國度,還是為了自己的肚腹?一個為了基督國度的人,看重的是人們是否真正地經歷耶穌基督,以至於得救,所以就算講的人們不喜歡聽,不愛聽,但他們還是要講;但一個為了自己肚腹的人,看重的是人們是否認同他,給予他們個人想得到的讚賞和尊榮,所以他們會為了迎合人心,講人們喜歡聽的,甚至為了讓人們認同他們,而攻擊異己,如同當年的那些法利賽人,因為講得沒有比耶穌好,卻又想要人們尊榮他們,就只好攻擊耶穌。   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一個基督徒是否重生得救,最好的驗證方法,不是憑藉著他嘴巴裡說「我相信」,而是藉著環境的考驗,才能證明他是否真正地「信靠神」。耶穌曾經以兩次海面上遇到風浪來考驗門徒的信心,但兩次門徒都失敗了(第二次之後還是沒有真信心,因為耶穌被釘十架時,大家還是都跑光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環境試驗,終於顯出了彼得與猶大的生命區別。彼得不認主,但卻因著在基督裡真正的悔改,使他獲得重生,猶大似乎認主,但並沒有真正的信心,乃至於出賣耶穌,自己也失去了生命。對我們而言,跟隨耶穌,事奉耶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肚腹嗎?還是為了我們相信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如果只是為了我們的肚子,當耶穌不能滿足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像猶大一樣出賣耶穌,背叛耶穌。如果我們不能得到我們所想要的,我們就會停止服事,如果別人攻擊了我,批評了我的服事,我就會還擊,捍衛自己的名聲和權益。但如果我們是真有基督(重生)的生命在我們裡面,那麼我們就會為了捍衛耶穌基督的榮耀,而堅定我們的事奉,用自己的生命見證,顯明耶穌基督的生命在我裡面,即使我們自己受到虧損也無所謂,只要基督的名能被傳揚。   我們自己要成為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基督徒,我們也要能分辨那些出於私利而服事耶穌基督的人。我們不需要一個懂得如何「討好人」的傳道人,我們需要一個懂得如何「教導人」使我們敬畏神,認識神,愛耶穌,討好神的傳道人。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屬靈的榜樣,你應該要珍惜,並好好地與這樣的人一同奔跑屬天的道路,不要追隨那些只想討好人,或是只會讓你把焦點放在滿足自己人生的領袖,因為他們並不能把你真正帶到耶穌面前,無法幫助你走在永生的路上。   二、 逆境可以顯出在基督裡生命的力量(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如果一個人,連死亡也沒有懼怕和牽掛,那麼他的生命就得到真正的自由了。若一個人,連死亡都充滿盼望,那麼他的生命對其他人來說,是何等大的力量!我們每每遇到各樣的威脅使我們懼怕,就如:經濟缺乏的威脅、爭名奪利的威脅、感情問題的威脅、環境不安的威脅、疾病死亡的威脅……,但如果面對這一切,你都不再感受威脅,那麼就沒有一樣人事物可以擊垮你的人生,而保羅正是這樣的生命。   保羅之所以可以擁有一個充滿力量的生命,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很多,不是因為名利、權勢、地位、財富、愛情、甚至健康……,乃是因為他愛耶穌,渴望得著基督,從耶穌基督那裡得到力量。保羅希望他自己活著就是基督~就是為基督而活,所以他的每一分鐘,每一件事,都是為基督而做的。其實這並非天方夜譚般地困難,因為我們都曾為所愛的人而活過、付出過。很多人在熱戀的時候,也都為所愛的對方而活~為對方打扮;為對方逛街、購物;為對方保持身體的健康;為對方努力工作、賺錢;為對方計畫休閒;為對方打掃、裝飾家裡;為對方做任何事情……。保羅因著愛耶穌,所以越是在逆境中,越是激發他表現出自己愛耶穌的心志和勇氣,因為「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叫基督的愛與我們隔絕」的先決條件,是我們也深深渴望耶穌基督的愛,而我們也相對地不容許任何事,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所以任何迫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的逆境,都將激發我們的力量,使我們更愛祂,更緊緊地抓住祂。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故事,北風與太陽相約比賽,看誰有本事讓行人將身上的外套脫去。北風先行使勁地吹,企圖把那人的外套吹掉,但行人因風寒反將外套抓得更緊;輪到太陽的時候,太陽用溫暖的陽光照耀,行人反而因漸漸地炎熱而脫下了外衣。這讓我想到外套就好比耶穌基督(因為基督徒都披戴主基督了),當我們生活在陽光普照的溫暖日子裡,我們不但不覺得需要耶穌,反而將祂脫下並遠遠地放在一邊;但若是我們遇到暴風襲擊的逆境,反而才懂得緊緊地抓住基督。所以有時候逆境反而可以激發出我們內在生命對耶穌的愛與渴望,帶出耶穌在我們生命中的真實和力量。   (文章授權/湖光基督教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七千人網誌專欄】教會的屬天性質

