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離開

【蒲公英專欄】「離開」不是成為不安與恐懼的理由

當離開以後 有一天,小女兒加加問我:「外公離開我們5年了,您還常常想念他嗎?」   或許因為疫情下有許多生離死別,讓她想到關於生死的問題。我思考了一會兒,想起父親剛離世時對他的不捨,到現在偶爾接觸一些事物,想起了他,卻不至於感傷,這由濃至淡的轉變,並非是不想念他了。   不怕離開 我們家有隻可愛的小狗,牠非常地黏人,每當家裡沒有人在,牠都會變得很沒安全感,不斷哭泣,尋找家人足跡。有次加加出門,只剩我和小狗在家。我問加加:「我能待在別的房間裡嗎?我怕牠看不到我會害怕。」她說:「不用擔心,只要牠知道家裡有人在,牠就不會怕。」不害怕,是來自於心裡的確定。   濃厚的思念如塵埃漸漸落地,不再揚起,是因為我確信父親正在另一個比生前更好的地方,是沒有悲傷和痛苦的。人們常常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其實不然,因為歲月無法沖淡愛或懼怕。不會天天想念,不表示不再愛了,而是不再難過。   從未離開 即便父親不在身邊了,他帶來的影響,已經融入在我的生活中。像是思考方式、如何抉擇,好似他從未離開過。   有個女孩-小瑄從小被父親嫌毛筆字太醜,個性倔強的她沒因此發憤練字,父女間在寫字這件事上始終有疙瘩。直到父親過世後,小瑄在父親書房凝視著他生前使用的紙筆,提筆的念頭油然而生。她下筆,寫著寫著,發現父親對學生們教導的心訣,她已聽進心裡,雖然沒有練習,但是平常寫字也帶入了手勁,所以即便多年不再揮毫,重新嘗試竟有水準以上。父親的影響已經潛移默化,在不經意的時候傳承在她的生命之中。   離開以後 留下盼望 回想起父親在我生命中各個階段,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不知不覺地成就了現在的我。   我不禁想起離家工作的大女兒柔柔,她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每個階段都是一個蛻變,離開舊的,迎向新的。尤其是最近和她對談時,發現她的言談中,多了更多的責任感和包容,讓我感到很欣慰。她遠離自己的舒適圈,從起初的不適應和我們的不捨,如今她已經脫胎換骨,進入了成熟。   疫情將我們原有的世界重新洗牌,把原先舊有的框架拆掉,讓我們更能更換角度去看事情。「離開」不是成為不安與恐懼的理由,而「陪伴」也不盡然是安全感的來源。當瘟疫漸漸離開,不會只剩下死亡、破壞、蕭條,而是留下被眾人遺忘已久的愛、和更新的契機。離開,總有掙扎,但生命若是對準著愛,留下的總會是新的希望。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聖經》希伯來書11章8節   給期待蛻變的孩子: 有時候,已經長大的自我會自動擺脫稚嫩的部分;但有時候卻必須強迫自己割捨,才能夠進入長大的過程。   孩子,勇敢選擇邁向成熟的路吧,期待在新的季節看見蛻變完成的你!   文章轉載自蒲公英希望月刊http://www.dhf.org.tw/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聖經的婚姻觀和世界有何不同?

