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深陷婚姻風暴中的孩子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羨煞眾人的體壇桌球夫婦,其浪漫跨國戀,曾是民眾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未料於2021年突宣告結束長跑五年婚姻,雙方都是球場好手,卻在自己婚姻失守。

 

整個離婚過程,竟意外掀起台、日輿論,內容不乏離婚過程中的言語傷害、訴訟、與孩童探視權等問題。男方前往日本,申請對女方的強制執行,日前(2)已獲日本法院許可…

而現今社會離婚率已居高不下,當中所衍生的兒少問題,更層出不窮。父母往往在彼此爭執中,不自覺、或是無法避免的傷害了孩子。

 

從基督信仰角度,該如何看待這些事件?

 

孩子的人格發展會因此受影響嗎?

 

如何幫助這些正處婚姻風暴中的孩子?

曾為桌強好手的雙方,男方更於今年遠赴日本召開記者會,指控女方不履行離婚後的義務,帶走他「最重要的人」(因涉及兒少權益,不予說明),使其完全與對方失聯。而就在2日,男方申請對女方的強制執行,已獲日本法院許可…

 

孩子人格發展關鍵,取決於父母雙方的成熟度

當婚姻發生嚴重衝突時,若父母無法彼此冷靜、和平處理,往往伴隨著互相指控、爭執、訴訟,有些大動作的父母爭奪孩子、要孩子選邊站,有些則是互相推卸撫養責任,其實這些事件的發生,均影響兒少身、心、靈甚鉅。

 

小魚兒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呂幸芳分享,離婚究竟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品格?關鍵在於兩邊父母處理事情、情緒上的成熟度(也適用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但爭吵不斷的夫妻)。 

 

其表示,在處理的個案中,很多孩子有情緒上的問題,往往是因為父母在爭執中,(有意識、無意識)把孩子當夾心餅乾,夾在中間,在孩子面前無法控制情緒,一昧把怨氣與抱怨發洩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當垃圾桶,吸收這一切,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無法承受的

 

也有些孩子情緒出狀況,是來自父母刻意「隱藏」彼此離婚的訊息,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其實孩子很聰明(不論任何年齡層),是能察覺父母親正在經歷什麼,當父母越健康面對,向孩子坦承彼此離婚的訊息,孩子越能以「健康」的心態承受一切。

 

若什麼都隱藏,對孩子的傷害才是最大的,因為不清楚資訊,就會造成心理上的猜想與混亂。

 

  • news-details
  • 小魚兒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呂幸芳。(圖/呂幸芳 提供)

親愛的孩子,父母的離婚不是你的錯

該提醒孩子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婚姻風暴中的父母呢?呂幸芳表示,孩子可以參考下列幾點:

 

1.不要想去撮合父母

父母離婚的問題,並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當孩子越想撮合父母的婚姻,往往會越受挫,最終容易造成自己的愧疚感,覺得父母婚姻最終還是走向離異,是自己沒有做好「撮合」這塊,才會變成這樣的結果。

 

2.讓自己跟父母的問題做切割

孩子自己心態上,必須跟父母的問題做切割。在婚姻風暴中,父母的情緒,通常很難控制 (如遷怒),導致許多孩子會認為父母離婚是跟自己有關(如奉子成婚),或是出於自己的錯(如不乖)。

 

其實孩子只要扮演好現在自己的角色就好,並要知道,正因為有你,父母在遇到婚姻風暴(如性格上的不合),才有辦法好好面對面,彼此處理(你的存在是有正面意義的)。

 

3.可鼓勵父母,但不要加入論斷

可以用傳訊息的方式鼓勵父母、讚美父母,但切記不要負面加入某一方的論斷,避免自己當評論父母婚姻的牆頭草,必須自我切割這類的情緒。

  • news-details
  • 父母應避免在爭執中(有意識、無意識),把孩子當夾心餅乾。(圖/shutterstock)

不要愛錯對象(你愛的首位是『神』不是人)

呂幸芳最後對父母喊話,婚姻經營本不容易,就處理的眾個案觀察,婚姻會陷入風暴,許多時候,起因於男女進入婚姻前,對另一半的期待,常有南轅北轍的想法,在進入婚姻後,一切期待趨於明顯,衝突自然就越多。

 

比如就個案觀察,常有女方進入婚姻前,對另一半的期待是「白馬王子」;反觀男方則多數表達希望自己的未來另一半,是同「母親」般的角色。所以當男士沒有像「白馬王子」一樣展現成熟、浪漫、堅強給對方,通常會讓女方很難接受,反之亦然。

 

呂幸芳分享,其實人的愛本來就不完美,「只有神的愛才完美」!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便顯得完全。很多時候人想在「人」身上尋求完美的愛,但經驗告訴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尋求不到時,常常抱怨與責怪就會出現了。

 

回歸聖經來看,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眼光放錯了」,眼光當放在「神」身上。當夫妻遇到衝突,應當將神擺首位,以神為中心,首要做的,就是把情緒、真實面,完全帶到神面前,不要只想爭贏、講道理、要求對方道歉。

 

眼光放在人身上一定會感到挫折,內心會缺乏愛,但好消息是,神已經先愛我們了,我們有自神而來的愛,可以填滿內心的缺乏,重新支取神的愛,來愛對方,但若還是感到缺乏愛,就要問自己,是否跟神尚未建立親密關係?

