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際基甸會」,最先浮現在腦海裡的會是什麼?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是:一個贈送聖經的機構。
然而,執行長黃明哲弟兄表示,「其實,國際基甸會的唯一宗旨,乃是領人歸主!」國際基甸會如何善用諸般智慧宣揚福音,且聽他娓娓道來......
國際基甸會為要「領人歸主」,聯合基督徒從業與專業人員夫妻共同事奉,透過會員的生命見證進行福音工作,並將「聖經—神的話語」,全本或部分放置在旅館、醫院、學校與特定機構,也贈送給個人閱讀。
在台灣,國際基甸會中華民國總會自1956年起,歷經8個發展階段,目前接軌邁入全球國際基甸會「同一異象(One Vision)」時期,肩並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天天讀經的承諾,開啟事工異象
黃明哲分享,國際基甸會事工發軔於美國,1899年率先在威斯康辛州成立,此百年機構是如何誕生的?則要從一個愛主的家庭說起。
創辦人約翰.尼可森(John H. Nicholson)出生於敬虔的基督化家庭,從父母來的信仰榜樣,讓他在母親臨終前許下承諾,一生要天天讀經、禱告。
母親在他19歲時被接回天家,而約翰自立下諾言後,也如約天天讀經,甚至經商出差,突發狀況下需要在飯店與陌生人同住一室時,也是如此。
1898年一天夜晚,飯店幫約翰安排與一位撒母耳.希爾先生(Samuel S. E. Hill)同住,當天晚上,約翰禮貌性的和撒母耳表示,因著和母親的承諾,他要花一些時間讀經禱告,也許會打擾到對方,但他靈修的時間不會太久。
沒想到,撒母耳的反應讓人出乎意料,只見他很驚喜地說:「我也是基督徒,我想聽!」
那天,約翰讀到的聖經經文,剛好是約翰福音15: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
自此,機構異象就在他們當中萌芽,神也親自引領,連結第三位聯合創始人威耳.奈茲(Will J. Knights),一同禱告尋求後,決定以「遵照上帝旨意行事」的聖經人物──「基甸」為榜樣,開啟團隊服事。
他們期許,所有的會員都以上帝為標竿,用謙卑、信心和順服的心,履行大使命。
國際基甸會歷經124年的服事,事工持續擴增,目前有12個國家設有「國家總會」,並依地域劃分為不同的區域與支會;在其他187個國家,則由「美國總會」直接指揮當地基甸會會員作為管理。
「設有國家總會的基甸會員國,多半是在早期就開始參與服事。」黃明哲表示,感謝神!台灣自1956年起就設立基甸會國家總會,因著前人對福音的負擔,要從分享神話語開始,帶領萬民歸主。
鐵磨鐵,磨出刃來
對於國際基甸會來說,眾人同心服事、與神合一是最重要的前提。
黃明哲說,箴言27:17提醒,「鐵磨鐵,磨出刃來。」意思就是說,鐵與鐵相磨,不致生銹,反而更加的光亮、鋒利;弟兄姊妹們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若能互有交通,就可以當彼此的良師益友,把粗礪之處磨除,使美好的優點顯露出來。
為了達到「合一」的目標,國際基甸會固定每年舉辦一次年會,且為了能有更完整的籌備,每一屆年會主辦區都在3年之前決定。
黃明哲表示,感謝神的恩待,縱然國際基甸會事工或多或少因疫情攔阻受限,但從去年起,就能在神的保守下舉辦實體的全國年會。
在「基甸之夜」的晚宴上,全國各地支會都有準備獻詩曲目。(圖/基甸會中華民國總會 提供)
在2023-2024年度,年會主題依循國際總會決定,依據腓立比書2:16「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發想,定為「堅守生命的道」。
據此,黃明哲進一步說明,雖說提到「國際基甸會」,多數人都只會想到「這是一個送聖經的事工單位」,但,贈送聖經的目的,其實是要將「聖經─神的話語」針對旅館、醫院、學校、軍警、監獄等對象發放,讓在這些環境中出入的眾人,有機會接觸神、成為福音朋友,至終信主。
