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謙卑

【青少年專欄】英雄之路,只給願意謙卑的人

暴力與管教的不同(詳見下表)之一,在於暴力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管教是為了孩子。   這其實是非常難分辨的事情。試想,有多少次動手打孩子時後,都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多數人的答案是「每一次」,但是我們都忽視了人性,忽視了我們做每件事情的動機,可能不只是單一原因。我們動手了,但「動手的原因」100%都是「為了孩子好」嗎?   或許其中90%是為了孩子好,而10%是生氣「付出那麼多卻沒有收穫」、或是因為「今天工作已經不順利了孩子還不聽話」、或是為了「讓自己情緒可以有出口」……,這些舉例,都只是為了說明我們是「人」,不可能完美,所以在教養孩子時,我們多多少少也會犯錯,當我們接受這件事情後,才能更加理性的正視這段「管教」的關係。   越認識「那10%」的原因,也越能幫助孩子在正向管教的引導下,正確分辨自己做錯的事情,以及所造成的後果。亦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進而從罪咎感中被釋放;因為造成那10%的原因,並不會在忽視中消失,反而常常在我們動手後,從心中油然升起一股罪惡感,彷彿我們做錯了什麼──那是源自於內心深處的脆弱與無助 (只是往往很難承認)。雖然有時候在管教上,我們真的不小心錯了、不小心多了,但當我們更多認識自己、更清楚面對自己的內心,就能更有果效地幫助自己與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試著與信任的親人朋友或是專業人員,談談自己的10%吧!甚至是跟自己談談:在生活裡創造自己的空間,當心安靜下來的時候,多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會發現竟然能夠從困苦的育兒處境中,找到整全自己的生命之道。   其實陪伴一個生命成長,是一件又累、又辛苦、又喜悅、又驚喜的事;希望身為照顧者的您,除了累和辛苦,也一定要嚐嚐喜悅和驚喜的滋味。ㄏ我想這真的是英雄之路,每個家長都是英雄,但嚴苛的,是這條英雄之路,只給願意謙卑的人。   合理的管教與兒童少年身體虐待之間的區別 類別/區分標準 合理的管教 身體虐待 動機 善意、寬容而溫慰的期待或要求 怨恨、敵對而惡意的報復或處罰 方式 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應所當為者 以忿怒、負向方式所施予子女的不適當懲罰 態度 鼓勵、讚許、支持而恆定一致 衝動、嚴苛、責罰而反覆無常 雙方的認知 父母與子女均知道行為的結果 父母對子女不給予他們了解父母動機的機會 規範的制定 非威脅性的,而是允許雙向表達真誠情感的溝通 威嚇性的、強制而單方向的威權式壓迫 對違規行為的定義 任何違規行為有著持續、清晰的定義,和可預見的結果 對於違規行為無持續、清晰的定義,子女無法預期結果 父母對子女遵從家規的反應 子女如果朝著父母所設定的目標或期許的方向努力,會得到獎賞 父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子女不會因此而得到鼓勵 父母對子女不遵從家規的反應 允許子女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有更正的機會 錯誤即受到嚴苛的處罰,子女因之而感受到苛責,使其認為自己是一個「壞人」 造成結果 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紀律內化無效,加深雙方的誤解,不信任和仇恨 (上表引用自「教育部家庭教育網」:https://moe.familyedu.mo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36&pid=2313)   作者/文/中山大同區兒少保護暨家庭服務中心 督導 楊皖欣 (文章授權/基督教勵友中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蒲公英專欄】旅行與人生

