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
以巴衝突以來,教會一直陷入「西瓜偎哪一邊」的迷思和拉扯:要參與錫安主義運動,幫助以色列人奪回聖地?還是參與大使命,幫助以色列人歸回上帝?
誠然,上帝賜給列祖應許之地(創十五章),列祖也都埋葬在那地;約書亞同樣憑著這應許,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地。但聖經提醒以色列民,地土是神賜的,是屬神的!當以色列悖逆神,踐踏了上帝與他們所立的約,上帝就將這應許之地轉給外邦(詩89:39-40)──就因他們踩到了申命記的神學地雷(申二十八、三十章),上帝讓亞述滅了北國,興起巴比倫奪去南國地土。地土並非永遠屬以色列!
以色列亡國之前,上帝應許他們可以歸回那地(耶二十五、二十九章)。果然,波斯帝國滅了巴比倫帝國之後,古列王下詔讓以色列人歸回應許之地(賽44:28)。但是三批歸回者,並非回去奪回聖地:所羅巴伯在哈該和撒迦利亞兩位先知鼓勵下,回去重修聖殿;以斯拉回去建造聖民;尼希米歸回重建聖城!歸回者的終極目標並不在於奪回聖地!
其實,以賽亞書早已教導歸回者(尤其是賽四十~五十五章),不要僅因古列下詔得以歸回聖地,卻忽略了歸回聖地的終極目標:透過受苦僕人(新約的耶穌),歸回上帝!
然而,從歸回後的歷史來看,以色列人一直看重「地上國」,沒有學會列祖「等候天上更美的家鄉」的「天上國」眼光(來11:10、16),屢屢試著奪回那地(背後就是福音書所敘述的政治彌賽亞思維,約6:15),包括主前第二世紀的馬加比革命,主後70年被提多將軍毀了聖殿的暴動,和主後132年所謂的巴柯巴(Bar Kokhba)暴動……從此猶太人被迫散居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為止!
隨著中東兩千年的戰亂和人口遷徙,歸回的以色列人已經不是迦南地的「原住民」了!此時,若看重「地上國」過於「天上國」,就會如彼得拔刀(約18:10),陷入「奪回聖地」的爭戰中。人類會陷入國要攻打國、民要攻打民(包括現今的以巴衝突),關鍵之一就是為了爭奪地土,而陷入這衝突的結果必然是哀鴻遍野、血流成河,當今的俄烏戰爭就是最好的負面教材。
當二次大戰後,歸回的以色列人若想完全奪回這地,秉持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復原則,當然會落得印度甘地所說的「沒有眼睛和牙齒的猙獰面目」!
著名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是猶太異議分子,他們都強調猶太人居住的地方,其他人不應該因此被迫離開家園。曾受過希特勒逼迫而逃亡的愛因斯坦,體會到「受害者」的苦境,不希望因為猶太人的建國而產生「受害者」,他還主張:「我更樂意見到與阿拉伯國家和平共存,甚於創建一個猶太國家。」
其實,愛因斯坦曾寫信給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哈依姆·威茲曼(Chaim Azriel Weizmann):「我最大的悲傷是看到猶太復國主義者對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所做的事和納粹對猶太人所做的事一樣……如果我們無法找到與阿拉伯人正當合作、真誠對話的途徑,那麼我們就沒有從過去兩千年的痛苦中學到任何東西,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痛苦也是咎由自取。」
這話,正是面臨四周被穆斯林包圍,容易陷入為求生存(值得同理、同情),遂全然採行「以惡制惡」報復神學的猶太領導們(我們可以不同意),最該反思之處!
當然,住在聖地的歷代居民(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值得同情,也都需要悔改、接受上帝在基督裡的救恩。但若以色列復國後,當地的任何居民(尤其是以色列民)一直秉持著「這地是上帝賜給我們列祖的地」,以巴衝突必然延續過去的戰爭(包括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你來我往,彼此拼命想要拔掉對方的眼睛和牙齒……直到西方國家不再扮演任何一方的擋箭牌(九一一是分水嶺)!最後,一意孤行的以色列,只好孤伶伶地面對阿拉伯國家包圍,成為世界公敵,或許那時他們才知道仰望他們所扎的耶穌(亞12:10)!
在這末世,上帝在先知預言的不歸路上,基督徒容易迷惘於以色列是上帝的選民,而忽略了從舊約的以利亞、以賽亞和被擄歸回文獻起,上帝的盼望已經從「選民」轉向「餘民」了,就如施洗約翰所指責的(太3:1-12),以及保羅所說:「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羅9:6-7)
上帝讓猶太人歸回聖地,除了要洗掉他們進迦南地以來的偶像崇拜舊習、惡習,更是要讓他們歸回聖地後,透過信靠他們所扎的耶穌,好成為神永恆計畫的「餘民」,成為末世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的「選民」!
過去教會太關注「大教會」(為此還曾有「只要支持以色列,教會就成長」的懶人包想法),現在正確地以「大使命」為終極目標。然而,往普世宣教的路上,教會不該陷入「基督教民族主義者」的相對主義思維,以為「以色列所做一切我照單全收」,這和耶穌升天前門徒所問「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1:6),也和約拿因民族主義捆綁遂拒絕傳道外邦的思維相仿!結果會將「去使萬民作主門徒」矮化、扁化為「去使一民(以色列人或巴勒斯坦人)作主門徒」!
外邦教會若覺得對猶太同胞有虧欠,還債的方式並非參與這奪回聖地的爭戰,而是為以巴雙方禱告,且盡力傳福音給雙方,讓雙方歸回上帝,正如蒙恩後的猶太人保羅,傳福音給外邦人一樣(羅1:14-15)!
簡而言之,教會沒有責任幫助以色列奪回聖地,教會有義務幫助以色列歸回上帝!
作者:中華福音神學院 吳獻章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