 

不要愛錯對象,要看神比看人重要,並要時常為自己的另一半(或是前另一半)禱告


  • news-details
  • 要看「神」比看人重要,並要時常為自己的另一半(或是前另一半)禱告。(圖/shutterstock)

父母應協助孩子,避免出現反社會人格

社工師朗朗(化名)分享,孩子會不會出現情緒上問題、反社會人格,通常取決於「依附關係」(熟悉之人)處理事務的態度。

 

「依附關係」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提出,理論觀點大致為孩童時期與父母建立的親密關係,好與否,將會影響其未來的性格與人際互動發展。

 

所以若父母離異,會大大影響孩子的依附關係,造成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人「父代母職、母代父職」去彌補這塊的不足

 

尤其離婚時難免彼此有不諒解的地方,為避免過程中有意識、無意識的傷害到孩子,建議雙方或其中一方,一定要有人概括承受婚姻所帶來的傷害,不繼續製造對立,不讓仇恨與衝突持續蔓延

 

特別不要忘記,一段完整的婚姻,一定是三角形的形狀,上帝在上方,旁邊則是夫妻二人,故今天就算孩子的依附關係中,缺少了父母親其中一方,還是有最上方的上帝,跟其中一方加總是2人,比一般家庭只有一人更多,且上帝是全能的,可以彌補這個空缺。

 

因此建議離婚後或是正在婚姻風暴中的父母,為保護孩子日後身心發展,不僅要學習彼此化解仇恨,更要引導孩子持續與神連結,這樣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守護。

  • news-details
  • 為保護孩子日後身心發展,父母不僅要學習彼此化解仇恨,更要引導孩子持續與神連結,這樣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守護。(圖/shutterstock)

如何引導孩子走出風暴的影響,重新振作?

朗朗表示,在接觸這些遭受婚姻風暴影響的孩子,都能觀察到某些孩子會有下述偏差行為:

 

1.說謊(因為孩子自小就要學習對父母察言觀色)

 

2.沒有安全感,怕被拋棄

 

3.以自我為中心

 

此際,重新幫助他們建立依附關係就很重要,這可以是,同前述,父母親一方整個承擔他方缺失的職責,如父代母職、母代父職,或是好品格的隔代教養父母、好榜樣同儕、好榜樣的大哥哥或大姊姊。而這樣的依附關係,都需要長時間陪伴。

 

鼓勵孩子可以走進教會,在教會大家庭體系中,有許多好的榜樣與關懷,不但不孤單,亦能認識許多人生導師、及同儕陪伴。

  • news-details
  • 可以鼓勵身陷風暴中的孩子走進教會,幫助孩子有機會重新振作。(圖/shutterstock)

四面向注意,陪伴身處婚姻風暴中的孩子

身為局外人,該如何陪伴這些孩子呢?朗朗給予下列建議:

 

1.不要一開始就想說教、導正孩子(以免造成二度傷害)。

 

2.真心當他們的朋友,取得孩子的認同感、信任關係,並支持他們。

 

3.要願意「付上代價」的陪伴,要有真關係,那就真要有關係!

 

4.當關係建立後,成為他們願意傾訴的避風港,並適時給予「正面」引導。

 

  • news-details
  • 如何陪伴在婚姻風暴中的孩子?就要真心的當孩子的朋友,並支持他們(圖/shutterstock)

透過傳福音,可以看見自己的生命問題

朗朗鼓勵基督徒父母(無論是婚姻存續中,或非存續中),若父母想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正面」依附對象,就要勇於走出去傳福音,因為唯有透過我們傳福音的過程,神親自修剪我們的生命與眼光,自身的眼目就不會無止盡放大配偶(前配偶)的問題。

 

而傳福音的學習之路,亦能讓父母習得更多神對教養孩子的心意,當父母可以真實經歷神,與神的關係親近,每一次的經歷,則均可幫助孩子在面對神時,有正面依附關係。故,婚姻(非婚姻)關係鐵三角,皆須以神為首位,健康地守護我們的孩子!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