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華神院長戴繼宗牧師(上圖)、武昌教會宣教營隊上台接受會眾禱告(下圖)。(圖/ 記者謝宜彤)

「假設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不,不是中國,是基督。我們豈能為祂做太多?我們能為這寶貴救主做再多嗎?」

 

「上帝的工作如果照上帝的吩咐去做,絕對不會缺少上帝的供應。上帝必定會供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以上均是宣教士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的名言,遠在西元1854年,是什麼樣的動力,驅使戴德生前往中國宣教?是什麼樣的家庭造就戴德生成為宣教士?


武昌教會宣教月,由華神院長戴繼宗牧師(戴德生後裔子孫)帶來勉勵,當我們默想神的偉大,不禁肅然起敬;祂的智慧、能力無所不在,是我們所思想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已經見到祂榮光。

 

後疫情時代如何宣教?

高雄武昌教會於教會的宣教月,傳遞連續三天(7/28-7/30)的宣教信息,由戴繼宗牧師主講「後疫情時代的宣教」與分享「戴德生家族的宣教歷史觀察」,回應神對宣教的心意,與對宣教士的勉勵,以下綜合報導7/28-7/29的訊息。

 

戴繼宗分享,約翰福音9章4節描述: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work。」

 

整個約翰福音「工(work)」,前前後後動詞、名詞出現35次之多,而這一節經文,以及「工(work)」就提供了後疫情時代宣教的想法,詳述如下:

  • news-details
  • 武昌教會敬拜團帶來振奮人心的敬拜。(圖/ 記者謝宜彤)

一、 工work是同心的

約翰福音第9章4節描述:「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主耶穌在此是說「我們」必須來做這個工,祂是邀請他的門徒參與工作,因此「我們」必須要來做這個工作。

 

後疫情時代要更多跟各機構連結,不單單跟華人教會連結,也要跟海外教會做連結,我們應思想,如何能把我的事情變成你的事情,因這不是「我」的時代,而是「我們」的時代

 

二、 工work是必須must

有一個字「must」,在約翰福音中出現十次,每一次出現都至關重要;主耶穌特前往撒馬利亞,只為遇見那位婦人,當時的路一點都不順,但他卻說他「必須」經過,也讓我們知道,工(work)不是一個選擇、大使命不是一個選項,是一個「命令」,為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現今世代被描述為「多元時代」,很多事變成「相對」,惟這些「相對」正與聖經中很多「絕對」的價值觀產生碰撞,因此這世代,加速了大使命的「催逼」。

 

戴繼宗分享,戴德生初至中國宣教,在寧波傳福音,曾遇見一位中國人走近他向他道謝,表明想受洗,但同時又表示自己祖先輩一直苦尋這個真理,卻尋不著並說著,這福音既在英國盛行多年,為何這麼久才來中國呢?為什麼中國人等福音這麼久呢?

 

這句話當年震撼著戴德生的心,反觀現今世代,傳福音的「催逼」更為明顯。願每一個人,都能覺醒,「必須」做主工。

 

三、 工work是「差」我來的

「差」這個字,出現於約翰福音內共六十次之多,「差」背後有一種使命感, 使命感正是後疫情時代年輕人所需要的,如畢業於耶魯大學的威廉波登(William Borden)宣教士,把聖經與人生經歷總結三句話: No reserves 毫無保留、No retreats毫無退卻、No regrets 毫無遺憾!」

 

現今世上的王弄瞎眾人的屬靈眼睛,讓人見不著主耶穌基督的榮耀,我們受差去傳福音,是為讓世上瞎眼的生命不單蒙救贖,生命也能被徹底改變,這就是使命感。

 

四、 work是要顯出神的作為

戴繼宗牧師繼續分享,翟輔民(Robert Alexander Jaffray)宣教士,當年神呼召他至廣西服事,因精通語言,石油公司特意寫信延攬,想以高薪聘雇他,但他為了上帝事工,婉拒工作,而石油公司仍不放棄,甚至將薪水開價權都交予他決定,他仍毅然拒絕。

 

翟輔民認為,石油公司薪資雖高,但「工作太小」,上帝的「工作卻是浩瀚無垠」,因此堅定回應神的呼召,不僅後來成為建道聖經學院的首任院長,陸續開立宣道書局、聖經報、省港培靈會。

 

因此,工(work)乃顯出神浩瀚的作為。

  • news-details
  • 武昌教會宣教月於教會內有擺攤宣教攤位,讓民眾更認識宣教禾場。(圖/武昌教會提供)

從族譜見神的信實,開啟世代「宣教人生」

訊息一開始,戴繼宗語重心長的表示,自己要分享家族的宣教故事,總是很謹慎,因為每一個宣教士背後的故事,不是要高舉一個人、家庭,乃是要高舉「主耶穌基督」,唯有高舉主耶穌,人才會被牽引到主面前。盼自己分享故事同時,大家看到的是主耶穌,而不是宣教士個人。

