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聖經預言十二支派要回歸以色列,1948年以色列復國後到現在,猶大和便雅憫歸回已無疑義,失落的十個支派中的少數已陸續回到以色列,但絕大部分失落的十支派成員究竟在哪裡?

以西結書三七章1-21節的枯骨成大軍,是聖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預言。這是一個雙重指涉的預言;一方面安慰當時被巴比倫所滅,並擄到迦巴魯河畔的南國猶大百姓,他們雖然亡國了,但是仍然有被拯救歸國的指望。

 

另一方面,這個預言指著從AD70開始,被放逐到世界各國的猶太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像骷髏一樣,枯乾得很徹底,但是有一天他們仍要重新回到巴勒斯坦地建國。以色列要在彌賽亞第二次降臨前重新復國,這是聖經很堅定且清楚的預言。

 

那時不僅南國猶大的兩個支派要歸回,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也要歸回,兩杖要合一,並且在彌賽亞第二次降臨後(千禧年)要同歸一位大牧者(結三七:22-28)。1948年以色列復國了,兩杖合一的預言成就了嗎?

 

亞伯拉罕之約的根基

BC722年,北國以色列十個支派被亞述滅亡,一百三十六年以後,BC586年南國猶大二個支派亡於巴比倫。南國猶大的亡國代表以色列人真正的亡國,因為南國猶大是大衛的嫡系子孫。

 

根據亞伯拉罕之約的子孫部分,就是大衛之約(20210204本欄專文)神透過先知拿單告訴大衛;他在位時,神必使他的國四圍安定,必且他的兒子所羅門必接續他的位置;

 

當所羅門犯罪時,神必擊打他,但神的愛也必不離棄他;所羅門的後代仍然接續大衛家的王位,直到千禧年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大衛的苗裔耶穌基督;神跟大衛保證「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7:16)

 

根據亞伯拉罕之約的土地部分,就是巴勒斯坦之約(20210204本欄專文);摩西預言以色列因為悖逆他的神,將有兩次民族大遷徙的刑罰臨到以色列。

 

第一次要被擄到單一的國家(BC586年南國猶大被擄到巴比倫、申二八:47-51),第二次被擄到列國去(AD70以後被羅馬丟到世界各地、申二八:62-68)。但是這兩次被擄,最終神都必親自拯救他的百姓歸回故土;因為這塊舊約稱迦南地,在以後稱巴勒斯坦地的土地,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要賜給他的子孫永遠為業之地(創十七:4-8;二六:3-5、申三十:1-9)。

 

因此、在歷史中以亞伯拉罕之約為本的末世預言都應驗了,將包括:

1.以色列兩次被擄 (BC586年被擄到巴比倫、AD70以後被擄到世界列國中)

2.以色列兩次歸回到故土 (BC517年第二聖殿竣工重啟、AD1948年以色列回到巴勒斯坦地)

3.以色列復國 (AD1948年以色列重新復國)從此以色列將不再被遷移(摩九:15),直到彌賽亞國度(千禧年)第二次降臨為止。

 

兩杖合一的預言

以西結書三七章15-13節預言在末後的日子,猶大家和以色列家如同兩根杖要變成一根,都要歸回到巴勒斯坦地。

 

以賽亞書十一章11-14節預言神必第二次向列國樹立大旗,召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要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

 

耶利米書二三章1-6節說在千禧年大衛的苗裔掌王權之前,神必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一起召回,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必安然居住。

 

耶利米書三一章27-28節先知預言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把人的種和畜生的種播種在以色列家和猶大家,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毁、毀壞、傾覆、苦害、也必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說的」。

 

根據上面列舉的經節,可得結論如下:在彌賽亞第二次再來之前,以色列亡國兩千年後要先復國,不僅猶大和便雅憫支派(南國)要從世界各地歸回,另外十支派--以薩迦、西緬、流便、西布倫、迦得、以法蓮、瑪拿西、但、亞設、拿弗他利(北國)也要一起歸回。

 

AD1948年以色列復國後,猶大和便雅憫歸回已無疑義,少數失落的十支派成員也陸續歸國,另外,絕大部分失落的十支派成員究竟在哪裡?