許多人一年總會旅行幾次,有時去觀光勝地,萬頭攢動;有時去冷門景點,清幽自在,而所見所思往往構成人生難忘的記憶,留待日後訴說。 事實上,人生本身就是一趟旅行,與不同的風景相遇,與不同的夥伴相交相知。可以說旅行是短的,而人生是長的,過程中富含生命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看見真實世界   有個女孩足不出門,因為她認為只要動動指頭,便能從網路通往全世界。有天她到一個小島度假,迎著海風的鹹味,等待一小時一班的公車,與飽經風霜的漁民聊天,還丟失了錢包……,這才發現親臨現場的震撼感和真實性,是手機畫面遠遠比不上的。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享受虛擬世界帶來的便捷,並擁有速成的知識,卻少了一步一腳印的深刻體驗,以及從中鍛鍊的應變能力。因此當我們走出去,更真實地看見世界,我們便比他人多了從容,多了一份競爭力。   重新找回自己   敬仁是一位忙碌的企業主管,難得在孩子就寢前回家。某次一家到山上過夜,妻女倆在草地上坐翹翹板,玩得不亦樂乎。敬仁心想:「我們社區不也有翹翹板嗎?何必專程來這裡玩?」然而看著家人的笑容,他領悟過來,不是在哪裡的問題,而是與誰一起做這些事,於是他也含笑坐上了翹翹板……。 工作勤奮是值得讚賞的,但切莫忽略家人的感受。許多人往往在離家旅行之際,才重新發現自己有家,並且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因此休息不僅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也是為了調整急促的步伐,讓時間進行更合理的分配。   轉個彎,發現出路   畢業後兩個同學找不到工作,便相約到德國走走。他們發現當地食物評價一般,但德國人告訴他們:「沒關係,我們做不出好吃的菜,那就負責做出最好的廚具,然後請來法國人做最好吃的大餐,這樣不就行了!」同學們立即受到啟發:「對啊,轉個彎!雖然我們找不到工作,但可以自行創業啊!」日後,兩人果真開創出一家企業來。 有些人活在自己裡面,所以越旅行越孤單,一無所獲;有些人卻願意打開耳朵,結果越過越豐富。儘管旅行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然而當我們跟形形色色的人萍水相逢,封閉的思緒會轉為開闊,而答案往往便藏在其中。   謙卑且惜福的心   享譽國際的攝影家,年輕時曾獨自到世界各地旅行。記者問他:「大師,你去過這麼多地方,接觸過那麼多人,是否發現足以取代你的明日之星呢?」他謙遜地回答:「朋友,這可多了,因為當初我也只是一個衝動愛玩的男孩。所以,每個後起之秀隨時都可能超越我。」 真正老練的旅人,走過越多地方,看過越廣的世面,越會發現自身的渺小,也更珍惜現今擁有的事物。因此,旅行往往也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使我們從各種無謂的煩惱、翻騰的情緒中走出來,迎向開闊的未來。 正如奧古斯丁說的:「世界就像是一本書,而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在職場上奮鬥打拚之餘,也該多出去走走,讓自己多翻幾頁世界,為生活增添幾分亮麗、多元的色彩!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聖經》約書亞記1章9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生命樹專欄】神的兒子正確的生活

羅馬書八章完全是論到真正且正確的基督徒生活。這不是充滿教訓的一章,它乃是論到生活,給我們看見一班團體人真正的生活;他們有三一神—父、子、靈,這靈就是包羅萬有、賜生命的靈,終日將祂自己分賜到他們三部分的所是裏,浸透他們的靈、魂、身體,變化他們,將他們全都建造成為一個身體。   羅馬書八章裏有十一個積極的項目,這些項目可視為屬靈引導的組成成分。當我們經歷這十一個項目,我們就是被神的靈引導之神的兒子。這十一項可分為三組,每組三項,再加上另外兩項。第一組是律,由律、那靈、和生命所組成(2)。第二組是我們重生並調和的靈。這組包括人的靈、那靈的事(就是神的事)、和置於靈的心思,此乃思念基督的心思(4~6)。第三組是神聖的三一。神的靈無疑是父的靈(9)。基督的靈當然是子的靈(9)。那叫耶穌從死人中復活者的靈,應該是在神格中的那靈(11)。因此,這裏有三組:一組是律,一組是調和的靈,還有一組是神聖的三一。我們若憑這三組而活,就會有第十項—平安(6)。還有另一個結果,就是神的兒子(14)。這樣生活的情形是平安,結果是神的兒子。   羅馬書八章啟示屬靈的生活乃是充滿三一神的生活。在此三一神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形態,一再被題到。第二組、第三組陳明於上述第二點。第一組是律,由律、那靈、和生命所組成(2)。這是一個人位的三方面,祂稱為那靈,稱為生命,也稱為律。那靈必是神聖三一的靈。再者,神聖三一中的第二者,耶穌基督是生命(約十四6),基督是我們的生命(西三4)。律又如何?自然的,律總是將我們帶到源頭,源頭是誰?就是父。因此,我們有了這生命之靈的律,就有了父、那靈和子。三一神這完整的人位作為律、那靈與生命,在我們裏面運行。   我們在家庭生活、召會生活、和聚會生活中都一樣麼?很可能我們在家裏說話是一個樣子,而豫備聚會說話時又是另一個樣子。可能我們和弟兄們在一起時溫文儒雅,但對待自己的妻子可能像對待奴僕一樣。這就是說,我們有兩種生活。羅馬書八章十四節說,『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如今我們是神的兒子,有新的出生,得著新的生命和新的性情,甚至成為新造(林後五17)。我們活著應該是作為神的兒子,終日被神的靈引導,無論在家裏、在召會服事裏、或在聚會中,只過一種生活。   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是一種充滿三一神的生活。我們如何聖別、如何謙卑、如何愛、如何得勝、以及許多其他的『如何』。真正的『如何』就是這位與我們人的靈緊密相聯的三一神。我們必須完全、徹底的聯於這樣一位三一神,並與這樣一位三一神同活。這是成為聖別的路,是得勝的路,是謙卑、恩慈的路,是愛妻子、服從丈夫、照顧兒女、孝敬父母的路。   我們如何應用這律?這律就是三一神自己在我們裏面自動的運行。這事太奧祕了,但從經歷中的確知道我們是在這律的運行、規範之下。許多時候,我們的話只能說到某個地步,並且有時某些話不能說,某個地方不能去,某些事不能作,乃是因為有個看不見、抽象、奧祕的律終日在我們裏面自動運行。   文章轉載台北市召會週訊1087/真理推廣/李常受文集一九八○年第一冊第五十四至五十六章/作者/連晴陽 (文章授權/台北市召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朱家祥專欄】寓言故事

