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身為基督徒,你可知,當我們說大話卻又做不到時,神究竟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

《為愛做點傻事:在心很累的世界,重新發現愛的美好》一書由「格子外面文化」出版,作者鮑伯.戈夫(Bob Goff)指出,神其實接受「我們到底是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而不希望我們去假裝「我們希望有天能成為的人」。

 

坦誠面對「自己的現況」

實際上,若我們願意老實承認的話,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是「偶爾會有裝模作樣的時候」。但若想學習耶穌成為「愛的人」,你必須不論對「自己是誰」、「生命處境」、「信心的狀態」都不再裝模作樣了。

 

多數人都曾經歷過,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中會想要假裝比較成熟、比較聰明,或是裝作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而假裝久了,就會愈有模有樣,看起來更像。

 

當然,對此,不僅神早就看穿了,周圍的人其實多半也看穿我們了。可悲的是,通常我們正是被自己愚弄的那個人

 

我們很會愚弄別人,自以為有本領,以至於相信自己真的達到了,於是有人買下根本負擔不起的昂貴汽車、房子。

 

我們騙自己「現在已經負擔的起」,但其實僅能撐幾年而已。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的信心根基還沒打好時,就接下領導位置或站到臺上的同時,實則,神看穿我們假扮的一切。

 

聖經裡,有對名叫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夫婦,他們賣了一些田產。那時,他們所屬的社區生活型態是把自己的東西全都拿出來作為公用,他們也想要貢獻力量,供給有需要的人,所以就把田地賣了。

 

亞拿尼亞和撒非喇非常愛神,他們賣了田產,奉獻所得中「大部分的錢」。亞拿尼亞自豪地說:「全部奉獻出去了!但實際上卻是,他保留了部分金錢給自己和妻子。

 

亞拿尼亞還沒做到全部奉獻的程度,卻裝模作樣,逢人就說自己是。結果,他和她的妻子因為欺哄與試探聖靈而當場倒斃。

 

深入來分析,亞拿尼亞夫婦八成是想作「奉獻所有」的人,也不打算要欺騙大家,可能因為成天把希望做到的事掛在嘴上,說多了,就以為自己真的做到了。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到那程度。

 

後來,亞拿尼亞把錢拿到一個叫彼得的人面前,彼得卻澆了他一盆冷水:「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神!

 

鮑伯.戈夫分析:「我認為,神通常不會擊斃歪曲與神關係的人,否則,誰能站立得住?

 

然而,亞拿尼亞的事,讓我們知道神對一件事的強烈感受:我們到底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要保持真實、坦誠、透明,而不是去假裝『我們希望有天能成為的人』。

 

我相信,無論我們到哪種程度,神都能使用我們。聖經記載很多把事情搞砸的故事,『在世上的失敗』似乎是『在神面前成功』的一個資格要求。正在成為愛的人,需要坦誠面對自己的現況,同時也對於神必幫助他們達到程度保持期待。」

「對自己美好的期待」要調整到「零誤差」

電影拍片時,導演會找一名助理舉一塊黑白相間的打板,站在演員面前,攝影機一啟動就拍擊發出清脆的聲響,板上紀錄的資訊,方便後製時同步處理聲音和影像。

 

但在現實中,我們都曾看過聲音和影像有誤差的影片,你聽到的聲音跟演員的嘴型對不起來,通常差異不是很大,卻會讓你極度分心。

 

我們都應該對人生有抱負、對自己懷有美好的期待,但也需要同步調整到零誤差,免得自欺欺人誤以為信心已達到某個境界了,但其實明明還沒有。

 

「裝模作樣」是因為「對真實狀況不滿意」

需注意,人之所以會「裝模作樣」,往往是因著「對自己的真實狀況並不滿意」。

 

我們可能以為需要別人的允許、愛、贊同,才能過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負。

 

這有好有壞,若它能使我們想要更深追求耶穌的愛和贊同,那就好;但要是使我們錯過神造我們的獨特性,一心想成為別人認為我們應該成為的人,那就不好了。畢竟,神可不曾看著鏡中的,卻想著但願祂看到的是別人

 

每當我們「假裝」且「不真實」時,就使神對我們的愛也變得假假的。祂不希望我們只是看起來不一樣,祂要我們「成為愛」。

 

若我們要達到神所期待的「成為愛」,這並不會因為我們一直不停談論「但願自己成為怎樣的人」,或是「我們給予鏡中的自己足夠的肯定」就能達成的,唯有「愛的力量」,才能使我們達到那個境界。

 

使徒保羅說過,若想要跟神有正確的關係,就要活出配得上所蒙呼召的生命,而那就是,愛神和周圍的人,如此,我們就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鮑伯.戈夫提醒,別再假裝了,同步到零誤差,真實做你自己。戒掉說大話的習慣,實際活出美好的信心。

 

你若想為神做奇妙的事,就拿掉你那「假裝與神親近的動作」,換上「真正親近神的能力」吧!我們並不是「神希望有一天能成真」的想法而已,而是「祂最富創意的愛的表達」之一。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