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4年世界痲瘋病日公訂於1月28日,今年主題為「戰勝痲瘋病」。(圖 / 翻攝自〈ILEP 2021-2025 年策略〉文件)

你是否知道:「痲瘋病可得治癒」已逾30年?利用富芳化學療法(Multidrug therapy,簡稱MDT)而痊癒,痲瘋病已非絕症;然由於患病的羞恥感,患者往往錯過及早治療,或導致持續傳播。

 

世界痲瘋病日(World Leprosy Day,簡稱WLD)在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2024年公訂於1月28日,印度則辦於1月30日,因這天也是甘地逝世紀念日,盼效法對方,生前努力幫助痲瘋病患的善舉。

 

「2024年世界痲瘋病日」主題是戰勝痲瘋病,雙重目標包括:一、消除痲瘋病所帶來的羞恥感,二、促進受該疾病影響的人們擁有尊嚴。

  • news-details
  • 國際上很多關注痲瘋病的團體,其中,國際抗痲瘋病協會聯合會(ILEP)多年來,會在世界痲瘋病日前幾週,展開「認識痲瘋病」的運動。今年ILEP以「戰勝痲瘋病」為題,強調痲瘋病患面臨的挑戰,並鼓勵人們採取行動、消滅痲瘋病。(圖 / 翻攝自ILEP)

  • news-details
  • 在印度,世界痲瘋病日於1月30日慶祝,因當天也是甘地逝世週年紀念日。公元前600年,印度宗教典籍中出現痲瘋病的記載,描述患者手腳喪失感覺的症狀;該病自古被認為是絕症,自富芳化學療法問世以來,痲瘋病已可有效治癒。然至今,世上一些貧困地區仍有痲瘋病流傳。(圖片來源:印度痲瘋病宣教會)
  • news-details
  • 從病人到護士的喀什(Kashi)。喀什第一次來到醫院(Anandaban Hospital)時僅11歲,他患有痲瘋病、並飽受因羞恥感帶來的痛苦,儘管當年只是個孩子,卻因鄰里害怕他,而被迫棲身於牛棚,直到被醫院接納,後來痊癒的他,更決定成為醫護人員。喀什說:「我想告訴病患,被診斷出患有痲瘋病並不是結束。在這裡,會有一個新開始。」(圖 / 翻攝自TLM網頁,圖片來源:薩布麗娜·丹戈爾)

世衛與親善大使聯合致詞

團結起來,消除痲瘋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與「消除痲瘋病親善大使」笹川洋平聯合致詞時表示,痲瘋病是世上最古老、又最易被誤解的疾病之一。

 

痲瘋病(Leprosy)學名為漢森氏症(Hansen's Disease),因首位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感染原者,為挪威醫生哈德·阿瑪爾·韓森(Gerhard Henrik Armauer Hansen, 1841-1912);它是由痲瘋分枝桿菌所傳染的疾病,會影響皮膚、破壞神經,並會導致眼睛和鼻子出現問題。

 

自1981年、30多年來,痲瘋病已可透過富芳化學療法(Multidrug therapy,簡稱MDT)來有效治癒,但至今疾病仍被污名化。

 

要實現一個沒有痲瘋病及其造成問題的世界,光靠醫療措施不夠,另一個必須解決的是疾病的「社會和心理問題」:痲瘋病帶來的羞恥感」導致人們不願尋求治療,而使患者面臨殘疾的風險,並導致持續傳播

 

消滅痲瘋病,人人可透過4步驟來貢獻

世衛組織2021-2030年全球痲瘋病策略「邁向零痲瘋病(漢森氏症)」,將「消除污名」和「尊重人權」作為其四大支柱之一,並加入許多個人和組織的行列,今聯合倡議:建立一個資訊靈通、且包容的社會,呼籲人們可透過​​以下4步驟作出貢獻:

 

1.自我教育:了解有關痲瘋病的事實、其可治癒性以及早期治療可預防的重要性。

2.鼓勵尋求治療:若遇到疑似痲瘋病病例,及時治療至關重要。所有受影響國家均可免費提供治療;鼓勵人們尋求幫助。

3.拒絕歧視:無論患者健康狀況如何,你我都當以同情和尊重態度對待每個人。

4.傳播意識:分享有關痲瘋病的準確資訊,並願意去翻轉旁人對該疾病的刻板印象。

 

藉由「世界痲瘋病日」,單位再次呼籲人類:團結起來,消除痲瘋病

  • news-details
  •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與笹川洋平合影。笹川洋平(右)於2001年5月起擔任世衛「根除麻瘋病特別大使」至今。其父笹川良一對此傾注大量心血,1965年,他隨父親訪問他國痲瘋療養院,親眼目睹患者如何受歧視而相當震撼,認知到必須採取行動,因而視根除此疾為其畢生事業、努力普及正確醫療知識:痲瘋病是能被治癒的!(圖片來源:WHO)
  • news-details
  • 近日,於1997首映的日本動畫《魔法公主》重返大銀幕,導演宮﨑駿曾表示,「纏著繃帶的人」即痲瘋病患者。籌備電影時,他曾多次前往療養院,並哽咽說:「看著他們在此生活的證據堆積如山,我想:不能馬馬虎虎地活著。」並下定決心,以電影描繪這些人,「關於表現手法,我認為不應該輕描淡寫、點到為止,必須要鮮明刻畫出那些雖身患惡疾,卻頑強生存下去的人們。」(圖 / 翻攝自renote.net)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馬可福音1:40-42

