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失敗,值得紀念嗎?2010年時,芬蘭大學生發起首屆「失敗日」活動,引起國內廣泛的關注,許多社會知名人士都表態支持,例如:諾基亞集團前董事長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憤怒鳥的創作者彼得.韋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和國家冰球隊主教練尤卡.亞洛寧(Jukka Jalonen)等。

 

至今,芬蘭「國際失敗日」已邁入第24年,於每年10月13日慶祝;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在這日子裡,分享自己如何從失敗中學習的故事,不諱言人生中「搞砸」的經歷,以正向觀點作為他人的鼓勵。以下,我們也邀請兩位牧者分享,如何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看待失敗

  • news-details
  • 嘉義貴格會活水教會主任牧師周湘雄。(圖/本報資料照片)

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周湘雄說:「失敗日,剛開始聽好像是負面的,但原來是『坦承日』──坦承『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也學習正向的去面對犯錯與軟弱,是挺好的。」

 

尤其,年輕人可能因為經驗有限,抗壓性相對較缺乏,容易放大失敗的感受,而覺得「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周湘雄說:「其實不是,實際上(經歷)失敗是成長的過程之一。」

 

年輕時的他,也曾羞於面對失敗,總想掩蓋錯誤,因為覺得失敗很沒有面子;然而,隨著越來越認識神,他體會到箴言28:13,「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真正重要的是:承認並離開錯誤,就必得憐憫。

 

一路走來,周湘雄更加相信「耶穌的寶血」能洗淨自己,越發明白「每天都需聖靈來充滿」,要依靠耶穌使生命變得更好。

 

失敗軟弱中,會經歷恩典而成長

談到「失敗」,周湘雄也想到了舊約人物約瑟,對方長時間經歷到軟弱困苦,但卻不一定是出於個人的犯錯,而是被人出賣、遺忘,然而最終,約瑟成為了一個大有能力的「安慰者」,因為他明白神在其中的美意。

 

創世記45:5節,約瑟說:「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神會安慰在患難中受苦的人,讓他擁有能力去安慰遭受患難的人,並經歷到翻轉的奇妙。

  • news-details
  • 基督徒如何正向去面對犯錯與軟弱?周湘雄勉勵,要天天去經歷神,並擁有可以同心合意禱告的「好靈友」;他說:「軟弱時,有好靈友拉一把鼓勵,或有生命導師扶持自己,而自己也必須願意接受對方的幫助。」(圖/shutterstock)

軟弱時,他緊緊抓住「主應許的話」

從小,周湘雄在父母離異的環境中成長,學業不盡順利,時常覺得自己走投無路,而活在軟弱中;甚至早年,他會故意利用軟弱來引起他人同情,好讓別人拉自己一把。直到認識了耶穌,他選擇緊緊抓住主的應許

 

約翰福音10:10b,「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以及,路加福音19:10節,「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他說:「我就是失喪的人,但我遇見了主,就求主耶穌幫助我脫離軟弱。」

 

耶穌基督也成為所有「軟弱之人的榜樣」,希伯來書5:7節,「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曾凡事受過試探的耶穌,與我們一樣能體恤軟弱

 

周湘雄說:「但基督信仰不是要我們陷在軟弱裡面,而是在軟弱中,我能緊緊抓住神、親近神,相信祂的話而重新得力。

 

馬可福音9:23,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腓立比書4:13,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以及羅馬書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即使身在失敗的環境中,神能使愛祂的人看見:這一切軟弱,是為要使自己得著益處。

 

沒有一位牧師不遇見過挫折

周湘雄因有「被陪伴」的經驗,因而能去陪伴人,其中許多人也是牧者;他說:「我相信,沒有一位牧師沒有遇見過挫折;教會越大的牧師,(遇見過的)挫折越多,是對方『能走得過來』,教會才會進一步增長。」

 

他目前除了牧養嘉義貴格會活水教會,也每個月去一次高雄及台北的教會協助;近年過年時,他也善用奉獻,去關懷生活較辛苦的牧者,或是,當有些牧者遇到難處致電給他時,他便傾聽對方、一起禱告。

 

周湘雄也勉勵青年牧者,勇於來向前輩牧者請益,有些長輩不只願意傾聽,更願意實際協助;而若被指出了錯誤,更正後的生命將會因此成長,當避免一味拒絕「面對失敗」,因為這也意味著拒絕了「成長的恩典」。

 

「人本來都會犯錯,就在失敗裡來修正自己。也求主用福音的大能、聖靈的大能來充滿自己,好讓我們發現:這(軟弱)又是一個把人帶向耶穌的機會。」周湘雄說。

  • news-details
  • 東石靈糧福音中心主任牧師林碧亮。(圖/本報資料照片)

是我們的心,決定了人生的結果

林碧亮說:「犯錯,不見得是生活『應有的』樣子,但卻是生命中必經的一環;甚至,比較積極的人可能還更常犯錯,因為他願意去不斷嘗試新的事情。」而若,人能從「失敗事件」中,給予他人正確的認知,那是很值得被肯定的。

 