 

戴繼宗家譜如下:戴雅各→戴德生→戴存仁→戴永冕→戴紹曾→戴繼宗。而追溯整個家族與耶穌相遇的那一刻,就在發生戴雅各(James Taylor)身上。

 

戴雅各正值約翰·衛斯理佈道的時代,當時約翰·衛斯理的傳道人來到戴雅各的家鄉,於街頭佈道,照慣例會拿爛番茄狠砸傳道人的戴雅各,聽到傳道人分享這節經文「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15),突然,放棄一切攻擊的念頭,就在那天,聖靈開始在他心中工作。

 

嗣後戴雅各準備進入婚姻,突遇人生重要決定,充滿徬徨的他,於老家後院沉思,突然想起了「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這段經文。於是,毅然於西元1776年2月1號結婚這天清晨,決志禱告,成為基督徒。遂奔於婚禮現場,大聲宣布,自己已是基督徒!

 

此舉不僅震驚全場,妻子賀美亞(Amelia Hudson)當下更是無法接受。惟婚後,在戴雅各迫切禱告下,賀美亞也信了主耶穌,夫妻二人也就同奔天路。持續將信仰傳承給孩子戴德生,應驗此句呼召的經文,實踐戴雅各家族必將基督信仰代代相傳。

 

戴繼宗回應戴雅各得救的過程說:「其實很有趣,約書亞記起頭,乃是喇合因接待兩個探子,使得她們全家可以蒙恩得救,所以,約書亞記一開始是『家庭蒙恩得救』的畫面。」

 

「在約書亞記末了,則看到另外一個家庭,立志服事主的約書亞之家的宣告『至於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這個全家事奉主的畫面,承先啟後說明,神不單單使我們得救而已,乃要藉著我們得救,要我們立志出來服事主。」戴繼宗回應。

  • news-details
  • 宣教月這三天訊息,會場擠滿宣教營隊。(圖/ 記者謝宜彤)

戴德生(宣教士)背後,是「禱告勇士父母」

戴德生也經歷一段抗拒耶穌的青少年時期,賀美亞見兒子對福音冷淡,便迫切為兒子禱告,在他16、17歲時,賀美亞一次出遠門探訪親戚,突然有一天對於兒子信仰負擔沉重,就跪著禱告,直到上帝垂聽她的禱告,她才站起來。

 

賀美亞於外地禱告同時,戴德生正在戴雅各書房閒晃,看到桌上擺有福音的單張(冊子),心裡好奇,便拾取閱讀,而裡面有一段經文特別吸引他的眼目,就是敘述主耶穌上十字架時的遺言:「成了」。這句話突然擊中戴德生的心,當下(1849年,他17歲)便將自己生命完全獻給主耶穌。

 

待賀美亞歸來,戴德生與父母談話始發現,原來是父母背後的迫切禱告,讓聖靈當天在他心中做工,「成了」這一切的工。

  • news-details
  • 正在籌募製作的戴德生傳電影(左圖)、戴繼宗牧師於台上分享戴德生家族歷史(右圖)。(媒體影視截圖/ OMF Hong Kong海外基督使團、記者謝宜彤)。

宣教士需要的不是偉大的心,乃是信靠偉大的上帝

戴德生的名言,有一句如此說:「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偉大的心,乃是信靠一個偉大的上帝」,戴德生有這樣的心得,是因為他還沒去到中國宣教前,就經歷操練信靠上帝的功課。

 

初出社會的戴德生,選在藥劑坊工作,然他的老闆時常忘記要發薪水給他,但他不吵不鬧,選擇倚靠禱告,情況仍未有轉機,直至一天,老闆連續數週忘記發薪水,戴德生已阮囊羞澀,口袋僅有幾個銅板可度日。

 

就在一天,一位先生來到店裡,懇求他用藥學知識,去他家拯救臥病在床的妻子,戴德生前往他家,發現他們家徒四壁,太太已奄奄一息,孩子也捱餓好幾天,於心不忍便帶領大家跪著禱告。

 

突然間他禱告不下去,因他一開口禱告,聖靈就責備他,口袋中僅有的銅板,可以幫助這家人挺過一陣子難關,為何不把銅板奉獻給這個家庭?未來日子選擇倚靠神供應呢?

 

戴德生日記這樣描述當時心境:「巴不得把銅板折一半,給對方一半,自己留一半」。

 

最後他交出銅板的主權,給出的當下,隨即感受到,不只口袋「清空」,心也「清爽」了,因為他懂得要信靠上帝的供應。第二天,戴德生自郵差收到一封給他的信未記載寄件人裡面的額度是昨日奉獻出去銅板的「十倍」錢!