有一位公義又憐憫的上市公司優質企業的老闆,要應徵員工。來了一位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在會談的時候,這位年輕人不斷的高談闊論,述說他人生的理想和規劃,以及他擁有的各種能力。最後他提出要高額的薪資,優渥的福利,符合國家規定的工作時數和假期。這位老闆靜默的聆聽完年輕人的話語後,淡淡的說:從你的學歷和你對未來的抱負,你真是一位大有能力的有為青年。現在我暫時無法決定是否錄用你,可否你明天早上五點到公司門口等待結果。明天早上五點的情境是如何?   到了今早五點正,在公司的門口發生以下的情境。 情境1.該名年輕人沒有出現,從此也沒有在這公司出現,因為他深深覺得公司在整他,羞辱一位大有能力的領袖,他也不屑進入該公司,因為負責人不懂得用人惜才,是一位沒有智慧的人,該公司未來一定會倒閉。因此年輕人睡覺睡到自然醒。快樂吃完早餐後,再去應徵更大的企業。   情境2.年輕人起個大早,五點正已經站立在公司門口,但老闆沒出現,年輕人等候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六點過去,七點過去,該年輕人會持續等待嗎?結果又如何?   隨著時間的過去,年輕人心中的不安,怨恨逐漸增加,負面思想越來越多,終於這發酵的麵團覆蓋了他,在八點五十分離開公司門口。九點正老闆來到了門口,沒見到年輕人,搖搖頭後走進辦公室。   情境3.年輕人五點準時到公司門口,老闆沒出現,他耐心等待,藉此看看公司的資料,相關的訊息,時間漸漸過去,看完帶來的功課,開始練習說英文,偶爾默想沉思。終於等到九點正,老闆從BMW7系列豪華轎車下來,看到他後,禮貌性打完招呼後,跟他說:我臨時要開一整天的會,沒時間與你相談,很抱歉,明天早上八點正公司門口再見。說完話就搭電梯上樓。留下孤獨的年輕人。明天將如何?   故事到此未完,你可以繼續編寫下去,但故事的真正意義和屬靈價值為何?重點在謙卑、順福就會蒙福。這也影射我們與天父的關係。世人總是認為自己很棒,很優秀,很善良,理所當然應得祝福,總是要求上帝依照我們的計劃行事,且享受一切美好 。但當天父阿爸對我們有一些要求時,我們的回應是甚麼?是情境1或2或3。當然明天還有4和5。我們當深刻反思我們所付出的代價為何?我們值得祝福嗎?願今晚的禱告有神的對話。阿們!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