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10歲女兒因罹患「幼發型皮肌炎」,全身乏力,需注射類固醇與自費打免疫球蛋白一個月的醫療費高達10萬元。這對領日薪,做一天才有一天工錢的父親阿正而言,實在不堪負荷。
8月8日,每年例行的父親節,有多少的父親,渴望能夠與孩子吃上一頓飯,好好慶祝一番?其實父親的個性不比母親,在剛硬堅強的外表下,也包裝著一顆溫柔細膩的心。尤其是單親家庭的爸爸,何時可以得到孩子的認可,順利「破冰」呢?
乳癌單親媽王文杏,突然得「皮肌炎」罕病,全身癱瘓吞嚥困難,8個月後奇蹟能走能跑步,卻因治療皮肌炎長期化療,引發骨癌和肺腫瘤,肺功能少了三分之一,腎臟也出問題。一連串病痛打擊,世人眼中的王文杏,真是太可憐了,但她卻說:「我的病苦真是我們一家人的大恩典!」
「上帝跟我說,明天下午一點會來接我。」隔天,王正慧的先生在病床上,瞬間沒了氣息,時間是下午的一點零五分,被接回天家。
當陳玉安和吳靜儀在2000年結婚時,沒有想過這條道路竟如此困難,充滿挫折、身心疲憊的結束這段婚姻,卻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又再今年11月二次攜手走上紅毯?答案不讓人意外,就是認識主耶穌基督。
身為蔣家媳婦的蔣方智怡,一如低調作風,默默在溪水旁單親家庭關懷協會服事12年,由於近期受邀出席福音餐會,在眾人面前見證自己如何走出喪夫之痛,也聊起自身親子關係上遭遇的種種問題。
(照片來源/今日報圖庫) 適
黃家琳與先生杜盈蒼。 (攝影/記者丁平)
幾年前的某個主日,段敏莉聽完牧師講道,在聚會結束前的禱告時,流下了兩行熱淚;流淚,不是為了自己走過的坎坷路,乃是因為感謝神,一路領她出黑暗入光明。
現在「單親」、「失親」、「外配」、「隔代教養」等破碎問題家庭的牧養,算是「整個家族」的服事事工。這些家庭的家人,因看到孩子的改變,不只孩子的爸媽願意到教會做禮拜,連有些隔代教養的阿嬤也都來了。
彰化縣民靖國小母親節孝親感恩活動。(影片提供/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上帝不是說,要看顧孤兒寡婦嗎?為何我們一路走來這麼辛苦?」 「我的兒子已經受了這麼多苦,為何他還要這麼悲慘的走?」 「傷痛能隨著時間減輕嗎?不如就讓我溺死在其中好了」 「我根本不能吃、不能睡,連水也喝不下,整個人快崩潰」 有人說:「人在患難中
有無數個夜晚,陳芳芳(左)跪在兒子空蕩蕩的床前,向主呼喊:「主啊,求?救他。」禱告蒙應允
天主教修會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50年在印度建立慈善差傳會(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目前設有30間孤兒院。(相片來源/Catholic Online)印度「慈善差傳會」(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是1950年由天主
從小父母離異的趙英秀,渴望擁有一個「家」,因此18年來常和父親到廟裡燒香。拚命追求「幸福」的她,最後踏進「一貫道」的傳統信仰。為讓3個孩子過得更好,「吃素」,她也甘願,還因此吃了10年,也做不少善事。 她以為,在這樣的信仰裡,能維持美滿的家庭生活;後來才知道把「假神真拜」,竟是生命中的「咒詛」。 接著,更因母親病逝,她認識到奇妙的愛,親子關係也經歷上帝改變。如今,她是「最快樂的單親媽媽」。
最大的孩子今年都大學畢業了,大家有空也會回到教會幫忙打掃及協助照顧小朋友。(照片提供/新社基督的教會)在這裡有800多位外籍新娘,卻有600多位離婚;這裡的孩子苦於單親、隔代教養問題,但他們下課後有人接送,包括課輔、安親,暑假還能去校外教學;他們接收到的愛不比別人少,因為有位牧師就是要「挺」他們。他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