 

北國十個支派的尋找

(以下部分內容參考節錄陳希曾牧師所著《中東局勢與聖經預言》)

 

BC722年亞述攻陷撒瑪利亞(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擄走了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將他們安置在巴旦亞蘭一帶(現今敘利亞的東北方,土耳其的南方),正如列王記下十七章5-6節所言。

 

這十個支派從巴旦亞蘭開始逐漸遷徙,然後開始分散到各地。以賽亞書十一章14節特別預言十支派的歸回「他們要向西飛」,這暗示他們應該在東方一帶。他們離開巴旦亞蘭後繼續往中亞和東亞的方向遷移。

 

為了追尋十支派,猶太拉比阿維契爾(Eliyahu Avichail)曾長期追蹤他們數十年之久。

 

AD1979年在印度發現瑪拿西支派的第一人,並在印度和阿富汗的高山一帶找到十支派的後裔。最使他們訝異的是:他們至今仍沿用各支派古老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

 

另一位曾獲1995-1996年傑出研究報導艾美獎的紀錄片導演雅各波維奇(Jacobovici)有感於亞非若干部族至今依然保有以色列的古老傳統,於是著手拍攝一部紀錄片:「失落支派的追尋」,該片已正式發行。

 

此外,以色列官方以及猶太拉比也都積極尋找,並確認他們的身份,以下綜合這幾十年的追尋資料,找到的失落的十個支派簡述如下:

 

一、印緬新隆族與瑪拿西支派-約瑟的後裔

族群名稱:新隆族

人口數目:1-2百萬,根據拉比研究機構估計,應有四百五十萬人。

居住地點:印度與緬甸交界的地方

 

自認原因:他們稱自己是瑪拿西之子,禱告或寫詩時常用瑪拿西這個詞。他們禱告必定稱呼「瑪拿西的神」,並稱他們的神為Yahwei(雅威)。

 

稱自己為「落十」- 十個支派的意思。他們的男子堅守割禮,守安息日,有自己的會堂。他們有祭司制度,常獻贖罪祭和贖愆祭,禮儀與利未記記載相同。他們的祭司常提及西乃山、錫安山、摩利亞山等

 

歷史考據:這群人在巴旦亞蘭經過亞述衰亡以後,直到BC344年為躲避亞歷山大的戰火,流浪到阿富汗,後來進入喜馬拉雅山區,再經蒙古,在BC231年進入中國內地,但漢人卻逼迫苦待他們。BC100年,他們再度受漢人逼迫被放逐,使得他們逃往緬甸,然後向西進入印度,現居印度曼尼普爾省和米佐拉姆省。

 

二、四川羌族

族群名稱:羌族

人口數目:約20萬(純羌族)~200萬(同化的羌族)

居住地點:四川岷江以西和西藏接壤處(另一支在河南開封、屬南國兩支派)

相似原因:羌族的建築和以色列的古建築幾乎一樣,用雙牛併耕方法,並禁止牛驢同耕。

 

考古證實:從秦漢年間羌人墳墓挖出的水壺,和同期漢人的水壺迥然不同,卻和希伯倫所挖出的水壺相同。羌人有「兄死娶嫂」的習俗,信仰一神,稱神為「Abba Chee」,意即靈父,天上的靈的意思。

 

羌人獻祭的贖罪觀念和以色列同,並一定用羊為祭。羌人有「白石、靈父、獻羔羊」環環相扣的觀念,聖潔的神的觀念。他們過逾越節一樣的節日,吃全羊,並塗羊血在門框、門楣上。祭司的權杖有蛇的形狀盤旋而上,意義和摩西曠野舉蛇一樣。

 

歷史考據:羌人的口述歷史流傳至今,自稱是一位不知名先祖的後裔,這位先祖有十二個兒子。因此他們獻祭時壇旁要插滿十二面旗子。他們從千里迢迢的西方來到中國,學者咸認為羌族為十支派的一支應無疑義。     

 

奇妙巧合:死海古卷有非希伯來文的註解,後來才知是中文。BC150年有中國的猶太人返國朝聖,並參與死海古卷之抄本書寫工作。

 

三、阿富汗帕坦人

族群名稱:阿富汗帕坦人(又稱普什圖人,一直是阿富汗的統治階層)

人口總數:一千五百萬,其中約六~七百萬現為阿富汗人

居住地點:阿富汗境內和與巴基斯坦的交界區(哈博隘口)

相似原因:帕坦人遠古的名稱是Beni Yisrael 意即以色列之子。

 

當地地名濃烈的哈博河情懷:哈博隘口、歌茲尼河-歌散河、赫拉-哈臘。帕坦人有六十幾個部族,其中多數冠有約瑟姓氏。

 

