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箴言17:22,「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人的意志與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和免疫力,因此,范泉山醫師鼓勵病患保持盼望。(圖/shutterstock)

「如果媽媽不在了,相信都是神的決定,你不要難過,媽媽在天上會看顧你們...」2年前,在余苑綺給兒女的遺書中,寫著這一段文字。事隔2年,她不敵癌症病逝,享年39歲。

 

此新聞令人不捨,同時反思到「癌末病人的身心需要」。「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范泉山指出,癌末患者的心理壓力,其實絕大部分是「照顧家屬」,然勿忘記,基督徒背後有耶穌可倚靠。在接近「人生終點站」前,上帝仍在操盤每個人的生命,因而重點非病況的最後發展,而是當事人於病後的體悟。

病人具知曉權,才能預留時間道謝、道歉與道愛

根據2011年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研究指出,約有三成癌末病患不知自身病情。范泉山表示,此情況相當常見,有許多家屬會在病人背後搖手,指示醫師勿透露病情,免得病人無法承受。

 

雖告訴患者病情有些殘忍,但范泉山認為,醫師沒有剝奪病人知道病況的權利,好比終點站在高雄,不能讓患者已到台南,還不知現在身在哪一站,因為,需給他們「整理行李」的時間。

 

且隱瞞病情,會使患者有被全世界背叛的感覺,比起病情惡化,更令人大受打擊。患者可能會因此產生暴怒、無法接受現況等情緒,進而影響免疫力,及身體對抗癌症的能力。

 

從醫多年的他指出,自己不會輕易和病人說剩下多久壽命,因在這段時間,仍有上帝作為的空間。醫師評估的時間,是根據其他病例經驗,但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可能是例外的那位,因此每當病患問起這問題,他會將焦點擺在上帝,讓患者知道,有這一位神在陪伴自己。

  • news-details
  • 范泉山分享,自己不會輕易和患者說剩下多久壽命,因在這當中,上帝的手仍在操盤。(圖/范泉山 提供)

癌末病人生病時,最在乎家屬及其心理感受

據報導,已故藝人余苑綺於癌症末期時雖難過,但為安慰家人,只敢在深夜獨自落淚。提到癌症患者的身心需要,范泉山分享,癌末病患大部分的心理壓力為「照顧家屬及其心理感受」。

 

但切勿忘記,我們背後有最堅實的倚靠—耶穌,凡事只要藉著禱告,祂必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並分享自己向癌末病人傳福音的見證。

 

有次巡病房時,一位看護請他勸罹患大腸癌的病人吃藥,這名病患來自越南,二度當外籍配偶,首次外嫁中國,生兩個孩子後被逐回家。這次嫁來台灣,因聘金尚未談妥而未辦理結婚,但因在台無棲身之處,所以與先生同居,育有一子。

 

先前,病患因嘔吐、腹脹求診,檢查發現大腸癌大量轉移,腸道也已阻塞,病情不甚樂觀。加上無健保身份,全部醫療需自費,因此先生一度想設法送妻子獨自回鄉,但在倆人討論後,決定支持妻子治療癌症。

 

對方不願服藥的那日,范泉山詢問她,是否覺得被世界無情對待,而感到絕望?她聽聞後,眼淚撲簌簌流了下來,並表示想回越南,逝於關心自己和所掛念的人身旁。

 

范泉山又問,「假如妳正在坐車前往嚮往之處(指人生的列車),終點站有思念的家人們,但中間意外摔出車廂受傷(指罹癌與其他難過插曲),接著馬上出現一輛救護車幫妳治療,又妳送上那班列車,妳願意再次上車嗎?」

 

病人馬上表示肯定,且這次上車絕不會睡著,要仔細觀看每站風景和喜怒哀樂。接著,她帶著微微笑意服下藥,不久又抬頭問:「真的有那輛馬上就來的救護車嗎?」

 

有!駕駛叫耶穌,今晚睡前可以叫祂的『Uber』看看。」范泉山喜樂地說,也期盼耶穌能載她開往永生之所。

  • news-details
  • 病人有掌握自己病情的權利,這樣才有時間預備告別與後續處置。(圖/shutterstock)

重點非癌末最後發展,而是背後看見

採訪尾聲,范泉山表示,會針對每位病患所處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經文勉勵和禱告。而自己很喜歡和病人分享的共通觀念是:「『罹患此疾病的最後病況』不是重點,而是罹患此疾病『自己會演變成怎樣』,才更重要」。

 

上帝不會平白無故使人受疾病摧殘,其中意義需當事人體會。雖上述見證中的病患因罹癌打亂原本人生計畫,卻因此聽見耶穌,相信神的工作仍在其生命持續運行。

若能找到疾病背後的屬靈意義與成長,就是與上帝同在;而在還未到達人生終點站前,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因上帝還在操盤中,人所能做的,就是保持盼望,放大五官,好好感受所經過的人生每一站。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