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Netfix Youtube)

很早之前我也曾經產後憂鬱,在面對身心疾病,這是長期抗戰,看到劇裡醫生對病人鼓勵:「想像一下你的情緒也有肌肉,就像我們為了變健康而運動,內心也需要這樣的鍛鍊。」是的,我們都在被鍛鍊的歷程...

追完了《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12集在各種精神疾病和生命議題中的連結,讓我有很深的反思。

 

在劇裡有失去孩子、失去至親、失去錢財導致精神疾病...「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失去,失去最珍貴的東西,或者失去了自己,或者失去了幸福的時光」,讓我想到很多當事人,也是失去婚姻家庭和孩子甚至自我價值後,最後身心生病了,但我們卻會用這疾病,合理化讓她失去的一切。

 

在劇裡,有一個因為被詐騙繼續住院,而妄想護理人員偷竊她存款,而開始各樣仇恨。「人如果無法改變痛苦的處境,就會製造出能埋怨的對象,去恨、去怪罪折磨對方。他們必須這麼做才能活下去。」

 

讓我想到曾經有處理個案,因為法院社工和律師幫她處理完案件,她反而把憤怒對準這些人員,因為她說:以前她是因恨和報復而活,現在我們剝奪她活下去的目標和動力...

 

很早之前我也曾經產後憂鬱,在面對身心疾病,這是長期抗戰,看到劇裡醫生對病人鼓勵:「想像一下你的情緒也有肌肉,就像我們為了變健康而運動,內心也需要這樣的鍛鍊。」是的,我們都在被鍛鍊的歷程。

 

女主角身為精神科護理人員,也罹患憂鬱症,面對復原之路,職涯復出和病患家屬的不信任,她仍堅持下去,這不是只有她一人努力,更是周圍團隊還有愛。很愛台詞:「與其花力氣讓別人喜歡你,請先多多喜歡自己、珍惜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徘徊在正常與非正常的邊緣人。」是這齣劇裡,對我而言很touch的一段話;是的,也因為我們都是邊緣人,沒有人能拍胸脯說自己是健康,也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同理」、「包容」還有「恩慈」...

 

因為我們都是邊緣人。

 

(文章授權/吳孟玲)

author

吳孟玲

華得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自民國八十三年起作為執業律師迄今。曾任臺北市中正區、大安區、北投區、萬華區之法律服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新女性聯合會、新北市家暴中心之律師;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之扶助律師及審查委員;教育部性平委員、臺北市教育局性平委員、小聯會性平總召;臺北律師公會第二十七屆理事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