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院長戴繼宗:「邁入華神大樓4.0新階段,原『拱型』設計,如同『兩隻禱告之手』,期待眾人繼續成為禱告的人,成為『信心的群體』,延續當初協同會贈地及過去宣教士留下來的榜樣,完成神國事工。」
「台北汀州路校區的華神大樓,將重新建造成一棟全新大樓,相信,上帝會藉著這地持續引導華神,成為神國僕人的孕育之地,成為教會界的幫助和祝福。」董事長沈正感恩分享。
現場,擠滿貴賓、校友家人,講述不完如同雲彩般的生命故事,充滿著感動、笑聲及淚水的共鳴,眾人皆點滴在心。
18日上午,中華福音神學院於華神大樓(汀洲校區)舉辦一場「華神大樓重建感恩聚會」,眾人會聚一堂,同心在詩歌《在基督裡》傳唱聲中,展開聚會序幕。
院長、多位嘉賓、教會牧者、歷屆師長及校友,皆蒞臨中華福音神學院(下稱華神),會場有著滿滿恩典與愛,也藉著陳明正牧師的禱告聲,回應神的心意,啟動該校新階段。
隨即,由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基督教教育及教牧輔導副教授蔡珍莉老師,帶領眾人進入詩篇90篇讀經。
前瞻性發展
華神走過45年,再領受全新祝福
華神董事長沈正喜樂歡迎眾人聚集,回憶45年前,戴老院長與吳勇長老的禱告,堅定看見培育神國工人之必要性,即使當時看似一切缺乏,卻藉著協同會慷慨捐地而成就此事,正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的標誌性建築—華神大樓,自1979年以來,承載並孕育一代又一代的神國僕人。
當天特地受邀前來的貴賓、台灣基督教協同會董事長韓仁偉牧師,上台幽默回憶:1976年,他與現任華神院長戴繼宗,兩人當時還是高中生,於台中讀書,當他們的父親簽下這份合同開始,就為著神國僕人的孕育,開啟一扇大門。
韓仁偉最後分享詩篇127:1: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願華神4.0重建,更新啟動新階段,榮耀歸給祂,完成神國的復興!
左:石門浸信會主任牧師陳明正禱告;其曾任第25屆校友、華神校友會主席。右:眾人一同領受禱告祝福;圖為華神行政副院長陳志宏牧師。(圖 / 記者吳旻樺)
華神院長戴繼宗(左)及董事長沈正(右)特別致贈「感謝狀」予台灣基督教協同會董事長韓仁偉牧師(中)。(圖 / 記者吳旻樺)
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實現
現任華神院長戴繼宗感謝道,由於協同會的「天國視野」,慷慨地不收取任何租金,使華神大樓得運行至今,培育無數神國工人;數十年來,彼此一同有分福音工作,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回憶起兩位父親彼此簽下合同,他堅定說:「不為別的,只為著宣教的使用,為著福音的宣揚。如此無私奉獻正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見證,也持續影響著無數屆的師生校友。」
因此,會中特別頒發「感謝狀」予協同會,感謝其當初贈地給華神。願華神能持續承接、效法過去宣教士留下來的生命榜樣。
華神的標誌性建築—華神大樓,過去45年間承載並孕育一代又一代神國僕人。而隨著華神校址遷至桃園八德,今日位於台北的汀州校區,將展開華神大樓重建計劃:第四期校工程(華神4.0)重建。
18日感恩聚會現場,擠滿貴賓、校友家人,講述不完的生命故事如雲彩般,充滿數不盡的感動、笑聲及淚水共鳴,眾人點滴在心。
戴柯悅敏老師獻詩。曲目:越過一切、主啊!我情願。(圖 / 記者吳旻樺)