  • news-details
  • 耶穌仁慈地對待痲瘋病患,甚至願意伸手觸摸他。今也有許多跟隨耶穌腳蹤的宣教團體,在各地提供痲瘋病患整全的身心靈治療,例如:國際痲瘋病宣教會(The Leprosy Mission,TLM),其源於愛爾蘭基督徒青年韋爾斯利·貝利(Wellesley C. Bailey,1846-1937 年),他在印度深感病患疾苦,後於1874年成立「痲瘋病人宣教團」,今事工活躍於全球各地。1980年,在該團體支持下,Vincent Barry開發出抗痲瘋的藥物,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隔(1981)年世衛推出富芳化學療法(MDT),人們可在短短六個月內得痊癒。目前,該會有來自30個不同國家的會員和附屬機構。(圖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美國痲瘋病宣教會(America Leprosy Mission,ALM)分享尼泊爾的桑吉塔(左圖)及帕蒂利·瑪雅(右上圖)的故事;左下圖:TLM分享恩辛布(Nsimbu)的故事,三年前,恩辛布被診斷出患有痲瘋病時,曾嘗試服毒自盡,所幸後來其完成MDT療程、並能持續工作,他說:「我現在很高興,也接受現狀,生活依然艱難但並不擔心。我非常感謝普萊西德神父和TLM,沒有他們我就活不下去。」(圖 / 翻攝自ILEP)

「桑吉塔的故事」並非單一案例

「我還活著。」桑吉塔(Sangeeta)感激地說。

 

目前,她還在克服痲瘋病,並同時承受家人和社區嚴重地羞恥對待。

 

桑吉塔必須到農場作工來養活孩子,因丈夫和公公把多數收入花費在飲酒。2020年,她因痲瘋病,首次前往拉爾加德醫院接受治療,卻未能完成療程,導致手腳殘疾,眼睛也出現問題。

 

2022年,桑吉塔的右腳再次出現潰瘍,因而被趕出村莊,村民甚至要她的丈夫毒死妻子,並威脅若不如此,他也要受懲罰。桑吉塔於是被丈夫拋棄、挨餓,但她設法逃脫、並返回拉爾加德醫院。

 

這次,桑吉塔停留時間更長,好能從身心創傷中恢復。儘管困難重重,她仍然很高興能在潰瘍癒合後,有機會再見到家人;醫療團隊也深刻意識到:必須多走一哩路,才能為她帶來持久性的改善。

 

工作人員因而前往其村落探望,並花時間教育村民。然,桑吉塔的故事並非單一案例,醫院正努力開展更全面的措施。

 

在餘生裡,我得以生活在「愛的群體」

帕蒂利·瑪雅(Patili Maya)住在尼泊爾偏鄉。幾年前,她的腳開始失去知覺,手也慢慢癱瘓,當她必須通過一條長長的石路、前往村外時,村民會用殘酷方式辱罵她、擋住其去向,「人們對我充滿敵意。」

 

直到一天,瑪雅受邀加入由ALM協助建立的醫院自助小組,在有效醫療下得到治癒,並有機會改善生計,然而,由於沒有及早治療,仍留下該疾病導致的痕跡:大面積神經損傷、手部癱瘓、腳部受損。 

 

經一番討論後,自助小組決定開展新計畫:用鎬和鏟子,親手改善那條被遺棄之人通往村莊的「道路」,原本的石路被改造成一條交通更便利的路,並有效提升了小組成員的尊嚴,讓其不再受當地鄙視。

 

瑪雅笑著說:「在我的餘生裡,我將成為這個群體的一員,因為這裡就是愛的所在,是我找到平安與快樂的地方。我知道我的家在天堂,但在我到達那個家之前,我會在這團體中找到幸福。」

 

以「跟隨耶穌基督」的心志尋求改善

打破痲瘋病患「身心靈枷鎖」

國際痲瘋病宣教會(TLM)為一個對抗痲瘋病的全球基督教組織,以「跟隨耶穌基督」的心志尋求改善,盼打破痲瘋病患身心靈的枷鎖。

 

據TLM官網,每年新增痲瘋病例超過20萬例,即:每兩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患有痲瘋病,雖然它已可被治癒,全球依然有200-300萬人正承受該疾的影響—從身體殘疾到心理健康,及貧窮和歧視等問題又據ALM描述,全球仍有100多國存在痲瘋病。

 

