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日前,傳出高中生落軌輕生憾事,憂鬱症青少年若求助無門該何去何從?父母該如何正確陪伴憂鬱症青少年值得我們思考。(圖/shutterstock)

日前新聞憾事,一名女高中生在家人陪同就醫時失聯,後不幸發生落軌身亡憾事...後從當事人社群的最後發文得知,其生前遭父親辱罵「世界上最難聽的話」,字裡行間充滿無望無奈。

 

此際,摸索中而無奈的家長、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求助無門該怎麼辦?父母該如何正確陪伴呢?

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三方面入手找解方

女學生的父親說出:「你花我的錢吃這個破藥有什麼用?這樣就會好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我也被你搞得心情不好啊!那我也憂鬱症好不好。」

 

臨床心理師宋祖駿受訪表示,其實父母的感受、孩子的無辜皆是相當可以理解,起因來自對憂鬱症沒有更完整的了解,相對的就會容易流於感受性的抒發,若再將罹患憂鬱症,僅僅歸咎於抗壓性太差或來自於罪的緣故,易造成偏頗評論和遺憾。

 

「憂鬱症」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情緒問題,在病理學上,建議可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三方面觀察出徵兆。生理上,當事人會表顯出睡眠、食慾問題;心理層面則可以探究當事人的人格特質、行為模式;社會環境上則是觀察造成當事人壓力的原因,就學生而言,較多偏向人際關係、課業……等,成人則可能是經濟、婚姻、兒女教養…等成因造成憂鬱。

  • news-details
  • 憂鬱症的成因複雜,不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除了了解當事人的壓力源,也可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三方面尋求專業協助。(圖/shutterstock)

憂鬱症的成因複雜,因此無法給出單一的解決方案。

 

陪伴憂鬱青少年的父母及師長,除了善用網路資源,盡力去了解憂鬱症的陪伴與治療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出造成憂鬱的事件或問題點」,先試著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三面向,去發覺引發的起因事件或問題,不建議一股腦兒地去先回顧童年創傷。

 

生理的部分,從醫療介入,

心理的部分,則可以輔導、治療、信仰介入等方面都可以,

社會環境,包含了生活習慣的調整、各種正向的活動、運動、人際互動或居住環境的改變等等。

 

以上三方面都要同步嘗試並釐清,嘗試的方向越多,治癒的效果越佳。

  • news-details
  • 網路上有許多憂鬱症相關衛教資訊,家長不妨可以善用網路搜尋了解憂鬱症的成因、治療和陪伴方式,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方法。(圖/shutterstock)

宋祖駿說明:「童年創傷對於當事人,當然有影響,但影響的程度不見得有想像的大,建議還是從現階段引發憂鬱的事件入手。」

 

特別是上述三方面都需並重處理,若只解決其中一部分,症狀無法被根治。

 

舉例來說,一個人若因經濟問題導致憂鬱,則只解決負債問題,而沒有去處理導致負債的人格特質,情況又會再次發生。而,另一個人出現憂鬱的原因,是缺乏神經傳導物質,若沒有從生理方面去醫治處理,則狀況又會反覆。

 

家長陪伴,區別與叛逆不同

宋祖駿述說自身曾在年輕時,罹患重度憂鬱兩年,一度走不下去,住進急性精神病房,後來痊癒後,才積極成為臨床心理師。

 

當時,母親就曾將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送給他,神的話對他在治療中,有極大的提醒和幫助。

 

他藉此鼓勵家長,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面對受憂鬱情緒困擾的孩子,有時候會陷入一個迷思,就是父母總希望孩子在家多休息,但要小心的是,若只是讓孩子在家休息,反而更容易使其陷入憂鬱情緒循環之中。

 

家長可以暫時先降低其對課業或其他壓力的要求,同時,仍鼓勵孩子多與人接觸,多出門參與活動,多接受各種治療的資源,才有辦法更快走出憂鬱的泥沼。

  • news-details
  •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鼓勵孩子多出門與人互動,使其獲得肯定和成就感,可加速從憂鬱症痊癒的時間。(圖/shutterstock)

他再舉一個實例,曾經有一位母親為了罹患憂鬱症的孩子前來求助,他便鼓勵這位母親陪著孩子在一週中固定做到三件事,可先跟孩子討論好。

 

而這位母親發現孩子,從前喜歡去健身房、爬山,及逛花市。母親就一一陪他完成。他們先達成了社會環境方面的滿足,母親再帶著他參加教會的穩定聚會,藉由神的話、禱告、詩歌讓其心理方面的情緒平穩,穩定時間則更加長;同時,生理方面,由醫生確認用藥,能夠幫助睡眠,無其他副作用,持續從三面向去陪伴照顧。

 

宋祖駿說道,本來以為對當事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幸而,這位母親非常積極、不間斷的陪伴孩子完成要求,甚至,多次參與教會活動後,孩子不到半年就好轉很多。

  • news-details
  • 臨床心理師宋祖駿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耶穌就是最大的醫生,尋找祂的人就必尋見。(圖/宋祖駿 提供)

宋祖駿建議,交由專業的醫師和臨床心理師來判斷,家長可以尋求學校輔導老師的協助,讓專業人員做鑑別診斷,符合憂鬱症的幾項指標,就能區分是叛逆?還是真的生病了!

 

他再說,人們會感到壓力和痛苦,源自於認知判斷,舉例來說:負債一千萬對一般人而言是很大的壓力,但對富商郭台銘來說,就不是壓力。

 

同樣的,學生可能因為考試的巨大壓力造成憂鬱症,如今身為過來人的成年者,若重回學生身分,不見得會覺得壓力會如學生時期強烈。

 

因此可以得知:同樣的年齡層,面對相同的事件,但壓力的感受並不同,壓力並沒有客觀標準,而是主觀感受。所以我們的「」,如何判斷我們所遭遇的事情就非常關鍵。

 

《腓立比書》中經文是一個命令句,意思是:「你要一無掛慮!」我們的心可以透過禱告將所要的告訴神,神也會賞賜平安保守,使我們不致於被憂鬱、焦慮和痛苦所捆綁。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立比書4:6-7

保守心思意念,禱告、同時積極求助

回到聖經的教導,宋祖駿說:「上帝絕對會拯救、醫治我們,上帝也絕對愛我們,祂連祂兒子的命都給我們了,我們的好處不在祂以外。」

 

除了禱告,我們也要積極去面對並處理問題,尋求專業的協助,宋祖駿說:「上帝創造大自然、人體、藥物運作的化學原則,使我們通過藥物得醫治,是非常合理的。」所以不需要用「吃藥就是倚靠藥物沒有倚靠神」來定罪自己。

 

只需要求上帝賜智慧、並賜給我們合適的醫師,賜下良好療效的藥物,使用藥物則能有好品質的睡眠。祈求拯救我們的大的醫生,不僅醫治疾病,更要拯救生命,在祂手中,人的個性特質都可以有改變的機會,也求上帝在環境中開路,給需要的人,有機會走出憂鬱的情緒。

 

詩篇34: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其中靠近就是安慰的意思,人們可能因為各樣的原因導致憂鬱症,但神靠近傷心的人,祂是最偉大醫生,我們尋求,祂就必醫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