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負責

【理財有道專欄】所有權轉移(下)—上帝會負責供應我們的需要

續上篇【理財有道專欄】所有權轉移(中)— 我們財產的主權是屬上帝的   上帝會負責供應我們的需要。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我們今天要分享的第三面的真理,當我們承認且順服上帝的主權後,我們會有上帝會負責供應我們的需要的經歷。詩卅四:9-10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太六:33也如此應許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些東西」在上下文指的是日常生活所需,「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太六:31)以色列人在這方面有很豐富的經歷,當他們出埃及後在曠野四十年,上帝天天降下嗎哪給他們吃。那四十年,他們的衣服沒有穿破,他們的腳也沒有腫。(申八:4)   有關上帝會負責供應我們的需要的真理,上帝是「可預知又不可預知」的。「可預知」的是:按照上帝的信實與慈愛,祂一定會供應我們的需要。「不可預知」的是:上帝會用什麼方式來供應我們的需要?先知以利亞在上帝命定臨到以色列的乾旱中至少經歷兩種不同方式的供應,第一種方式是上帝派烏鴉來供應他的需要 (王上十七:6「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第二種方式是上帝要他到撒勒法一位寡婦那裡去,寡婦只剩下一把麵粉及一點點油,她和兒子吃完最後一餐就要等著餓死,而這時以利亞居然還要那位寡婦先為他做個小餅,沒想到那一把麵粉及一點點油怎麼用都用不完,直到上帝使雨降下來的日子為止。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可以用很多方式供應我們的需要,例如:使我們的收入增加,感動別人為我們奉獻,讓我們找到更省錢的方法卻可以同樣解決問題,收到一份禮物正是我們預備去購買的…。上帝經常用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來供應我們的需要。   不過有關上帝負責供應我們的需要的真理,我們還需要學習分辨「需要」(need)與「想要」(want)的不同。「需要」是指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即食、衣、住,我們的「需要」若長期缺乏供應,那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生存。我們的「需要」上帝是知道的,而且祂也應許供應我們的「需要」。   而「想要」是「需要」之外的東西,有沒有得到滿足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生存,例如:到高檔西餐廳吃自助餐,買最新款式的手機,名牌的包包…。上帝可能會滿足我們的「想要」,但祂沒應許要供應一切我們「想要」的。   最後我們要用以下兩個對比來為今天的信息作個總結:   世界說:我有的產業都屬於我自己,我自己控制我的命運。 聖經說:我有的產業全都屬於上帝,祂是掌權的主,祂控制一切。   世界說:錢是你自己賺來的,你要怎麼花就怎麼花,這樣你就會快樂。 聖經說:當你按照聖經的原則,作上帝忠心的管家,按照祂的指示來處理錢財時,你就會有滿足的喜樂。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要聽那一個聲音呢?你要聽世界的聲音,還是聽聖經的聲音呢?我鼓勵你選擇聽聖經的聲音,因為「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8)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我們願意採取行動來表明我們一切的產業都是屬於上帝的,那麼我相信腓四:19的應許必臨到你身上,就是「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我們感謝、讚美?的名,因為萬物都是從?而來的,我們願意把從?所領受一切豐盛的產業再次完全獻上給你。求主幫助我們可以按著?的吩咐、指示去運用?委託我們管理的財富與產業,好叫我們不單自己蒙福,也可以讓別人因我們也得到祝福,好叫我們可以經歷到?所要賜給我們的是滿足的喜樂。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奉主耶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文章授權/陳志宏牧師)(文字摘要於GOOD TV-空中主日學-「理財有道」系列) 【理財有道專欄】所有權轉移(上)—上帝是萬有的主宰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以斯拉專欄】只要順服,神會負責