曾任華神第五任院長的賴建國院長,也是第十屆校友,亦是華神大樓的第一屆學生。他自己是從當學生到當院長,回憶起點點滴滴的生活,非常難忘。
校園生活所有人都生活在一起,戮力為著華人、為主的福音事工,除了聖經學識、各面生活技能,包含買菜、磨豆漿、討價還價的生活事奉,都要學習。
賴建國表示,其實,華神就是以建立靈命、學識、事奉為宗旨,要增進禱告 、思想 、生活各面的落實,甚至還能舉辦結婚聚會。眾人哄堂大笑,紛紛表達共鳴。
身為第一屆校友的饒孝榛老師幽默分享,原來當初「一切都是借來的」,只有她自己是「真的」。校方從香港神學院借來的老師、從別處調用課桌椅,一切都是借來的。
當時40、50年代,有3位姊妹陸續入住入學華神,共同生活,一起接待彼此朋友,單身姊妹也可開始過一個「開放家庭」生活。
從這一個小家庭開始,神為她安排婚配,與魏啟源於婚後前往國外就讀神學院,再回到華神。由於夫婿成為華神老師,饒孝榛也回到華神,開始學習陪伴家眷、學生,學習培育兒童們,創立了華神的兒童遊樂區,小朋友從幼兒班、學齡前開始,訓練華神家眷一起教育牧養兒童。
她可以見證,華神是個大家庭,從小家庭到大家庭,製造許多快樂的聲音與愛的回響。
饒孝榛的大女兒見證,自己在華神住了24年,隔壁的伯大尼籃球場是打球天堂、 圖書館是秘密基地、兩棟大樓都是躲貓貓的場地;從小她就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裡,很習慣在開放式的家庭,有老的、少的各種團契,還有兒時的運動會、成果發表會,各式表演會等。
難忘的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相互關懷,都是非常珍貴回憶。她亦哽咽分享,雖然2016年已搬離這地,這裡卻有一種特殊連結,充滿滿滿成長軌跡,是學習愛與被愛的場所。
因而,華神大樓的重建,是一個充滿愛、溫暖的回憶,更是另一個共融時代的開啟。
華神行政副院長陳志宏及建築師,分享華神4.0重建工程的藍圖。
重建以「摩西登上聖山的異象」為基礎,用石頭嵌入設計,打造聖地圖像,入口處有一個高約一層樓的大石,代表教會建立在磐石之上,周圍以橄欖樹來造景,以重回聖山的聖地重建,因應全球宣教之需,成全事奉者及信徒,以預備神國需要。
華神院長戴繼宗帶領眾人展望,期盼華神能承接、效法當初贈地給該校的協同會,及過去宣教士留下的生命榜樣,致力使這塊土地與其上建築,能更多使用在宣教與傳揚福音工作上。
重建後的「華神4.0」將邁入新階段,成為連結教會、機構與差會的福音基地,並藉由提供優質教學環境,使華神的推廣教育更進一步連結與服事海內外教會。
戴繼宗提及,華神要為主培育做工的人,為全球華人教會提供與培育神學教育師資。
尤其,華神大樓在宣教士原初的獨特設計中,呈現出別具特色的「拱型門」,乃如兩隻禱告的手,象徵用禱告將華神拱起並拖住,凡進出這地都要禱告,無論何時,進入拱門,就是進入與上帝親近、禱告,並認識神的地方;走出拱門,無論前往何地,都成為禱告、宣揚福音的場域。
期待眾人都成為「信心的群體」,華神院長戴繼宗最後再次重申給畢業生的一個字:「FAITH」。
F:Faithful (忠心的人)
求神幫助這段重建期間,更多忠心的人持守成為一個群體。
A:Available (待命的人)
用敏銳的心聆聽神的使命,成為待命可隨時順服回應神帶領的人。
I:Integrity(誠信的人)
但願我們「表裡一致」,所說與所行如一。
T:Teachable(受教的心)
永遠都有一顆願意學習、受教的心。
H:Humble(謙卑的心)
要能「彎得下腰」來,繼續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