TLM工主軸包括:診斷與治療、關懷殘疾人士、對抗汙名化,及進行開創性研究,並呼籲代禱者為其事工守望每年製作ASK禱告日記(PDF下載網址),提供全球痲瘋病「宣教工作」概況,並運用程式PrayerMate傳送每日代禱事項。

  • news-details
  • 國際痲瘋病宣教會(TLM)以「跟隨耶穌基督」的心志,尋求改善痲瘋病患的處境.已在2017年制定新目標:到2035年不再出現新的痲瘋病例,並獲得全球成員一致同意。(圖 / 翻攝自〈ILEP 2021-2025 年策略〉文件)
  • news-details
  • TLM同時透過公平貿易來籌集資金,支持痲瘋病患者,並幫助當地社區帶來改變。(圖 / 翻攝自TLM公平貿易官網
  • news-details
  • 上圖:TLM創始人韋爾斯利·貝利夫婦。下圖左至右:「痲瘋病人宣教團」後更名為「痲瘋病宣教會 (TLM)」,百週年(1974)時,已有30間自家醫院和痲瘋病中心,多數位於印度,1970年代,TLM也成為國際抗麻風病協會聯合會(ILEP)的創始成員。現任TLM全球宣傳負責人馬蒂亞斯(Mathias)牧師也曾罹患痲瘋病,如今工作包括努力向最高權力機構(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傳達痲瘋病患者的聲音。(圖片來源:TLM)

身為基督徒的你我,有否罹患「屬靈的大麻瘋」? 

列王紀下5章中,亞蘭王的元帥乃縵患大麻瘋,是「肉體的疾病」,基督徒則需警醒:恐得「屬靈的大麻瘋」。

 

我們的靈性是否麻痺?或充滿不潔?或與人隔絕、不願與聖徒相通?活在「自以為義」的世界?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指出,當你我願意承認誠實面對自身現況與軟弱時,也對神表達「我願意、預備自己、調整自己」的態度,以謙卑順服的心來到神面前,必要進入祂已預備的豐盛恩典。

 

聖經裡大麻瘋得醫治的「三個生命關卡」

乃縵如何面對自身疾病?其「如何經歷醫治」的過程,可使你我習得許多生命功課。

 

首先,他沒有躲藏、也不活在自憐中──他想要也承認自己需要醫治。

 

陳維濬表示,聖經中的「大痲瘋」為集合名詞,泛指各種慢性皮膚病,例如牛皮癬等,現今所謂的痲瘋病,是亞歷山大大帝由印度帶回的疾病,當時還未流行於該地。

 

並分析,從利未記提到「檢驗大麻瘋的標準」與「痲瘋病患者痊癒」的條例來看,這些皮膚病被視為「不潔」且是「神的懲罰」。而乃縵能順利得醫治,是因其完成了3個「生命功課」。

 

第1:經歷患難中的決定—誠實面對

陳維濬說明,乃縵對罹患大麻瘋的態度,是他得著恩典的開始:他沒有躲藏,也沒活在自憐裡,他渴想得醫治,也承認自己需要被醫治。

 

第2:來到神面前的態度—預備自己

還原歷史來看,乃縵因著年輕女僕的話而啟程就醫,可見,該病對其威脅有多大,更可能已走投無路。他身為軍隊元首,也須先報告亞蘭王。陳維濬分析,預備自己的心,單單相信,是乃縵當時唯一選擇。 

 

甚至,乃縵除了預備心,也預備了「尊榮神的奉獻」,帶著十他連得(約35萬美金)與六千舍客勒(400萬美金)的龐大禮物去找以利沙。

 

第3:進入恩典裡的回應—謙卑順服

起初,乃縵驅車前來時,雖是求醫、卻倨傲,可能認為,以色列必須為他及所代表的強大軍力服務,然先知以利沙卻故意只派僕人傳話給乃縵。 

 

一時間,乃縵因得不到期望中的「個人接見」和「自認為合適的宗教儀式」,便發怒走了,所幸,他聽進僕人的勸告,決定謙卑順服,不用情緒來決定自己能否進入恩典中,因而獲得醫治。

 

「沐浴」原文「 רׇחַץ (ra-kats)」,有「浸入、沖走、清洗」之意。七回浸入表示乃縵做到徹底、完全順服,於是蒙神賜予「完全的醫治」,而經歷神全然醫治的乃縵,也改變其原本對待先知以及對神的態度。

 

(參考資料: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 國際抗麻風病學會聯合會基督教今日報TLMALMRSCnewsrenote.net維基百科

 

相關閱讀》

從乃縵3個「生命學習功課」,來看基督徒如何處理「屬靈的大麻瘋」

百年前英首批女醫奉獻印度痲瘋醫療20載 孫女接棒登醫療船醫病救靈魂

與痲瘋病友的第一次接觸讓他流淚崩潰 社會害怕的人,奧地利神父用43年陪伴

昔日受幫助 今捨己助人-樂生天使吳西梅

逆著風的旅行- 盼望彌賽亞再臨的最終救贖

一句肯定的言語 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如同耶穌對痲瘋病人說:我肯!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