基督徒作為一個人,或是社會上的一個份子,你可以在不抵觸真理的原則下參加一定程度的屬地的活動,但這絕對是個人性的,並且他參加活動的身份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公民,絕不是因為他是基督徒。基督徒的身份只作屬靈的事務,而不作屬地的事務,這並不是說把作基督徒的人一分為二,而是事實上作基督徒的人具備了雙重的身份,這不同性質的雙重身份是不能混在一起的,屬天的身份處理屬天的事,屬地的身份處理屬地的事。   教會就不具備雙重的身份,也不受屬地的區域所限制,更不受屬地的時間來規範,這一種超越時空的屬靈組合,使教會有了一個超脫的立場,絕不該去參與任何屬地的事務。作為基督身體的教會,是“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國家也好,民族也好,社會階層也好,文化程度也好,生活習慣也好,宗教背景都好,這一切都不是教會組成的因素,教會也不允許這些來影響教會的功用,教會只是注意基督自己,作基督所要作的,別的事物都不是教會的內容,因為基督的國並不屬於這世界。   基督徒可以用個人的身份有原則的參予地上的事務,但基督徒不應當把個人所參予的地上事務帶到教會中。教會不干預基督徒個人所作的屬地事務,禁止或鼓勵都不合宜。教會只該守住神的真道,宣揚神的真道,把人領到神的面前來,使他們認識神,愛慕神,事奉神,因為教會是屬天的。   (文章授權/七千人網誌)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蔡頌輝專欄】宣教士談團隊衝突

某工場來了一個新的單身宣教士:與一對已在工場服事數年的宣教士夫婦配搭。新舊宣教士做事方式極其不同,包括對金錢的處理。平時意見不合累積了許多不滿,終於有一天,在彼此對峙中爆發,雙方掀起罵戰,現場猶如戰場,最後不歡 而散。過了幾個月,雙方分家,新來的宣教士出去另外開拓事工。   兩位新的宣教士在同一段時期來到同一個工場,在工場主任夫婦的督導下組成 一個團隊一起配搭服事。在同一個辦公室內同工,彼此之間有許多交流,聊事工, 也聊生活和興趣。幾個月後,其中一位宣教士找工場主任談話,指控另一位宣教士 總是針對他,甚至把對方所說過每一句令他不舒服的話都一一數算出來。一年後, 這同工要求轉到別的工場。   有一組外來的宣教士團隊來到一工場與當地同工配搭,由當地同工領導。當地的文化習慣家長式的領導,大部分決策都是領導一人說了算。雖然該團隊的領導還 是會召開會議討論事務,但宣教士卻感覺意見總被否決,有時候在會議上好不容易 被採納的建議在會議後也不照著議決執行……領導仍然一意孤行。漸漸的,宣教士 就不再提意見,甚至不願參與會議,整個團隊瀰漫著怨言和不滿。   以上都是我親眼見過和經歷的實例,而且只是記憶較深刻的幾個。這些個案往往很難以誰對誰錯、或誰好誰壞來簡單定義,其中所牽涉的因素相當多樣,包括宣教士原居地和工場當地的文化、做事習慣、思維方式,還有個人背景、性格、所受的訓練……要就此化解分歧、安撫情緒、尋著出路更是難上加難。人際關係一向是教會生活最令人頭疼的難題,在宣教領域上,還加上了跨文化因素,情況就更複雜。很久以前就看過一個統計,相信至今沒有多大的改變——團隊不和是宣教士離開工場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解決團隊糾紛也成了差會和工場最大的挑戰。在宣教工場能夠找到一個志同道合、配搭愉快的同工,不是理所當然的!以下是我這些年來對人際衝突的反思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1.不要懷著不切實際的期待   很多因人際問題而離開事奉崗位的例子(包括一般信徒離開教會),都始於人對這個團體存著過度理想的期待——以為大家都是基督徒,而且還是獻身全職的人,大家都與神有美好的關係,聖經讀得很多、很屬靈,在個性和品格上也符合一定的標準,相處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多問題。錯!大錯特錯!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教會和宣教團隊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拿巴和保羅,他們是自古至今都令人敬佩的領袖,巴拿巴更是被稱為「勸慰子」(徒四36)。這兩個大好人順利配搭了一整個第一次宣教行程,卻在第二次行程的開頭爆發衝突,導致最終二人分道揚鑣(徒十五36-40)。在事奉神的團隊當中有衝突,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   2.不要輕忽團隊發生的衝突   有衝突雖正常,但不能不理。