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從尼希米重修耶路撒冷城牆這高難度任務來看,他能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就是因為他充分運用了「有效的領導策略」!

出生就身處異邦的尼希米,從他「對神的信仰堅貞」與「對祖國的愛國之心」,可看出他的父母應是虔誠的被擄猶太人。

 

「尼希米」原文 נְחֶמְיָה (Ne-khe-m-yah')有著「耶和華撫慰」的意思。

 

在尼希米記中,提到尼希米在波斯身居要位(「酒政」乃皇帝的親信大臣),深得皇帝寵信。此卷書的重點在於,當尼希米聽聞故土耶路撒冷城荒涼的情景,便求王恩准能回鄉「重修城牆」,且在52日內就完成重修工程的整個經過。

 

現存的「耶路撒冷古城牆」是不同年代建築的累積,總共有三十四座城塔,其中有八個城門分別為——

「東城門」:獅子門、金門。

「西城牆」:雅法門。

「南城牆」:糞廠門、錫安門。

「北城門」:新門、大馬色門、希律門。

 

以當代的歷史背景來看,尼希米居然能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還可以將散居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民聚集起來重修城牆;此高難度的任務,在當時根本就是極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他卻完成了此艱難的任務。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指出,從尼希米記中,尼希米所表現出來的領導能力,很值得基督徒去研究與效法。從中,他分析出,「得其人(捨己)」、「得其法(策略)」、「得其時(時機)」這三個關鍵性的領導要素。

  • news-details
  •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分享《從聖經人物來解析屬靈生命系列》。(圖 / 陳維濬牧師提供)

「被神使用且有效的領導」有三個關鍵性的要素

陳維濬分析,從尼希米所表現出的「領導能力」來研究,一個「被神使用」、「有效」的領導,共有下列三個要素。

 

要素一》得其人(捨己)

神在呼召一個「願意付上代價」、「捨己」的人,而這部分實則關係著一個人的「品格」,其可細分為「誠實的人」、「謹慎的人」、「務實的人」這三種人格特質。

 

(1)誠實的人

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樑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尼希米記2:8

 

有些牧者,有時會因擔心會友流失,而對真理有所保留,並不敢直接指出教會錯謬的地方。

 

比方,有些牧者,當在面對弟兄姐妹在性方面「得罪神」時,可能會擔心直接對其表明真理,恐會讓他們就因此而離開教會;但其實,這種對真理有所保留的方式,未必見得能真正地留住會友。

 

或者,也可能會因為「擔心『外人的眼光』」,而「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需要』」。

 

舉例,有許多基督徒,因受到「聖貧」的概念影響,而會覺得若將「自己的需要」說出來,似乎是一件「很丟臉」或「很不屬靈」的事情。

 

實際上,尼希米在提出「『重建城牆』的需要」時,也提出「『他自己』的需要」,這種態度才算是為「誠實」的人。

 

(2)謹慎的人

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裡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尼希米記2:12

 

當時,尼希米火速趕到了耶路撒冷之後,在那裡住了三日。在那段時間,他很積極地就開始在夜間出發觀察耶路撒冷的整體狀況;但另一方面,他也很機警並不隨便宣布「他的計劃與意圖」。

 

他看起來,是一個「謹慎小心」、「謀定而後動」的人,這部分是很值得學習的。

 

最可貴的是,即使尼希米明知道自己「擁有極大的權力」,也「很有把握神會協助」,但還是處處小心,沒有到處隨便宣揚。

 

尼希米在面對事情時,不急著對外宣告要做的工作,這種「謹慎忌口」的方式,是一種「沈穩的表現」。畢竟,藏不住話,就留不住成功。一個「嘴比腦快」的人,說話不能相信。

 

(3)務實的人

當夜我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希米記2:13

 

尼希米親自去到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是為要了解「重修城牆」的實際需要;這樣,他就不會在缺乏對於現況的了解之下,而導致其事工最後「胎死腹中」,或是「半途而廢」。

 

這說明了,尼希米是真實的了解該事工「實際的需要」,是個務實的人。

 

要素二》得其法(策略)

(1)從禱告開始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尼希米記1:1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尼希米記2:1

 

依照尼希米記中的記載,尼希米從亞達薛西王20年基斯流月(11月中‐12月中)禱告到尼散月(3月中‐4月中),他至少禱告超過4個月。

 

這說明了,尼希米「最大的策略」,就是「從禱告開始計畫」。他在預備進入一個事工時,以4個月的禱告預備,讓其事工在神的手中被「建立」與「成就」。

 

(2)有智慧的表(宣)達

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尼希米記2:5

 

在這節經文中,他對耶路撒冷的形容為「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這樣的方式,是大有智慧的表達,成功的區隔了「政治因素」的臆測,而能避開不必要的誤解與攻擊。

 

(3)詳盡的規劃

「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樑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王派了軍長和馬兵護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長那裡,將王的詔書交給他們。—尼希米記2:7-9

 

從經文中來分析,尼希米求王下詔書兩封(「通行證」與「資源」),請假時間也從哈拿尼的對談當中得知,又因當時的狀況無法擔保能有好的木料,而跟王請求木料來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樑和城牆。真實可說,尼希米實則很有「策略」及「方法」。

 

(4)善於激勵

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尼希米記2:17

 

在城牆重修這件事上,尼希米善用「激勵原則」,使大家因受「激勵」而「願意」成為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人。

 

要素三》得其時(時機)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於是我甚懼怕。我對王說:「願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那時王后坐在王的旁邊。王問我說:「你去要多少日子?幾時回來?」我就定了日期。於是王喜歡差遣我去。—尼希米記2:1-3、6

 

尼希米實則是一個「審時度勢的人」。「審時度勢」就是「明白神的時間,並且有毅力的等候此時間點發生」。

 

當時,他在王面前擺酒。雖不知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宴會,不過很可能尼希米是在波斯王「講究排場」或「大肆鋪張」的豪華宴會中提出請求的。

 

當時的王后是「Damaspia」,國王另外至少有三個妃嬪。在希臘歷史學家Ctesias的著作中,提到亞達薛西王易受女性影響。故可推測,在這種宴會中,國王比較會因著「愛好面子」,而給與臣僕「特別的恩寵」。

 

在此處,王是主動對尼希米提問的。不過,若是更深入的查考,就會發現「此機會是『神給的』」;當然,機會必是留給「有預備的人」。

 

陳維濬強調,神所在意的,並非是我們「帶多少人信主」、「服事多有果效」、「會友多少人」、「教會的事工或是財務有多興盛」;而是,我們有沒有「遵行『神的旨意』」。若我們不倚靠神,那很容易就會不自覺地用了「自己的方法」;但神的僕人,須對齊「神的時間」、「神的方法」,才是蒙神喜悅的。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