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當「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神的祝福就會降臨。(圖/shutterstock)

父親,往往是兒子心目中的第一位英雄,小男孩會仰望他,懷有長大後能像父親一樣的夢想。然而,這份連結建立在愛與安全感的基礎上,若父親在生命中長期缺席,我們能為下一代建立合神心意的家庭嗎?

 

本報專訪一位「過來人牧者」,年幼時父母離婚、又各自建立家庭,分別於國中時、18歲之際,再次見到父母;他雖已信主,但難以饒恕缺席的雙親-「需要被幫助時雙親總不在」...

 

不過,當他願意遵行教導,選擇饒恕時,就看見許多祝福臨到家庭與下一代。

 

申命記5:9b-10,「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父親對於家庭的重要

「父親」在家中具有重要屬靈意義,不僅是家庭領袖、保護者,也是影響孩子生命和靈命的頭號人物。

 

然而,美國有超過2,500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帶給孩子一輩子的陰影、憤恨和創傷,間接影響家庭價值,最終可能阻礙孩子走進上帝放在裡面的計畫。

 

因此,無論是因離婚、過世、染上毒癮或其他原因,「放棄父親身分」儼然已形成國家級的社會問題。

 

魔鬼希望人們繼續受傷,但上帝要你我進入「七十個七次饒恕」的自由中,那該怎麼跟父母和好?實踐過程會遇到什麼難處?

  • news-details
  • 朱冠群牧師分享,不會要求弟兄姊妹去饒恕父母,但希望自身見證可以使有類似經歷的人感覺被同理。(圖/shutterstock)

有父母,卻感覺像孤兒

烈火教會主任牧師朱冠群有類似的成長背景,他接受本報專訪分享,父母談離婚的當天,長輩們都聚集在家中,而3歲多的他還在地上爬行,雖不了解對話內容,但知道那天過後,家,就不再一樣了。

 

之後父母再婚,各自成立家庭,他則被膝下無子的親戚撫養長大。

 

成長過程中,朱冠群接受到很多負面訊息,例如,成績考得不理想,親戚們原是出於好意關心,但不當表達方式讓關心變成控告,「你爸不要你、你媽不要你,再不好好讀書,你這輩子怎麼辦?

 

在他聽來,意思就是:你沒有人愛、沒有人在乎你,若不好好奮發圖強,這輩子就完蛋了!以致朱冠群雖有父母與家人,但感覺像是孤兒,習慣一切靠自己。

  • news-details
  • 朱冠群牧師和師母、孩子們,以及岳母用餐合照。他感謝妻子張青萍師母當時不斷地鼓勵,促使他去修復關係,活出屬神的生命。(圖/朱冠群 提供)

內心對父母許多抱怨

再度見到親生父母,分別是在國中時、和18歲時,那時朱冠群雖已認識主,但難以原諒父母,直到計畫與張青萍師母結婚時,婚禮中有「謝親恩」的橋段,張青萍詢問,是否要邀請其生父、生母參加婚禮?

 

他思考,「謝親恩」是要對父母說:「感謝你們把我生出來」類似內容的感言,然而,其內心對他們並無感謝,只有一堆抱怨,所以不假思索回覆,「他們在美國,離台灣很遙遠,而且也不一定有時間。」

 

但張青萍不懈地鼓勵,其中有段話使他的心動搖,「這個家是神所設立的,雖然之後父母離婚,但你出生在『這個家庭』,是屬於『這個家』的孩子。

 

且上帝的教導很明確,申命記5:9b-10,「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不願饒恕、遵守上帝的命令,就是恨惡神的人,這樣的罪會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當時朱冠群已身為傳道人,深知「教導別人的,也要教導自己」,不過,內心仍有千百萬個不願意。

 

但當他順服上帝教導,邀請其參加婚禮、在重大節日撥打電話問候關心、接待到家裡住等,儘管每次只有進步5分、10分,不過越相處,越能體會父母當初的難處,也看見上帝透過各樣方式祝福家庭和孩子們。

 

因此,總結而言,饒恕是一個選擇,也是一個過程

  • news-details
  • 朱冠群牧師和師母,接待回到台灣的生父,與孩子們到花博遊玩,享受美好的連結。(圖/朱冠群 提供)

饒恕是個命令

根據兩段經文,馬太福音18:21-22,「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馬太福音6:14-15,「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聖經》的教導很精準,饒恕是命令,父怎麼饒恕我們,我們也要怎麼饒恕人。

 

那麼,饒恕是什麼?

 

對方應該是種什麼、收什麼,但饒恕是我們給予對方——不配得到的愛,這跟『恩典』很像。」朱冠群說道。

 

或許我們會有:「我已經長大不需要你了,何必要跟你恢復、建立關係?」的想法,但上帝主動赦免人的過犯,所以我們也能倚靠神,有能力饒恕傷害我們的人,只要「願意」做出選擇。

 

朱冠群看到,現今不少壯年人未必來自非常完整的家庭,又或是父母做了不夠恰當的選擇,但期待自身見證,可以使他們感到被「同理」了。

 

不是要去要求「弟兄姊妹去饒恕父母」,因有些人遇到的難處更大,例如:想跟家人恢復關係,但父母不願意。

 

不過,當他願意選擇去饒恕後,看見家中孩子們享受跟爺爺、奶奶相處時光,也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福份,不斷臨到家庭和關係裡。

  • news-details
  • 朱冠群牧師嘗試跟父母修復關係後,小孩們也接收到不少爺爺、奶奶的疼愛。(圖/shutterstock)

2步驟跨出步伐,學習饒恕

朱冠群相信,凡事都是做給「」,而非「」看的,「的反面是去」,去愛那些曾傷害我們的人,真是不容易,不過,他建議可透過2個步驟,靠主去愛:

 

1.來到上帝面前禱告

約瑟於年少時,即被兄長賣到埃及作奴,經歷許多苦難,但他最終願意饒恕,和兄長和好並抱頭痛哭。

 

但饒恕過程並非一蹴可及,在過程中需要在上帝面前不住的禱告、得安慰,倚靠恩典,做醫治、恢復的工作。

 

2.不斷宣告「我願意饒恕他」

我們的話語帶有權柄,表達「我願意饒恕」,雖然還沒完全修復關係,但是對生命是有益處的。

 

最後,就是當有機會連結時,不斷反覆操練、進步,跟健身一樣,即便關係只有10分,也比0分來得好,下次可以再進步一點,若不願意至少可以維持在10分,有天終究可以進步到60、70分,因再破碎的關係,在主裡都是有盼望的!

 

以弗所書6: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孝順父母固然是命令,但另一方面來說,順服神會經歷到很多,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祝福,他相信,對方跟自己的心,在這些過程中都會被上帝擴張。

 

相關新聞》

黃子佼長文訴「不用原諒我」 我們如何有不被原諒的勇氣來恢復關係?

不饒恕如同喝毒藥! 松慕強:你必須學會饒恕,不然走投無路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