  • news-details
  • 武昌教會宣教營隊,上台接受禱告。圖/ 記者謝宜彤

你願意將兒女獻給主耶穌,成為宣教士嗎?

戴德生父母在他未出世前,聖靈感動下做一個很勇敢的禱告,他們禱告把長子奉獻給主耶穌,讓他去大陸當宣教士,戴繼宗分享,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禱告,因為交通不便(戴德生當時用163天才從英國坐船抵達大陸),宣教士出去,往往都是一年半載,家人才能有對方的消息。

 

然戴德生的父母,從未跟他提及這個禱告,亦沒有灌輸他要去中國宣教的理念。而是靜默上帝的作為,帶他至內地宣教,日後返回英國家鄉,才選擇坦承這段禱告。一家見證主奇妙的工,見到禱告帶出的主耶穌大能

 

戴繼宗分享,其實當時戴德生要離開家鄉時,有一個交往對象,女方原願意同去中國宣教,但她的父親堅決反對女兒去中國受苦,於是婚事告吹。所以戴德生是於感情挫折中踏上宣教之旅。

 

反觀1888年,戴德生第一次去美國分享中國宣教的需要,呼召一群加拿大人、美國人,跟他到中國宣教,成為第一批在中國的北美宣教士,當中有一個姊妹,叫蘇西·派克(已無可考其中文姓名),她父親的表現,吸引了戴德生。

 

蘇西·派克,出生於紐約,爸媽是虔誠基督徒,父親常常服事遊民,蘇西則是父親的幫手,蘇西負責彈琴,父親負責講道,兩人在美國的服事非常美好。

 

當蘇西前往中國宣教前的奉獻禮拜,她的父親也坐在旁邊,但他的容光煥發吸引了戴德生,突有感動邀請蘇西父親上台分享,父親來到台上,坦承他心中不捨女兒離去,但是他接著說:「沒有一件人、事、物,可以寶貴到超過主耶穌!

 

戴繼宗感慨分享,自己在服事禾場,看到許多年輕人滿腔熱血想出去宣教,但許多父母則選擇出面阻止(有些父母亦是基督徒)。

 

便呼籲群眾,可以從很多宣教士的故事看到,他們背後的父母是如何心甘情願鼓勵孩子出來服事,甚至願意把孩子奉獻給主,讓孩子一生活在主的帶領中,盼有更多父母願意順服神,把孩子的生命交給主耶穌,讓主在他們生命完成那美好的工。

  • news-details
  • 現場充滿對宣教滿有熱情的年輕人。圖/ 記者謝宜彤

唯有真哪噠香膏被打破,耶穌的香氣才能釋出

宣教一路平順嗎?不,唯有真哪噠香膏被打破,耶穌的香氣才能釋出,戴繼宗憶起祖父戴永冕,去到大陸時正值抗戰時期,自己四個孩子在山東內地會學校受教育。

 

遇上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人入侵,俘虜學校裏頭600多人,戴永冕的四個孩子都在裡面,包含戴繼宗的父親戴紹曾,就這樣在集中營火戰車的李愛銳也在內關了四年多時間。

 

戴永冕與妻子能做的就是迫切禱告,將孩子交給神掌權,持續堅守他們當地教會與保護弟兄姐妹。後來果真神也垂聽禱告,四個孩子最後均平安歸來。

 

2018年戴繼宗非常奇妙尋得戴德生與妻子瑪麗亞·簡·泰勒(Maria Jane Taylor)的墓碑與棺木,當年瑪麗亞於1870年葬在鎮江,戴德生於1905年過世於湖南長沙,後來在政府容許下,戴繼宗團隊將兩個墓碑與棺木請人搬到同一個教會的鐘樓裡面。

 

戴德生有完整墓碑,但瑪麗亞的墓碑僅剩下面三分之一。戴繼宗立時有感,跟隨主是不容易的道路,連墓碑都無法完整,所以基督徒要放下自己,唯有那真哪噠香膏被打碎,耶穌的香氣才能出來

  • news-details
  • 會眾為後疫情時代的宣教禾場禱告。圖/ 記者謝宜彤

上帝不會辜負一個看重宣教的教會

戴繼宗表示,在服事的30多年中,看到的是,上帝永遠不會辜負一個看重宣教的教會,約翰派柏牧師(John Piper)曾於在他的書中提到:「哪裡沒有敬拜,那裡就是宣教where there is no worship, there is mission

 

可見宣教後面的動力,就是「人都需要聽見主的福音」,另一面是「願神的國、神的榮耀,能彰顯在這塊土地上」,讓世人把神配得的榮耀歸還給祂。

 

(參考資料: OMF Hong Kong海外基督使團)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