希伯來書作者回顧以色列人的曠野生活,指出多數人無法進迦南地享安息的原因。 「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希伯來書四章6、11節)   每當環境艱困,你要注意的不是環境,而是有沒有持續順服。環境一旦轉壞,是否你就停止做神的工作?停止服事?停止十一奉獻?若是這樣,怎能討神喜悅?神不喜悅我們,我們怎能有機會東山再起?   艾柏 .亞歷山大.海德(Albert Alexander Hyde)是位基督徒,他因製 造曼秀雷敦藥膏成為百萬富翁。   美國經濟恐慌期間,海德債務高達十萬美金,債主上門拿走他所有的貴重物品。海德立定心志要重新開始,出乎意外地,他最先做的居然是十一奉獻。   親朋好友罵他:「你瘋了嗎?你有龐大的債務,還納什麼十一奉獻?」   他回答:「我並沒有瘋。我先還清積欠神的債務。」當然,後來他的成功眾所皆知,他將所得的十分之二、三、四,甚至是十分之九奉獻給主。這就是傳奇人物的信心生活。   即使下定決心順服神,還是經常受到誘惑,這是因為你對看不見的未來感到憂慮。來看約書亞和迦勒是以什麼心態順服。   他們相信只要順服,神必負責到底、步步引領,約書亞和迦勒在民數記十四章8節如此告白:「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只要有這種信心及順服的態度,神就會帶領祂的百姓進入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一如十個探子回報的消息,那裡危機四伏,但因為神喜悅人願意順服的心志,必使那地成為賜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基業之地及創造之地。   重要的不是未來的光景,也不是如何脫離眼前困境,而是信心、是順服。身為基督徒,首先要尋求的也是信心和順服。面對現在的困境,你願意再次信靠神嗎?你願意全然順服神嗎?   耶穌知道自己上十字架的時候近了,祂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便是順服。「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的意思。」(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下)   耶穌信靠天父,決定順服神,甘願接受十架苦難,祂也因此成為我們的救主、賜我們新生命。   願神賜福你,使你靠著信心和順服,渡過人生的江河,進而開創新局。   文章摘錄編輯自《人生旅程-走向應許之地的人生指南》 / 李東元 http://www.ezra.com.tw/product_data.asp?prd_seq=207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http://www.ezra.com.tw/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蔡頌輝專欄】宣教士談兒女教養

常聽人說,當牧師的孩子不容易,因為周圍的人無形中會對他的品格和信仰有更高的期許。的確如此。我也深深體會到,牧師當起爸爸也額外有壓力,若孩子表現不好,人自然會認為是父母有問題。這不純粹是猜測,而是生活中實際所看見、所經歷。偶爾聽見一些傳道人的孩子不信主,我心裡有莫名的擔心。另外更常見的情況是,傳道人的孩子不單不想當傳道人,甚至對傳道人這個職業有許多負面印象和回憶(父母都不在家、看重教會過於家人、在教會一個樣,在家裡另一個樣……)。我常想,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面對?   我不認為傳道人的孩子必須當傳道人,我也沒有十足把握自己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出現上述情況……但我深信,孩子的成長與原生家庭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儘管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公式)。所以我們夫婦也竭盡所能,盡上做基督徒父母的職責。我們沒有太多獨特的方法和策略教導孩子,因為我們相信,父母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就是最好的教材。   本文列舉一些我們在育兒上的重點,但不代表我已經在這幾方面做得很好。其中有些經過多年確實看到一些果效,另一些則仍有好長的路要走。我們一方面沒放棄目標,另一方面則不斷地修改管教方針。   建立孩子與神的關係 我的母會是聖公會,所以兩個孩子小時候就已在教會接受嬰兒洗禮。對我而言,這儀式主要的意義不在孩子(孩子當時還不懂事),而是提醒父母——孩子屬於神,父母有責任帶領他們,讓他們自己與神建立關係。孩子是神暫時託付給父母照管的產業,有一天我們要將他們還給神。父母的責任就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確保他們懂得信靠和跟隨神,去行神為他們所定的人生路程。   由於孩子長期跟隨我們在外宣教,沒有什麼機會學習中文,我們便要求他們每天用中文讀十節聖經,並要抄寫其中一節。希望藉此幫助他們持續性接觸中文,同時讓他們能有真理話語的灌溉。孩子不見得喜歡,有時候也會偷懶,但這是我們在他們還小時定下的規矩和習慣。讀經被列為他們每天必須完成的事,若沒有完成,他們就不被允許去做其他想要做的事。起初孩子也會抗拒,但由於我們已經堅持多年,他們也漸漸習慣了。有時候,他們會對所讀的經文有所疑問,開啟了我們之間的信仰話題,甚至探討神學議題。最記得兒子問過一個問題:「神在創造世界之前在做什麼?」   我們盡量避免對他們要求過多,更不讓他們感覺自己必須在信仰知識上勝過其他孩子,才讓父母有面子。這樣做不單只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也可能造成反效果,以致他們對屬靈的追求感到厭煩。與此同時,我們不會完全放鬆,因為曉得人的惰性,若不是有某種程度的強迫,孩子們不可能自動自發地追求屬靈事物。有時候,孩子們因特別狀況問我們是否可以暫停,我們也不會完全拒絕。在聖經中,律法對神的子民有許多要求和守則,但它們在被應用時有彈性,絕非不顧人情。