忽視衝突所造成的後果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我就親身經歷過,因上級輕忽團隊衝突而導致宣教士離職,甚至整個事工必須結束。人很難在一個關係緊張的團體中快樂地服事,服事不快樂自然就無法長待。我們或許應該先停下其他我們認為重要的事務,解決人際問題,即使無法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也要及時先給相關同工予以安撫和解釋,並且讓當事人感覺到問題被重視。   3.不要太快下結論判斷是非   衝突發生之後最常見的反應就是爭論誰對誰錯,但事實上,在一個「屬靈」的團隊中引起衝突的,往往不是對錯分明的問題。當然,這不意味著宣教團隊完全不會出現道德問題,但依我所遇所聞,機率很小。在以巴拿巴和保羅衝突的事件為例,你認為誰對誰錯呢?或者我們這麼問:路加在記載這件事的時候,是否有意判斷誰對誰錯呢?顯然沒有。該事件可能更多是牽涉到兩個人的個性與處事方式,也可能和巴拿巴與馬可的親戚關係有關。同樣的,衝突當頭,非但協助調解的第三者應當客觀,當事人也切勿因一時的情緒而對人、對事下定論。   4.不要只從一個角度看事情   正如上文提到,人際衝突本身往往牽涉非常複雜的因素,在跨文化的團隊中,情況更是如此。某些地區的人習慣特定的領導方式,某些地區的人很介意某種說話態度,某些地區的人不習慣某些動作,某些地區的人很看重隱私……要不是事先了解並曉得如何謹慎,這些都可能是計時炸彈。而且炸彈不但可能在對方身上,也可能在自己身上。艾得理在《跨文化倫理學》一書中提到的就是一實例:一位在埃及服事的美國老師與當地同工配搭,那同工向美國老師吹噓自己乒乓球打得多棒,當他問起美國老師會不會打乒乓球時,對方回答:「會一點。」於是他邀請美國老師跟他比賽一場。結果,美國老師輕而易舉地贏了,但他們的關係卻從此有了很深的裂痕。美國老師認為埃及同工根本就是吹牛大王,而埃及同事則認為美國老師有意撒謊,為要羞辱他。他們對真理的認定各自有不同的前題,也各自以自己社會所認為美善的語言來表達。   5.不要輕言離開所屬的團隊   我知道「忍耐」是很多人最不想聽的字,因為那非但不是一個容易承受的負面情緒、有害身心,而且顯然對解決問題沒有多大的幫助。然而,活在人間,即便是在基督徒的團體中,甚至在一群全都是蒙召全職事奉的工人中,人若想要完全不必忍耐就能順利的「活」下來,絕不可能!我聽聞一些基督徒不斷換教會,或者傳道人不斷換工場,結果自己永遠無法從中學到功課,更妄論要在事工上有所成效。當然,同工不是結婚,沒有必須終身廝守的承諾,我們也不應該批評因團隊不和而選擇離開的同工,但一遇到問題就以離職迴避,無論對事工或宣教士本身而言皆非好事。成熟的人格不僅僅是靠一堆待人處事的知識學習而來,更是靠有血有肉的實戰經驗去磨練出來的。一見衝突就逃的人,肯定有很多寶貴的功課沒學好。   6.不要把關係建立在事工上   預防勝於治療,團隊衝突不能只是要在它發生後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最好是懂得如何將衝突發生率降低,或為難免會發生的衝突打下好的基礎,讓化解衝突變得更容易。按我的經驗,建立關係良好關係的團隊關鍵在於平時的相處,而不僅僅是在事工上有互動。我想念在韓國和柬埔寨服事時的團隊,平時天天忙於事工,一到週末就和同工一起出去吃飯、購物、逛街,一年也會有一兩次一起到較遠的地方旅遊。在台灣進修的時候也是。教會同工每週都開會,但每月會有一次大家一起出去散步、喝茶、聊天,一年會有一次帶全體同工和他們的家人一起旅遊。這些平時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和認識,以及一起經歷和累計的美好回憶,使彼此更了解對方的個性、想法和做事方式,也因此能防備碰觸對方的底線。如果想要更有系統地認識自己的隊友,使用一些專家設計出來的測驗(個人性向、領導風格、衝突模式等)或遊戲(我就大力推薦《送禮高手》桌遊)會有所幫助。   7.當了解自己的職分與定位   我發現,團隊衝突出現的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職份分配不清楚,或者衝突者不曉得自身的定位。換言之,一個團隊中必須對每一位同工的職責與權限說得越清楚越好,讓大家都知道哪些範圍是哪位同工負責,避免自己侵犯別人的範圍,也可以避免自己的權限被侵犯。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同工當學習的功課就是順服。意即,在不是自己權限範圍的事,負責的同工做決定的時候,即便自己並不完全同意,也為了團隊和事工的好處而全力配合。健康的團隊精神,就 是放下自尊,全力地支持整個團隊達成的協議。 話說回來,對事工造成最大破壞的是團隊不和,但相信很多宣教士都會認同,給宣教生涯留下最多美麗回憶的也是團隊。到底我們要讓自己的團隊經驗留下傷害還是甜美回憶,一大部分在乎我們如何有智慧地處理配搭過程中所產生的衝突。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本文原載於《華傳》第57期(2019年5-6月) (圖文授權/蔡頌輝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