他們遵守猶太禮俗:八天割禮、為兄立後、婦女蒙頭、井旁唱情歌、門框抹血、設立逃城、葷素奶肉不同鍋等。

歷史考據:阿富汗帕坦人大多數為約瑟的後裔瑪拿西與以法蓮兩個支派,其中也包括流便、西緬、利未、迦得、亞設、拿弗他利等支派。兩千多年前他們自哈博河一帶遷徙至此定居,族群繁衍眾多,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皇族。

 

四、南非崙巴族

族群名稱:說班杜土話(Bantu)的崙巴族人

人口總數:目前約有七萬多人。

居住地點:南非東北部

 

相似原因:他們有一個口傳歷史的傳說:他們在一個名叫埔巴人領導下,由猶太地輾轉遷移到非洲。在渡海來到非洲之前,他們曾在葉門建立一座西拿城(Sena),那是遠在兩千五百年前的事。後來在非洲登陸後他們繼續沿非洲東海岸南下,最終來到南非東北部,就是現在的南非崙巴族人。

 

崙巴族人行割禮,不與外族通婚,每週守安息日,奶肉不同鍋,獻動物為祭,喜愛在高處獻祭…等。

歷史考證:倫敦大學的猶太學者帕斐特開始接觸崙巴族,他們沿著崙巴族的口傳歷史實地考察,果然在葉門找到消失已久的西拿城,這令人振奮的消息是考古界的大事,西拿城果然是猶太人所建立,證明崙巴族口傳歷史的正確。

 

AD1999年一批遺傳工程科學家他們採集西拿城居民的唾液,和崙巴族的DNA,和現今猶太人的DNA做比對,結果如所料,完全吻合。不但證明崙巴族是以色列人,而且是大祭司亞倫的後裔。

 

五、喀什米爾人

族群名稱:喀什米爾人

人口總數:約五至七百萬

居住地點:喀什米爾屬印度,位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的相鄰邊界,也靠近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西南麓的谷地,海拔5,300公尺,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

 

現況:當地的地名、人名、甚至村莊名稱,都和以色列十個支派有關。他們所使用的方言包括很多希伯來文的用詞。在地名上約有50-70個稱呼是標準的希伯來文,眾所周知的例如:撒瑪利亞、歌珊地、毘斯迦山、慢利、巴珊、希實本、但、迦得、亞設、掃羅、摩西、所羅門…等。

 

雖然大多數喀什米爾人是回教徒,但在他們中間「以色列」的稱呼非常普遍。

學者考證:喀什米爾人是BC722年被亞述放逐後,經絲路到東方,如波斯、阿富汗直到喀什米爾定居。後來回教傳入山谷,強迫他們改變信仰,才改信回教。十二世紀阿拉伯史學家比若尼寫到:「在過去的年代,只有猶太人被准許進入喀什米爾地區」。

 

祭司也是史學者基卓在其著作《莫臥爾帝國通史》中說道:「喀什米爾人是猶太人的後裔」。近代史學家所著《喀什米爾歷史》和《喀什米爾誌》中所考證的也證明喀什米爾人是猶太人的後裔無誤。

 

結語

很多人在讀舊約的時候,彷彿腦袋中常浮現一個身穿白袍,白髮白鬚,滿臉放光的老者,站在天地之間,時而呼喊:「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等,這樣的印象讓我們以為神是可畏、不可親近的神。

 

其實舊約的神是極其情感豐富的神;在先知書中,我們可以看見神豐盛的慈愛;耶利米書三一章20節「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

 

何西阿書六章4節「主說:以法蓮哪,我可向你怎樣行呢?猶大阿,我可向你怎樣作呢?因為你們的良善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不管猶大或以法蓮,都是神眼中的瞳仁,神不會捨棄任何一個支派而不將他們帶回。

 

失落的十個支派已陸續被找到,經過了兩千六百多年的顛沛流離,已經在他們的落腳之地形成聚落,部族,或國家的統治者。但是神沒有忘記他們,他們仍然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仍是上帝的選民。

 

聖經預言他們要回歸以色列,AD1948到現在,失落的十個支派中的少數已陸續回到以色列,但大多數仍然滯留在當地。我們無法理解他們會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回歸以色列?但我們相信聖經所預言的兩杖合一終必應驗,因為這是真神所說的話。

 

(文章授權/ 王長瑞牧師)

https://news3pic.cdn.org.tw/uploads/big/3ecc7135e0a13078734c390e9ed0730c.jpg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author

王長瑞

現為基督教台灣貴格會龜山教會主任牧師,為基督教台灣宣教神學院資深特約教師,主授末世神學、預言神學、啟示神學。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