一旦人的價值觀被更新,他便自然會對美好的事產生渴慕,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培育孩子成熟的品格 一個屬靈的人不能只在乎宗教性的活動和知識,更重要的是被吸收的真理塑造,活出好品格。我們相信好品格也可以從小培養。在管教的原則方面,我們聽取一位屬靈長輩的建議,孩子小時嚴格要求,孩子漸長之後,就慢慢放寬,或是改換管教方式。   在諸多品格中,我們最認真看待誠實。他們從小就被告誡:「人難免會犯錯,但務必馬上承認。犯錯不認而後來被爸媽揭發,後果會遠遠比自己犯錯之後自動承認來得更嚴重。」孩子們小時候都嚐過撒謊被抓包的下場,而且我們也讓他們感受到犯錯後認錯的結果不是想像中那麼可怕,所以至今孩子們都會主動向我們報告他們在學校出現的錯誤。即便當了牧師,我們還不是經常會犯錯嗎?神既然給我們這樣的恩典和接納,我們也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關鍵在於,承認。   有一次,大兒子天洵在學校休息時間,被其他同學摔暈在操場地上。他回家把事情說給我們聽,追問之下,原來有一位中國同學被其他阿拉伯同學欺負,他上前阻止和協助,而遭阿拉伯同學攻擊。我了解之後,囑咐他要小心,也讚揚他勇於助人的舉動。我告訴他:「千萬不要因為這一次的經歷,而讓你以後看到需要不出手幫忙!」對的事情,付上再大的代價也要堅持去做。   教導孩子分享已有 宣教士的生活雖不富裕,但我們也沒有缺。無論如何,我們期待孩子從小經歷兩件事:一是神的恩典夠用,另一是人真正的喜樂和滿足不來自於所得,而是所施,如聖經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生命的富裕不在乎擁有多少,而是在於願意施予多少。   很多弟兄姐妹很關心宣教士子女,所以孩子們經常會收到禮物和紅包。他們為此非常開心,因為可以用來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或為??多做點儲蓄。後來,我們覺得孩子不能只有領受而不懂付出,於是決定教育孩子們分享。我們在柬埔寨工場時,孩子分別是八歲和五歲。我們要他們把收到的一部分紅包分別出來,到了學校假期,一起到市場去購物(食物、文具等),再送到鄉下、垃圾山等窮人家聚居的地方,親自分給那裡的孩子們。每當我們帶學生去探訪貧民窟、街頭露宿者、墳墓村、艾滋孤兒院等地方,他們也一定隨行。我們期待孩子能從分享中感受到深層的喜樂(雖然按本性他們更喜歡用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要他們從小就察覺,幫助別人是神兒女不容推諉的責任,以及我們在地上生活的特徵。   幫助孩子發掘自己 為人父母者往往會對孩子有自身的期許,甚至希望他繼承上一代的事業。身為牧師,我心裡自然也會期待孩子們有一天一樣會全職事奉。可是,打從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問過他:「你長大後想做什麼?」他曾說過飛機師,也想過開捷運、當音樂家、廚師、畫家、發明家……但就是沒說過要當牧師。可是當我冷靜一想,卻發現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不一定正確。一方面,我們不應該認為只有當傳道人才是最榮耀神的事,每一個職業都可以、且都應該榮耀神,同樣尊貴。另一方面,神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設計和旨意,不一定每一個人都適合當傳道人。兒子的興趣很廣,也很善變,不容易堅持。但無論哪一樣,只要是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都盡量給他機會去嘗試。我們相信神對他有獨特的旨意,我的責任是幫助他發現自我,以他自己的方式榮耀神。   訓練孩子對自己負責 放手,是每一位父母必須學,卻不容易學好的功課。父母心裡知道有一天孩子會離開我們而獨立生活,所以希望他們在那一天來到之前已經做好準備。每個孩子學會獨立的時間不同,而做父母的總是心疼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掌控和放手之間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和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我們也有這種掙扎。   宣教工場搬到德國以後,我們和孩子們都需要學習新語言,他們到政府的小學去,我們則到政府指定的語言學校去。孩子們語言的學習進度比我們快得多。這種情況其實也間接幫助孩子們學習對自己擔當一些事物、解決一些難題,因為我們根本幫不上忙。當他們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只給他們建議幾個管道,讓他們自己去尋求幫助。有一次兒子丟失了學校儲藏櫃的鑰匙,他需要自己打電話到出租公司去申請配鑰匙。孩子在學校出狀況,他們也需要自己去找老師或相關人士解決。坦白說,有時候感到挺心疼,畢竟他們年紀都還很小。或許,這是神要我們學習放手、讓孩子們學習獨立的方法。   以上一切努力,目的不是要塑造孩子成為父母想像中的樣子,而是要讓他們體驗,跟隨神的生命何等精彩。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五十九期(2019年9-10月):   (文章、圖文授權/蔡頌輝牧師) 蔡頌輝牧師最新著作《千萬別搞錯信仰》 https://reurl.cc/1Q3ZZ8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