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面對孝親費議題,許恆嘉認為「家庭公積金」的作法或可做為新解。(圖/ 許恆嘉 提供、shutterstock)

一般來說,當子女成年、進入職場工作後按時將薪水的一部分給予父母使用,這樣的行為與心意,多半會用「孝親費」的名義稱之。

 

然而,在約定俗成中,有沒有其他的作法與可能性?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曾投入海內外大學博雅教育的許恆嘉分享家庭經驗,表示:「只用『孝親』來定義有點窄化了這份心意,我們家將其定義為『家庭公積金』,是父母、孩子一同為這個家擺上的款項。

金錢之外的照顧本質

「我支持子女應該要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但,我覺得『孝親費』這個名字有些奇怪。」許恆嘉說。

  • news-details
  • 聖經中「心在哪裡,財寶就在那裡」的觀念,將可做為思考孝親費的觀點之一。(圖/ shutterstock)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出埃及記20:1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

—以弗所書6:2

這兩段經節是大家都耳熟能詳,聖經中對於「奉養父母」的提醒和教導。對此,許恆嘉進一步說明,認為「孝親費」的稱呼是窄化了奉養父母該有的作為,會讓人以為,「有給錢就等於照顧到爸媽的需要。但,我們都知道,好的照顧,遠不止金錢的給予。

 

因著這樣的看見,許恆嘉與太太、孩子們討論後決定,當孩子都找到自己在職場上的位置,每個人都願將一部分薪水作為原生家庭之用。

 

不過,不只是孩子要做到對原生家庭的照顧,爸媽既然是家中的一份子,就也要擔起一樣的義務,而這份由父母、孩子共同挹注資金,就稱為「家庭公積金」

 

家庭公積金的運作

「每個人要按時投入多少家庭公積金?」許恆嘉表示,金錢數目或比例視各別家庭情況而定,很難強制要求固定的金額。

 

但,有鑑於孩子之間的月薪可能有高有低,建議,「訂定一個所有人都能達成的目標,若是月薪較高,願意放入更多金錢供家庭開銷,那當然也很歡迎。」

 

對於家庭公積金的彈性規定,同樣也是出於聖經教導,「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 9:7)」

  • news-details
  • 建立家人間的關係,遠比只給予金錢來奉養父母更重要。(圖/ shutterstock)

許恆嘉說明,家庭公積金的另一個用意,則是藉著行動來凝聚家人之間的向心力,「同樣要說,只稱之『孝親費』彷彿在意的只是父母是否因此能好好活著;以華人社會的真實情況來說,只靠金錢維繫,很容易長輩離世後,整個家族就散了。」

 

當每位成員都參與了家庭公積金的維持,在家庭成員、甚或家族成員有需要時,父母則擁有調配基金的權利,例如,若真的有人在面臨工作上的極大困難,可以暫時用行動取代金錢的給予;又或是近日其家族的老家牆面需要做防水工程的翻新,就會從公積金中支出,參與老家的維護工作。

 

更多帶出家庭凝聚力

此外,許恆嘉還看見,若是單單將照顧長輩的工作限定在金錢的給予,另一項風險則是「給多少?怎麼給?何時給?」光是這些問題吵著吵著,家人間的情感就吵散了,畢竟,錢財向來是最容易引起爭端的部分。

  • news-details
  • 家人間擁有對這個家的凝聚力,將是維持好關係的重要元素。(圖/ shutterstock)

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

—哥羅西書2:8

透過〈哥羅西書〉的經文,提醒我們人的罪性讓人行事時會有出錯的可能,因此,重要的是要「回到大原則」,而聖經中也讓我們看到,最重要的原則是「愛」,家人間務必要彼此相顧,以此產生出適合各家庭的作法。

 

許恆嘉也提出提升家族凝聚力的幾項建議:

 

1.父母與孩子間,要有緊密的親子關係,需要從小培養與兒女間的好感情。

2.孩子成年、進入獨立階段後,親子間仍要保持對話管道,也要繼續維持良性互動。

3.定期舉辦聚會,有活動就更容易把平常各自忙碌的家人招聚一起。

 

長期來看,因著家人有良好的關係與互動,要討論與金錢相關的議題就更加容易。當家人間的親密關係有深遠耕耘,家庭公積金就能更彰顯出「心在哪裡,財寶就在那裏」的屬靈意涵,成為爸媽與孩子的共同祝福。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