黃明哲也提到尼希米重建城牆的故事。過去,尼布甲尼撒王摧毀耶路撒冷時,拆毀城牆、把城門燒掉。後來,以色列人初次從巴比倫返回故土,卻沒有重新建立城牆,持續生活在危機之中。
直到尼希米的時代,他聽見了以色列人所面對困難,心裡憂傷,就向耶和華禱告;這讓尼希米有機會與王吐露心聲,並得到為耶路撒冷重建城牆的契機與資源。而後,在眾民支持之下,以色列同心抵禦仇敵、為弟兄、兒女、妻子和家園爭戰,最後只花了52天就建好了城牆。
「如同尼希米用禱告和信心,帶領眾人抵禦仇敵、重建城牆。就算疫情帶來影響,導致有些國際基甸事工啟動的略晚,願意讓我們前往分享見證的教會也比較少,但神仍然帶領,我們也看到一切都正在逐步回到疫情前水準。」
比聖經人物更加貼合生活,則是基甸會同工們贈經、服事的歷程。
黃明哲表示,台灣的基甸事工若以服事機構做區分,前三大分別是學校(29.7%)、軍警(14.1%)、醫院(7.7%),但從疫情時代開始,在會員以聖經為媒介,與人接觸的同時,陸續也有許多美好見證產生,上年度的個人贈經比例佔(44%)。
擴張境界,領人歸主
目前參與林口支會服事的陳志堅弟兄,信主23年來,持續參與全福會團契,因受到基甸會兄長服事熱忱所感動,在林口支會成立初期就加入事奉團隊,願意為神擴張境界。
近期,陳志堅前往林口國中、林口高中嘗試贈送聖經,為要符合政策規範,他拿著聖經在校門四處接觸人,卻發現「傳福音是要付代價的,至少要有被拒絕的勇氣!」
多數國高中生都會表達「不需要」,婉拒拿取;在陳志堅感到灰心時,只見一同行動的國際基甸會弟兄們卻不以為意,堅持地繼續贈送聖經,讓他不由得立志「要突破灰心、想放棄的感覺,繼續勇於為主嘗試!」
這份心志,幫助了陳志堅委身服事,也讓他在小學同學會中意外大有斬獲。出發與會前,陳志堅心想,「同學們也該是我服事的對象。」他深信,這些從小到大一路做伴的朋友們,值得拿到最貴重的禮物「聖經」。
即便在同學會贈經好像有些突兀,然而,出乎意料的,當天有18人願意把聖經拿回家,甚至有一人是陳志堅的小學老師。
將聖經送入醫院,信就得著
另外,在梁士淵與黃秋華夫婦身上,也行出神說「信就得著」的恩典。
梁士淵夫婦對於「醫院贈經」特別有負擔,但這項工作一直以來都不容易。直到數年前,在迫切禱告後展開事工。
黃秋華得著加入萬芳醫院合唱團的契機,隨後也有機會在2018年的「歲末感恩音樂會」演出,在徵得同意後,首次於院內開展贈經工作。
而後,黃秋華又把握了「護士節」的機會,得到關鍵人物北醫董事長夫人張瓊枝引薦,能在北醫體系內的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開展事工,讓護士姊妹們拿到聖經,盼望神的話成為眾人隨時的幫助。
甚至,當黃秋華帶著聖經與同工們一起前去北醫附醫,在高層的安排下,護理部主任也出面接待,讓國際基甸會同工有機會分享個人見證,並關心院內安寧病房的需要,一行人在頌唱詩歌〈愛的真諦〉後結束拜會,時間雖不常,卻能深深感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和鼓勵。
藉著同工們的贈經見證,黃明哲小結,不分疫情前後,國際基甸會一直期待所有服事同工要成為有信心、能持續讀經禱告,也有愛心、願意給出去、為主作見證的人。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
當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在復活後,親自堅固彼得的心,就讓人得著極大的盼望;知道每個人在服事路上,都有可能面臨阻攔、失敗、犯錯,因而灰心喪志,但因著所信的主耶穌,就有能力不斷勇往直前,因為基督徒知道所信的是誰,也知道我們為誰、為何而戰。
帶著這樣的信念,黃明哲表示,國際基甸會的會員們在台灣,除了會繼續深耕在地,隨身帶著聖經、透過個人見證與個人福音工作,領人歸主;另一方面,也將大步跟上資訊化熱潮,運用資料探勘技術,更多掌握並發掘事工的可能性,願神持續帶領基甸會與眾同工,走在服事主的路上,堅守生命的道。
在基甸會總會辦公室中,悉心保存並展示著一路走來的服事腳蹤。(圖/記者林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