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杜明達分享信息「享受基督身體的門訓關係」,表達門訓不是「課程」,而是「生命互動過程」。(圖/@思恩堂YT)

享受門訓關係嗎?抑或感覺只是參加一個又一個的教會「活動」?

 

有了關心,才可以生命影響生命。」杜明達牧師指出,現在年輕人很看重「真實的關係」,有些人可能覺得青年族群難帶,其實也並不難,只要向他敞開,藉著關心,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相互更像耶穌基督,神就得榮耀!

美國大批基督徒離開教會

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杜明達,以「享受基督身體的門訓關係」為題傳講信息。首先分享《參雜異教的基督信仰?》一書中,作者提到西元2000年後,有大批美國人離開現有教會。

 

是靈命退步?愛世界?跟教會牧師吵架?又或是搬家嗎?

 

研究顯示,最核心的原因為,人們覺得長期在教會中,跟神、跟人的關係沒進步,不了解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對神的認識也不清楚。

 

因此,即便身邊有很多人,內心仍感孤獨,覺得只是參加很多「活動」,包括聚會、主日崇拜,甚至「傳福音」也視之為活動。

 

久而久之,這類羊群覺得自己就像顆「棋子」,心想「有沒有人認識我呢?

 

然而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約翰福音10:14-15)。經文中提到了牧養關係,祂認識每隻羊,祂是我們的大牧人;而每位教會領袖就是小牧人的角色。

 

美國之後開啟「家教會繁殖運動」,使每個人都被重視,負責聚會中不同職務,牧師就如撒母耳時代般,巡行各地,輪流至不同教會解決一些問題、牧養關顧,但聚會主要是由成員自己來執行,彼此關係緊密,注重個別發展。

 

該運動影響世界數十年,突顯教會重點不是建築物、事工,或是吃什麼、喝什麼,而是當中的愛的關係,要去訓練、成全眾聖徒,幫助人有好的志向、心胸、知識和技術。

 

每人都是獨立個體,在教育孩子上,就算是雙胞胎也有不同個性、恩賜與發展,不能以同樣方式來教育所有孩子,牧養上亦同。

  • news-details
  • 耶穌是我們的大牧人,祂認識每隻羊。(圖/shutterstock)

聚會不是meeting(會議)

希伯來書10:19-25提到,我們因耶穌寶血得以進入至聖所,最後一句話則是不少牧者常會說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不可停止聚會,是指「大家不要亂跑」嗎?

 

實際上,聚會不是meeting(會議),而是 gathering(聚集)聚集不一定只能讀經、禱告會,也可以吃飯、郊遊、野外崇拜等。

 

要「主動」聚集建立關係,門訓關係也是如此,當我們主動、樂意將生命傾倒在他人生命中,相信就是回應大使命,叫人作主的門徒。

 

而聚會的目的,是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使彼此在信心、愛心上成長,更像耶穌基督。因此,門訓並非是課程,而是「生命互動」的過程

  • news-details
  • 杜明達牧師分享,聚集並非只能讀經、禱告,也可以是吃飯、郊遊等。(圖/shutterstock)

有了關係,就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民國38年以前,教育家陶行知擔任國小校長時,看見一個男孩將磚頭砸向另一位同學,幸得未砸中造成傷害。陶行知隨即制止男孩,並要其在下午三點到校長辦公室報到。

 

男孩聽後十分忐忑,不到下午三點,便在校長室外等候校長;沒想到兩人一坐下,陶行知隨即給他一顆糖果。在當時物資匱乏的時代,要吃到糖果相當不易,男孩感到訝異,「校長不責罰我,怎麼反給我糖果?」

 

陶行知回答,男孩不但準時、還提前來到,表示是守時的人,接著又因得知男孩,是看見男同學對女同學不禮貌才動手,是個有正義感的人;且,當陶行知喊住手後,男孩便停手,代表是聽話、順服的孩子,所以接續給了他2顆糖。

 

男孩聽到這裡,不禁哭出來、向校長認錯。陶行知為男孩知錯能改的緣故,再給他一顆糖,接著說:「糖果發完了,我們的對話也結束了」。

 

試想一下,若陶行知只是從「表面」認識男孩,接著狠狠修理一頓,男孩定會覺得生氣、含冤,沒機會告訴校長到底發生何事。

 

而,透過「互動過程」,陶行知的言行會成為孩子生命極大祝福,影響其為人處事。這也是門訓關係所期待的,藉著關係,使萬民作主門徒,完成大使命。

特別,現今年輕人很看重「真實的關係」,青年反權威常是因,權威之人跟他「無直接關係」,對其而言,這基本上等同「沒有關係」。

 

有些人可能覺得青年族群難帶,杜明達則認為其實也不難,只要向他們敞開心、建立關係,並給予靈活發揮空間。

如同上帝給我們大使命,終極目標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但《使徒行傳》並無提到使徒傳福音的方法、規章,只要為同件事努力——傳福音。

 

甚至,不同時代的教父,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傳福音方式,例如,18世紀的約翰衛斯理、威特腓,19世紀的司布真、戴德生、馬雅各、馬偕等。

 

因此,每個人都要被發展,都值得被了解與認識,包含專長、恩賜、目標,或近期是否遇到選擇、試探?而羊群的這些心聲,能說給誰聽?又有誰能幫助呢?

 

杜明達指出,教會應要有機會談這些,不只是「做活動」而已,而且,現有不少地方不須花錢,就能坐下來與人聊聊,只要願意就能關心彼此。

 

願你我不要單顧自己、活在個人世界,注重群體敬拜、卻缺乏真實關係耶穌已成就十架救恩,使每個人得以與神、與人建立關係。

  • news-details
  • 杜明達牧師表示,社會中有很多地方,例如:便利商店,不須花錢就能與人坐下聊聊,關心彼此生活。(圖/shutterstock)

「不專業照護團隊」

講道尾聲,杜明達分享一個見證,願激勵肢體彼此相愛。

 

教會就是神的家,近期教會同工經歷嚴重車禍,有位護理長的教會家人主動組織群組「不專業照護團隊」,每天安排2-3人輪流照顧車禍同工,甚至有人特別請假。

 

起初,同工病情嚴重,照顧起來費時耗神,但當中看到很多奇妙事情,例如,同工腳踝因粉碎性骨折裝上固定器,沒想到復原速度超乎醫師意料之快,很快就能取下固定器、打鋼釘。

 

杜明達相信,有弟兄姊妹的捨己和悉心照顧,同工將很快康復。並且,當每個人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享受真實的關係,將會越像耶穌基督,使許多人因為你我而遇見耶穌,生命有所不同!

 

相關新聞》

八向度檢視門訓危機/千萬人觀看的讀經短影片/3個關鍵性的領導要素

教會要如何帶門徒? 曾秀萍:耶穌是先愛一個人,再去訓練他

  • 台中思恩堂主日直播。(影/@思恩堂 YT)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