請問聖經的婚姻觀和世界有何不同?   馬太福音19:5-6「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在這段經文中很清楚提到三個聖經的婚姻觀:   一、離開父母:這裡的離開不是只是字面上的「分開」,乃是「獨立」,成為一個可以承擔責任、挑戰和成熟的人。建立一個新的婚姻,「離開父母」強調的不是外在搬出去住,看似與父母分離,實則不是;乃是個人在心理、經濟上要獨立,不再是個「媽寶」,是在新的家庭中兩人都要離開父母,建立屬於兩個新人重組的文化、默契與規則,不再是讓「我家以前都是……」、「我媽都是……」強加在現在的新家庭中。   二、成為一體:「一體」不只是身體的合一,包括經濟、家人、困難挑戰等,許多婚姻的危機都來自沒有真實的「一體」,金錢還是分「你的」、「我的」,家事也分「你的」、「我的」,在這樣要求「公平分工」原則下,在這樣的「分別」中會加速問題的發生,之後就會因為家事、金錢分不平而心生不平。所以「一體」就是將彼此打破、重新塑造,成為一體,你生命中有我,我生命中有你,不再分你的、我的,而是「我們的」。   三、人不可分開:婚姻是神所設立的,配偶也是神所配合的,在神眼中是神聖與尊貴的,所以「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即便婚姻中有許多難題,我們都要在當中學習如何按神心意來破碎自己,學習愛那個與我們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人。離婚並不是神的心意,太19:8「…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聖經說得很清楚:可以給休書的事情在起初並不是這樣的。婚約是盟約,不是契約,是一個「愛到底」的約定,婚禮誓約中「我承認你做我的配偶,今後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生不渝」,奉父子聖靈的名表明這份愛情的忠貞,這是愛情在婚姻裡應有的本質--終身不渝。   對於婚姻中的磨合與挑戰來說,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是一樣的,但基督徒因著明白神在婚姻中的心意,基於聖經的婚姻觀,能更加活出婚約要求的忠貞、無私的奉獻、恆久忍耐等;聖經中用新郎與新婦的關係,比喻基督與教會,讓我們看到婚姻的神聖,與家庭在神心意中的重要。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師母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吳炳偉專欄】親愛的,「是鹽」使人覺得口渴!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四13﹞   撒瑪利亞婦人是在男女關係上很混亂的女人,倘若我們的鄰居有這樣的人,可能會成為鄰居太太們談論的話題。一方面拿來教訓後代引以為鑑,一方面說說閒話。倘若這是我們自己的女兒,那可就麻煩了,通常會帶來家庭的衝突。雖然別人看見她的混亂,但主見到的是她內心的飢渴,所以主對她沒有任何一句責備的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像主一樣。   基督徒有時候太輕易地覺得,自己有責任要指出別人的錯來。其實主說我們「是光」能照亮別人,「是鹽」能帶來調味。主並沒有要求我們「做光」成為探照燈緊迫盯人,或「做鹽」像芥末一樣嗆人。其實這世界不缺指正別人錯誤的人,多半的人都知道什麼是錯的。有人說「鹽會使人覺得口渴」,基督徒應該是能激發人渴慕的,而不是只在指責錯誤。   主應許撒瑪利亞婦人得活水時,並沒有要求她每堂聚會都參加;要好好讀經、多多禱告;要潔淨自己,離開罪惡。如此,泉源才會直湧到永生。所以,追求聖靈充滿時,不要滿腦子都這樣想,因為這個應許是給我們的。就像接受救恩一樣,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只憑信心領受神的應許。藉著主的愛與溫柔,得著力量勝過罪惡。親愛的,「是鹽」使人覺得口渴!   吳炳偉牧師 #2207 每日一句話 約四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xsJMgz8wc   吳炳偉牧師 - #2123 每日一句話-書籍購買「聖卷在握、勝券在握」 https://reurl.cc/vnx64o 吳炳偉牧師推薦網站-????工作神學(TOW), 以基督徒的價值觀在職場上應對進退,並裝備基督徒在職場上能夠忠於並活出神的心意。--https://www.theologyofwork.org/cn/ (文章授權/吳炳偉牧師)作者/矽谷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吳炳偉牧師Dr. Rev. Herbert Wu/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吳炳偉專欄】親愛的,離開苦水,進入甜水!

每日一句話 - 02/24 -「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裏的苦水。到了以琳,在那裏有十二股水泉。」﹝出十五23,27﹞   剛信主的弟兄的房子正在市場上出售,一年之久無人問津。小組為此禱告,那個禮拜房子就賣出去了。他拿出一筆錢來買巴士,因此教會的巴士福音事工得以開始。但是有一天,有一位「超級屬靈」的聖徒告訴他,他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出於肉體。大家聽了極為憤怒,雖千方百計的努力解釋,但苦毒卻已進入他的心,已無法挽回他第一次事奉的甘甜。   瑪拉的水苦,以琳的水卻是甜的。以色列人先到瑪拉,然後再到以琳。瑪拉是不饒恕的象徵。為甚麼有人要停留在那兒?那種苦澀正悄悄地滲透你的家庭、事業以及友誼。好消息是,以琳和瑪拉只有七哩的旅程。這意味著只要我們願意,任何時候都可以離開苦水之地,來到甜水之源。雖然只有七哩之遙,有人嚐了甜水之後,卻仍然要回到那苦水之源。   這位深具鼓舞力的弟兄、從以琳回到瑪拉,開始飲用那兒的苦泉。你可以從他臉上看出來,他從原先豐盛的生命,轉變成最愛批評,且缺乏愛心的人。有時候我們也住在瑪拉。當痛苦四面圍繞時,我們被引誘至苦水之泉。得費好一番爭戰,才能重返甜水之源。但那是值得奮力一戰的,因為饒恕把我們從苦水的捆綁中釋放出來。親愛的,離開苦水,進入甜水!   吳炳偉牧師 - #2123 每日一句話-書籍購買「聖卷在握、勝券在握」 https://reurl.cc/vnx64o (文章授權/吳炳偉牧師)作者/矽谷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吳炳偉牧師Dr. Rev. Herbert Wu/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