近日,他讀了一本關於領袖的書,第一章即談到「面對陰影」,作者認為陰影的背後,隱藏著「生命的寶藏」,如同心理學的比喻,人何時身後的陰影越大呢?就是當他「越面向陽光時」;而「陰影」也不限於僅談論勝利或失敗,而是回到己

 

他引用箴言4:23,說明一個更深切的提醒,「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很多人可能做錯了事、看似失敗了,但他保守了自己的心思,因而不致失落,反得到滿足。

 

「是我們的心,決定了人生的結果。」林碧亮感到,這就是「信仰」高過「世人評判成功或失敗」的眼光,甚至箴言27:21說,「鼎為煉銀,爐為煉金,人的稱讚也試煉人。」所以或成功或失敗都好,最後檢驗的是:心所發出的果效。

 

聖經談到「軟弱是常態」,是很明確的

「失敗」跟「軟弱」不盡相同,而林碧亮說:「這(軟弱)是聖經時常提到的一個字詞,(人)有非常多的軟弱。」

 

例如舊約:拿細耳人參孫剃了頭髮,力氣就離開了,他便軟弱得像別人一樣(士師記16:17)。或是新約,保羅於羅馬書8:3-4節教導,「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聖經明確談到「軟弱」是一種人的常態,林碧亮更引用哥林多前書12:22節說明,「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哪裡肢體是軟弱(脆弱)的呢?林碧亮說:「例如:眼睛是軟弱的,可是就是敏銳呀,不軟弱就不敏銳,這脆弱的地方,是我們用來『看見』的感官,是最重要的肢體之一。」

  • news-details
  • 眼睛,可以表達人類最強烈的情感,是身上最軟弱(脆弱)也最重要的肢體之一。林碧亮說:「不軟弱就不敏銳,這脆弱的地方,正是我們用來『看見』的感官。」(圖/shutterstock)

接連重大打擊,「軟弱對我來講很真實」

林碧亮從城市到東石鄉鎮服事,至今已13年,他坦承時常需要面對軟弱。

 

尤其今年6月時,他剛面對母親離世,近日,又深刻自覺到:那遺傳自母親、根深蒂固的「努力性格」,反而是自己不易與人和睦相處的癥結點,不禁對此難過痛苦。

 

屬靈爭戰也接連不斷,8月時,他面對到乾兒子發生危急車禍,住進加護病房、9月23日時,其密友兼同工陳建璋弟兄驟然離世,因於補課日當天,送完孩子上學後,回來就在座椅上突發心肌梗塞而安息。

 

林碧亮回憶:「我的弟兄9月23日過世,但他超前讀經到9月24號,是希伯來書11:32~40節,說到:人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這讓林碧亮感到,對方很有善終的恩典,「整個人沒有什麼病痛,讀經完就帶著信心去見主了…我多麼盼望他能被救活,但神也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有一天,他會復活,我們在末日也都要復活。」

 

然,接連而來的重大打擊,不禁讓他感到,內在狀態再不處理,就無法再往前進,「軟弱對我來講很真實,也因為軟弱了,我才要問神:到底怎麼了?」

 

軟弱充滿了情緒,因此我們可以哭、可以笑

林碧亮引用張文亮老師一段安慰人心的經歷,對方因妻子離世而痛苦,因而問主耶穌:「請你告訴我,你究竟是誰?」而耶穌回答:「我是人子。」

 

林碧亮說:「他(耶穌)是人,有高低起伏的情緒,他要吃飯、要睡覺,會傷心會哭;人其實因脆弱而充滿了情感,而情感,是上帝創造人類最美好的素材之一,我們因此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充分在神的面前釋放。」

 

人在身體強壯時,不易理解病人的軟弱,唯有經歷病弱時,才能體會其中困難;哥林多後書11:29-30,「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基督信仰如何看待「軟弱」?使徒保羅將軟弱視為「能力」,他因此能去體恤、與人共感。

 

耶穌基督也是如此深刻的理解著我們,因而我們的心能被祂安慰、被祂理解,而當「心(靈)」被神傾聽後,我們就會回到較健康正常的狀態裡。

 

軟弱好像眼睛,讓你「看得見」

林碧亮曾遇過一位聰明絕頂的博士,人們在其面前無所遁形、如被X光照射,但對方的為人卻很溫暖,原來對方的兒子有身心上的狀況,因而讓其十分能體諒人的軟弱。

 

「我不知道他走過了什麼,但我發現他懂軟弱,是能看透萬事的屬靈人。」屬靈人能看清軟弱,軟弱也好像眼睛,讓人可以「看見」

 

成功不只是追求個人成就,更是發揮個人價值,而此價值,需要從「神的角度」來看,而軟弱和成功並不互斥,因軟弱,人們可以更深入去瞭解自己。

 

林碧亮總結:「我想就是,軟弱是不可少的,有段經文浮現在我心裡,就是哥林多前書15章43節。」

 

「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軟弱不可避免,軟弱,也使我們依靠耶穌,而不是自己。

 

「讓福音的大能再次充滿我。在軟弱裡,再一次呼求『耶穌救我!』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帶向耶穌,也把人完完全全的帶向耶穌;讓神的大能,成為我們的答案,肯定神創造的我『甚好』,倚靠祂走在命定的道路上。」林碧亮說。

  • news-details
  • 約翰福音15:5節,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