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聚集在一起,就是神蹟!」雲林父老暨牧者聯禱會主席吳津銘牧師說。24日中午,雲林「攜手愛無限」牧長餐會於永茂婚宴會館舉行,共22間教會、約46位牧者及代表出席,跨教會聚集包括召會以及真耶穌教會,其中,有6間召會參與計13人。
前(2021)年,台灣深受疫情影響時,「攜手愛無限」計畫開始推動,第一階段6都加上3個偏遠地區辦了9縣市,去(2022)年提前作業做了19縣市,兩年下來共幫助了10萬5,000多戶,按金額來說突破1億元。
今年則要做滿全台22縣市,並盼平衡城鄉差距、著力扶持偏鄉教會;團隊也連結了RPG禱告小組,盼10萬禱告大軍,為10萬受助戶守望。
落實關懷5行動,林宏修見證教會脫胎換骨
「攜手愛無限」計畫並非基金會或協會「主辦」,團隊只是提供另一半的資源及聯絡政府,名單交給教會後,活動就各自發揮。「感謝主!各教會發揮創意,就有一些做法可以連接起來。」林宏修說。
他歸納了「關懷五行動」,並分享自己林口長老教會的見證。
1.呼籲親友、一起參與
因計畫與政府合作,教會向外募款於是容易,兩周內,弟兄姐妹就向親朋好友募得了10萬塊(200戶),不得不「喊卡」因教會才100多人。
2.分組RPG,守望禱告
教會把200戶名單平分於12個小組進行禱告,3人一組分配15戶,一人為5戶守望禱告。但禱告後,就在同工們興致勃勃要拜訪受助戶時,發生了「意外」:20幾個主要關懷同工全部確診,不能去了怎麼辦?
同工只能繼續禱告,而他見證:「神會興起工人哪!」平時較邊緣的肢體因而自告奮勇,主動前往關懷,回傳探訪照片後,人人都感動不己。
3.關懷聯繫、祝福邀請
林宏修坦承,自己三歲就在此教會長大,然教會超過50年來從來沒有進去社區關懷鄰里──探訪對象都是遇見困難的弟兄姐妹,或經肢體拜託而前往關懷的親朋好友,「對於陌生的這些人,(教會)沒有做過。」
而走出去後,教會二度參與時,就學會提前預備,除了1000元禮券也預備食物箱,並由於奉獻超出預期,有能力再籌備園遊會,提供每戶200元的園遊券,而同工們逐家探訪,找不到人就與村里長合作關懷。
4.社區活動,接待陪伴
過去,因教會旁是一間大廟,對方年初一辦活動封街,弟兄姊妹必須向廟方索牌,才能進來教會禮拜;林宏修兒時就曾禱告:「有沒有一天,我們辦聖誕節也來封街?」而因攜手愛無限,神應允了此禱告!
「那天冷的要死,結果(卻)塞滿了(人)。」去年聖誕活動時,教會所關懷的受助戶一個個走了出來,讓林宏修看得十分感動;教會與受助對象也「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都變成了好朋友!」
5.跟進關懷,福音策略
受助對象裡,開始有人對信仰有興趣,願意聆聽教會分享福音,也陸續成為幸福小組的Best,而林宏修也強調,若對方沒有興趣,教會也不勉強,而是繼續維持關係、瞭解需要,協助申請社會或政府的資源。
他說:「讓他(受助戶)知道有人願意(持續)幫助他。」教會也擴展了對「福音朋友」的看見,例如:響應善款的親友、一同前往關懷的村里長等,因助人而連結起許多民意代表、政府官員,個個都是「Best」!
他分享,教會走出來,結合社區發揮影響力,不管各教會如何運用恩賜,重要的是:讓人知道「教會可以幫忙、教會願意幫忙。」
而政府陸續聽聞見證後,越發期待的不是教會的錢,而是教會的「人」;即使並非人人有社工背景,但「滿有愛心」已被肯定,過去,公家單位多將「曝險少年」送往宮廟暫置,如今,更盼教會前來陪伴。
受助對象就是Best!視他們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去(2022)年,雲林斗六福氣教會開啟「雲林520」的異象,盼望在地20鄉鎮都有5個小組,剛好連結上「攜手愛無限」計畫,楊若梅說:「好像有一個(神的)引導、一個策略。」
因而,同工參與計劃所抱持的心態,就是把所有名單上的受助對象當做Best!她說:「那意味著(他們)就是寶貝,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辦活動時,同工們充滿了喜樂的盼望,也經歷神使籌備過程萬事互相效力,舉例:當跟鄉鎮首長洽談時,對方不僅十分願意借禮堂,還協助整理名單、通知受助戶等,貼心與誠意十足。
受助對象來到聚會時,也因溫暖平安的氛圍敞開心胸,進入精心時刻後,很多人被神的愛觸摸,同工準備恩典卡作分享及禱告,人與人間不僅距離拉近,對方也深刻感受到耶穌進入內心。
楊若梅感動地說:「所以他們都哭了,很多人哭到不好意思,哭到一直抱歉,那是忍不住的,淚水就一直留下來了。」並說:「我相信,這是神很喜悅的一份福音的工作。」
幫補不分城鄉,耶穌基督的恩典流通肢體間
一瓶所剩不多的果汁,人會看到什麼?是剩下的一點點,還是有很多空間?陳慰凡傳道分享,即使是地處偏鄉的小教會,仍可因計畫經歷神透過肢體供應的豐富。
當石龜溪教會承接時,就有不認識的人匯了50張禮券的奉獻。過去,教會曾荒廢二十幾年,如今聖誕節卻得以搭起美麗的棚子與舞臺,並與受助對象享用一頓豐盛大餐,見證了耶穌基督的恩典。
他也分享,透過攜手愛無限的機會走入社區,看到很多家庭很努力地在角落生活著,而接觸教會成為了他們的盼望,人們願意接待牧者探訪,相信此舉也是接待了耶穌。
他感謝計畫過程,獲得眾教會的代禱與關懷,「雖然很難,但這一瓶半滿的水,我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