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而言,「敬拜」是什麼?敬拜這個詞好像已經習慣性的會讓人和音樂聯想在一起。讓我們一起從創世記中亞當在伊甸園的生活,來思想敬拜的本質…
經文/創世記 2:8-9
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
當我們提到「敬拜」這兩個字的時候,不知道你會想到什麼?是星期天來教會參與主日崇拜?或者是在聚會中那一段唱詩歌的時間?敬拜這個詞好像已經習慣性的會讓人和音樂聯想在一起,只是今天我想用更廣泛的定義來思想敬拜的核心,要透過創世記第2章亞當在伊甸園的生活,來思想敬拜的本質。
第一個問題是:亞當在伊甸園要敬拜神嗎?在那個絕對沒有樂器詩歌的環境,他怎麼表達對神的敬拜呢?
一、敬拜不只是每週一次的聚會
在今天的經文裡,我們看見神在伊甸園為亞當夏娃預備了豐富的食物,供應他們生活的需要,唯獨有一棵分別善惡樹的果實是不可以吃的。經文中講到這棵樹的時候,特別提到在園子「當中」,「當中」不只是表達內涵,也同時包含了位置的概念,也就是這棵樹在伊甸園的中心位置,以至於他們在園中的生活常常會經過這棵樹。
從後來的經文我們得知這棵分別善惡樹是非常迷人的,它的果實色澤看起來似乎非常美味,然而每一次他們經過這棵樹旁,心裡說「我不吃」的時候,就是對神表達敬拜,好像這是他們生活中經常要做的決定。對現代的我們來說,敬拜不應只是每週一次的聚會,它也表達了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順服神的一個態度,也就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是人受造的目的。
二、敬拜是信心的表達
當神說分別善惡樹不可以吃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要問「為什麼」?是因為有毒?神從來沒有告訴亞當夏娃不能吃的原因。有的時候我們總是想要得到一個答案或是正確的、能接受的理由,我們才願意對神有適當的回應,如果我們心中存有困惑,似乎很容易影響我們採取正確的行動。
(1)如果不可以吃為什麼要擺在當中?
應該把可以吃的、好吃的果樹放在園子當中才對…,就好像捷運站、學校、百貨公司、市場應該建在城市的中心這樣才方便,至於殯儀館火葬場這些讓人悲傷的地方最好遠離城市…。
(2)其實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
新約的使徒保羅在他身上有一根刺,具體來說這根刺是什麼?可能是身體的疾病,也可能是環境的逼迫壓力,我們無從確認。但是他為了這件事情三次求主把這根刺挪去,神沒有答應他,只跟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神有告訴保羅為什麼不把他的刺挪去的原因嗎?沒有!我們知道神的恩典非常豐富,既然如此難道不能再行一次神蹟,讓保羅脫離這一根刺所帶來的捆綁與痛苦嗎?
如果這根刺在我身上真的有這麼重大的意義,那你也告訴我理由,這樣,我的心裡也會比較過得去…。神沒有給明確的答案來滿足我們的好奇與質疑,可是這個時刻,就是我們要用信心來表達敬拜的關鍵時刻。敬拜不是發生在立法院,神也不是被質詢的官員,我的困惑與疑問不是用來質疑上帝的,而是一個我們向神表達敬拜的機會。
三、敬拜是對上帝的尊重
亞當夏娃犯罪之前,面對分別善惡樹的時候說我不吃,這就是一種敬拜,舊約先知但以理也說過同樣的話,不吃迦勒底王為他們預備的食物,他們不希望外邦人的食物玷污了自己。當時猶太人在食物上的分別,也是表達對神敬拜的方式之一。因此,但以理拒絕巴比倫總管給他們的食物也是在敬拜。
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時候,也曾對魔鬼的建議說不,不是嗎?弟兄姊妹們,有時候說「不」也是一種敬拜的方式,這讓我想起兒童主日學有一首詩歌叫做:「我對撒但總說不不不!」。
雖然我們常常分享上帝是愛,祂樂意對我們說話溝通,喜歡跟我們同在,跟我們建立親密的關係,但是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因此為所欲為,不等於我們可以失去對上帝的尊重。我們不會因為尊重敬畏神,而產生害怕與遠離,但我們也不會因為親近神,因此覺得可以隨隨便便,失去了對神的尊重。在愛裡面是包含著敬重。
亞當夏娃走過分別善惡樹的時候,他們如果做出一個不吃的決定,這是他們對神的敬重,而在此同時他們在伊甸園裡也享受上帝為他們預備一切的豐富,他們仍然知道自己活在神的愛中,而不是活在恐懼中。
四、敬拜是渴慕神真實的同在
「同在」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必須雙方都出現。如果今天我跟你約了一起吃飯,就必須我們兩個人都出現在餐廳,這樣才會「同在」;任何一個人沒有來、放鴿子,那就沒有所謂的同在。弟兄姊妹,我們都知道上帝是「無所不在」的神,所以對神來說沒有地點上同在的問題,所以我沒有辦法去到任何一個地方然後說「神不在這裡」。
如果神的同在不只是地點的概念,那我要怎麼樣進入神的同在呢?似乎就不是我去到一個地點,然後就自然發生了我與神同在的狀態。在耶穌受難之前發生一件事,在某一個宴席的場合,馬利亞打破她珍貴的玉瓶,把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那一天的地點,也就是西門的家,除了耶穌受邀之外,應該還有門徒及其他作客的人,都在此地點上與耶穌同在。
