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曾負責美國伯特利教會(Bethel)兒童事工的賽斯‧達爾(Seth Dahl)牧師受邀前來分享。(圖/Asia for JESUS 提供)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到情緒,父母如何不是只讓孩子聽話,而是與他們有真實的連結?

 

我們的心不是需要「解決問題」,而是需要被「聆聽」,每個教養類型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情緒驅動力,促使人產生出行為。在兒童與家庭領域服事超過15年的賽斯‧達爾(Seth Dahl)牧師分享,若只是一味宣洩情緒,就像「扣下上膛的手槍」,讓家人受傷,也讓人聽不見你的心。那麼,我們該如何安全地表達與消化情緒呢?

 

大衛的《詩篇》把消化情緒的過程收集起來,他在神面前傾心吐意,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基督徒若要全心來愛主,勢必也要在情緒裡也愛主,我們需先辨認出情緒,才有可能馴服情緒,藉此改變人際關係。那麼,該如何聆聽情緒的聲音呢?

恢復神對家庭的心意,成為無父咒詛的解答

5/21-5/23,Asia for JESUS 舉辦「2024天國特會-天國在我家」,實體加線上參與人數將近800人,盼望恢復神對家庭的心意。

 

神呼召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為父為母的心,當打開「愛」的開關,聽見聖靈的聲音,感受天父的心跳,使牧養與教養可以與天堂的頻率同步。讓我們學習成為一個家,在家中學習做兒女,學習領受愛,成為這世界無父咒詛的解答。

 

台北靈糧堂周巽光牧師表示,天國文化就是「家庭」的文化,從過去牧養輔導年輕人、社青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婚姻、親子教養的問題和挑戰,透過這次特會,希望為牧者提供維繫健康婚姻的工具,讓父母教養出合神心意的孩童。

 

特會中,特別邀請到曾負責美國伯特利教會(Bethel)兒童事工的賽斯‧達爾(Seth Dahl)牧師,在兒童與家庭領域服事超過15年的他,鼓勵家庭不僅要在教會內,更要在家庭和所在群體中一起尋求神的國;他熱衷於幫助人們真實經歷神的良善,並看見神以祂的大能轉化家庭

  • news-details
  • 5/21-5/23,Asia for JESUS 舉辦「2024天國特會-天國在我家」。(圖/Asia for JESUS 提供)

每個教養類型背後,都有一個情緒驅動力

22日晚會,賽斯以「遠超過在家所求所想」為題分享信息。我們的心不是需要「解決問題」,而是需要被「聆聽」,特會座談會中,賽斯表示,許多人只是想到解決問題,而非如何去聆聽;許多人想要掌控,是出於背後的恐懼和情緒;最大的問題就是恐懼!

 

談到情緒,人需要讓過去所經歷的事情得到醫治,要走訪童年,回顧過去人生種種經歷,並且,得到完整的醫治處理傷痛是相當浩大的工程,但若不花功夫好好消化情緒,有一天,情緒將會回過頭來掌控與反撲,這也是情感整全相當重要一環。

 

人們每天都會經歷到情緒,如何在家中做領袖?不是只是讓孩子聽話,而是如何有真實的連結。

 

從不同教養類型可發現,每個類型背後都有一個情緒,驅使人產生一個行為和動作。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也都有責任「學習不讓情緒掌管自己」。

 

1.獨裁型 - 背後驅動力是憤怒

2.消極被動型-背後驅動力是恐懼和擔憂

 

例如,因為太害怕孩子不滿自己,因此孩子要做什麼都可以。

 

3.放縱型-背後驅動力是羞愧和罪疚

4.健康型-背後驅動力是愛和憐憫

  • news-details
  • 賽斯‧達爾(Seth Dahl)牧師分享,不同教養類型背後的情緒驅動力。(圖/Asia for JESUS 提供)

消化情緒VS展示情緒的差別

在電影《獅子王》片段中,獅王木法沙告訴兒子「自己原本很生氣,後來很害怕」,直接開誠佈公與孩子談內心情緒,指出牠的害怕是因為非常愛孩子。往往,恐懼嘗試掩蓋過內心的那份愛。

 

牠沒有讓怒氣一股腦地發洩到兒子身上,而是透過「說出來」,與孩子一起消化與面對情緒。這也是人們常遇到的問題:辨認不出自身情緒,更別談能分享出來。

 

那麼,消化情緒與展示情緒有何差別呢?賽斯以「槍」為喻,我們就像是一把槍,情緒就像是子彈,而板機就是孩子或另一半的行為;當槍枝上膛後,扣動板機,子彈會射出來。如同,若是一股腦宣洩情緒,就像是扣下板機,不斷發射出怒氣和情緒,在家中就會有人受傷,而槍響的震耳欲聾,也使旁人聽不見聲音,牆壁上並會留下彈孔。

 

當你展示出羞愧和恐懼,但對方卻什麼都沒聽見時,只會覺得很受傷。以致,原本在家中營造的天國氛圍,就開始流出去,而不希望的「地獄」氛圍,卻開始透過牆上彈孔的破洞進到家中。

 

但,若我們將原本上膛的槍,卸下子彈,就沒有人會受傷害怕、不會被震耳欲聾驚嚇,更不會在牆上留下彈孔。

 

如果我們可以像木法沙一樣「表達情緒」,就是在退出一顆顆的子彈,退完後,大家可以聽見我們在說什麼,也沒人會受傷害怕。

 

因此,我們需要讓情緒好好排解掉,否則它將會以不安全方式呈現出來。扣下板機只是展露情緒,退出子彈則是消化情緒。

  • news-details
  • 當人選擇扣下板機—發洩情緒時,會造成家中有人受傷,也會在牆壁上留下彈孔。(圖/shutterstock)

意識到情緒,才能馴服情緒

那麼,要如何安全地退出情緒子彈呢?

 

賽斯舉例,假設有兩條狗劍拔弩張、準備要攻擊對方時,此時若有牽繩拉住牠們,就能避免衝突。同樣,情緒也可用鍊子牽好,讓人可以自制,不會見人就「開槍」。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你要知道那是什麼,好能夠馴服它。」消化情緒亦如此:若是能辨認出情緒,就能馴服這個情緒。

 

有次,賽斯很專注看手機,沒聽見孩子多次越發大聲叫喚,直到經妻子提醒才發現。賽斯說,情緒就跟孩子很像,很希望得到注意力,當恐懼上來時,腦中神經系統會持續發出恐懼信號,且愈大聲。此時,你會意識到這是恐懼,當神經系統知道你「聽見」、「意識」到了,就不會再繼續叫喚。

  • news-details
  • 唯有「辨認」出情緒,人才有可能「掌管」情緒。(圖/shutterstock)

聆聽情緒的聲音,改變人際互動關係

有人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婚姻,後來,研究者有95%準確率預測「一對夫妻是否會離婚」,關鍵原因在於,彼此到底是否有聽見對方傳遞的訊息?決定了倆人是否會走到最後。

 

何時會有心與心的連結?就是好好聆聽。在神經系統也是如此,必須聽見神經系統的訊號,就不用一直重複傳遞。我們否認情緒,便無法馴服情緒;把聲音蓋住,只會讓聲音越大聲,讓情緒更有能力反撲。

 

你我必須曉得,心裡正在發生什麼事,有些情緒還會連帶引發其他情緒。賽斯舉例,有次預備參加一場重要會議,要和主任牧師會面,那天他必須先載女兒去學校,原本期待孩子會自動穿上衣服、鞋子,順利坐上車,沒想到孩子完全沒預備好,這出乎意料的狀況,讓他首先出現「驚訝」情緒,進而引發「恐懼」,害怕會趕不上會議。

 

於是,他開始出現「憤怒」,想趕快讓女兒趕上車,但,當他越是被怒氣和擔憂掌控,有更多情緒在當中時,女兒卻越發反抗,越不肯上車。

 

這時,神突然對他說:「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是準時開會不要丟臉,還是跟女兒可以好好連結?

 

賽斯認出這個「怕丟臉的情緒」時,突然恐懼擔憂的情緒好像馬上就消失了;因此,他不再施加壓力給女兒,彼此間的互動改變了。奇妙的是,當他不再逼女兒上車,女兒反而自動坐上去,扣好了安全帶

  • news-details
  • 勿被情緒驅使,以致破壞了與孩子的關係。學習聆聽情緒聲音,才能改變彼此關係。(圖/shutterstock)

像大衛一樣「向神傾心吐意」

接著,賽斯拿出一個情緒輪表,外圈包含了:厭惡、恐懼、擔憂、驚訝、羞愧、罪咎、後悔、受傷、孤單,最中間則是「喜樂」,而,若是沒有把外圈消化完,導致喜樂都壓在底下,便難以找到喜樂。

 

心理學家是說「馴服」情緒,基督徒會說「承認」情緒,說出來、認罪之後,對人就不再有影響力

 

過去賽斯曾上過一年的憤怒管理課,發現到,原來憤怒底下往往有更深層情緒,憤怒的根源問題,是不知如何消化更深層情緒。

 

每天早晨,賽斯會寫下在何種情況下自己會有何種情緒,他一一認出、寫下這些情緒,也寫下跟神的禱告。他每天都如此行,就不容易帶著情緒與家人相處。

 

聖經中有一卷書,把消化情緒過程收集起來,就是大衛的《詩篇》!大衛用他的筆,把心裡的情緒消化出來,消化掉憤怒和難過,這也是基督徒應有的禱告!神說大衛是「合我心意」的人,若你我也渴望如此,需要先懂得如何消化自身情緒。

 

我們可以責怪別人,或是拿起責任、先來學會消化情緒,不再讓恐懼帶來掌控,進而改變彼此關係。

 

從小,我們聽見的總是「不要難過」,習慣關閉所有感受,不理解為何總在混亂裡。我們實需要到神面前傾心吐意,認出情緒,並將之消化掉。

  • news-details
  • 情緒輪表。每個情緒都會連帶引發其他情緒。(圖/Asia for JESUS 提供)

如何全心愛主?

最後,賽斯分析各樣情緒大致成因:

 

憤怒-感到被攻擊的時候

恐懼-感到受威脅的時候

擔憂-察覺可能的威脅時

羞愧-感覺不被看重的時候

孤單-感覺不被了解的時候

悲傷-感覺迷惘的時候

懊悔-不小心做了不符合自己該有的行為

罪咎-故意去做一些不符合身分、價值觀的事情

厭惡-不希望某事情發生,卻在生命中出

 

在美國急診就醫一半以上的人們,是因身體無法面對壓力而去就醫。可見,若一個人習慣壓抑情緒,就會從身體反應出來,因此,你我真的需要好好檢視、承認、消化內心情緒。

 

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很多人盡意盡力愛主,卻忘了要「全心愛主」,情緒就是從「心裡」傳來的,我們在情緒裡面要去愛主,可以禱告,求神顯明個人裡面最深層的感受,誠實向神訴說真實情緒,使這情緒無法再掌控我們。

 

主,我感覺OO,讓情緒從我裡面離開,我希望成為合祢心意的人,我想知道祢對我的心意,讓我更懂得如何消化掉情緒,讓我能全心愛祢!

 

完整特會信息請前往Asia TV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