但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這都只是一個地點上的同在;可是對打破香膏玉瓶的馬利亞來說,她與耶穌的同在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因為在她裡面有一個更深的渴慕、珍惜,她想把握每一個機會,她選擇犧牲自己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來表達她心裡面的一個渴慕。
當她做出這一個誇張的舉動時,卻被人說是浪費,為何不省下來幫助窮人…,耶穌親自描述出馬利亞背後的心態,祂說你們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的同在);耶穌感受到馬利亞想與祂同在的渴望,她隱約知道接下來會有危險發生在耶穌的身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失去與耶穌同在的機會。
神同在並不是一個地點的概念,我們都在一個地方,但是並不等於我們都進入神同在、經歷神同在。今天我們不用打破玉瓶,但仍然應當有像馬利亞一樣的渴慕,耶穌說馬利亞是為祂安葬所做的預備,顯示出馬利亞有一種深怕再也沒有機會的態度,好像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下次還有機會!」這個概念會成為我們今天不必太渴慕的一個攔阻,反正還有下次。
弟兄姊妹,下禮拜在這裡還會有主日聚會嗎?有的!但今天的主日崇拜,在你的人生中只有一次,下個禮拜的主日崇拜跟今天並不會是完全相等的重複。馬利亞所難過擔憂的,是因為可能耶穌即將結束祂在地理上、實體上的同在,所以當耶穌受難之後,他和門徒們都非常地憂傷難過;耶穌死了以後三天復活,許多跟隨過耶穌的人和祂的門徒,那些親自見過耶穌顯現的人都非常的驚喜。
如果這些知道耶穌復活的人,他們的驚喜是因為從此以後耶穌可以和他們永遠在地點上、實體上的同在的話,那麼耶穌升天這件事情應該會讓他們再一次沮喪!事實上並沒有,初代教會的門徒在耶穌升天之後,他們並沒有認為教會從此失去了耶穌的同在,他們更清楚地藉著聖靈的工作,知道上帝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永遠和他們同在。
五、自我中心就是敬拜的結束
如果說敬拜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那麼當我們遠離神,以自己為中心的時候,就是敬拜的結束!敬拜的結束並不是散會,正如同敬拜的開始並不是唱詩歌。
亞伯拉罕蒙召之後,離開本地本族前往迦南地居住,雖然在生活上他仍然維持原有遊牧民族的形態,但是他到迦南地不是為了尋找豐富的水草,他乃是先成為一個敬拜者,過著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每到一個地方,他就築壇獻祭,這就是他的敬拜。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遇到了饑荒的挑戰,在艱難中他發生了轉變,暫時放下以敬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開始以保命為中心,逃往埃及尋求糧食,又因為害怕被殺而捏造謊言。
但是神在這個過程教導他,讓他重新看見上帝是他的供應,他生命中最優先的一件事情是敬拜。什麼時候當我們專注在自己的需要,同時忘記是神在供應我們的需要,我們的敬拜就中斷了!敬拜的結束不是在散會,而是自我中心。
當亞伯拉罕從埃及返回迦南地的時候,他重新恢復了以敬拜為中心的生活,此後神讓他的財物變得非常富足,這實在讓我很納悶?到底敬拜會帶來饑荒、還是富足呢?
弟兄姊妹,你是否曾想:我都讀經禱告敬拜神了,怎麼還會遇到饑荒?或是,我有了豐富成了富足,是因為我敬拜神嗎?其實,敬拜不是用來滿足我們需要的手段,以神為中心的生活仍然可能包含艱難與喜樂、疾病與健康,但無論是什麼,神都應許陪我們走過這一切,並在其中牧養我們,這是一個敬拜者的態度;但是那些拜偶像的人,他專注的不是偶像,而是自己的利益、貪婪!
在教會的敬拜中,你是一個參與者,而且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不會所有的人都站在台上,但是敬拜並不會只發生在台上。不是只有在台上服事的同工才需要為敬拜做預備,我相信所有來參與在敬拜中的弟兄姊妹都需要預備自己,只是你需要的預備不是彈琴、歌唱、寫講章…,而是在你的生活中,成為一個以神為中心的人,常常用你的信心來勝過生活中的困惑,在需要說不的時刻,剛強的用拒絕來表達敬拜,並隨時保持對神同在的渴慕。
最近有很多的新聞報導,提到我們準備迎接疫情結束的時刻。在今年你想要用什麼方式來迎接疫情的結束呢?報復性旅遊?不用再戴口罩?過去這三年來因為疫情所帶來的恐懼,確實影響了我們的聚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人與人、人與神的互動。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多面向的敬拜核心本質,在此邀請弟兄姊妹,今年我們一起用真實的敬拜和積極渴慕的心來迎接疫情的結束,讓神的同在更多的在我們當中彰顯。
台北基督徒永和禮拜堂的母堂是許昌街青年團契(現林森南路禮拜堂)。在基督裡我們要得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每個信徒都是貴重的器皿,一起來建造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