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瑪拉基書》為舊約的最後一卷書,以主和施洗約翰將臨的戲劇性預言為總結。(圖 / shutterstock)

《瑪拉基書》為舊約的最後一卷書,以主和施洗約翰將臨的戲劇性預言為總結。此卷書中的55節經文,有47節都是「神說的」,這是所有先知書中比重最高的;也是,唯一用「審判」作結束的先知書。若想讀懂其中的內容精意,那找到一本好的工具書實則非常重要。

 

《一眼看懂聖經》由「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作者魏肯生(Bruce Wilkinson)、鮑肯尼(Kenneth Boa),將聖經中66卷書的簡介、概論和重要信息,搭配圖表來幫助讀者可以秒懂聖經真理。書中關於《瑪拉基書》則提到,該卷書標示著「舊約預言的結束」,以及「開啟新舊約之間四百年的沉默」。

雖以色列信仰已了無生氣,神卻仍持續愛著他們

《瑪拉基書》據內証資料推測出應是寫於波斯統治以色列時期(主前539–333年)。瑪拉基是尼希米時代的先知,當時的百姓中有腐敗的祭司、邪惡的行徑,他們的問題有假冒為善、不忠貞、與外族通婚、離婚、虛假敬拜與傲慢自大。當時整個國家罪惡深重,「神的話語」對百姓竟毫無影響力。神保持沉默達四百年之久,直到「施洗約翰」來到,神才再度透過先知向祂的百姓發聲。

 

第二聖殿是主前516年所羅巴伯重建。證據顯示,奉獻系統設立多年之後,歸回建殿的熱情已過,祭司漸漸感到厭倦,以致於腐敗侵入系統中。腐敗的祭司,忽略什一奉獻與供物。

 

當時,以色列的現況是「國家弱小」、「社會上的欺壓不斷」,導致國人對上帝的崇拜難免冷淡,甚至懷疑起「上帝愛我」這個信息。

 

主前444年,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牆,是在以斯拉歸回與改革13年後。後來尼希米在主前432年回到波斯,又在主前425年回到巴勒斯坦,著手處理《瑪拉基書》描述的罪行。由此看來,瑪拉基在宣講神啟示信息時,似乎是尼希米不在的主前432–425年間。

 

在《瑪拉基書》的預言中,「與神的對話」有如一聲呼籲,突破了以色列不信、失望與灰心的障礙。

 

當時,哈該與撒迦利亞的先知預言尚未應驗,應許的興旺時刻尚未來到,使他們開始質疑「神的供應」,以致信心不自覺地落入憤世嫉俗。在此道德與宗教的污染中,顯明他們普遍認為「服事耶和華」不值得。但神啟示,儘管以色列的信仰了無生氣,祂卻仍持續愛著以色列。

 

瑪拉基呼籲,百姓與祭司不要再認為他們沒有蒙福是因為「耶和華不關心他們」,實則是因「他們自己的妥協與不順服」。只要,願意悔改,帶著真心歸向神,阻擋神祝福水流的障礙就會被挪開。他提醒百姓,那「報應的日子」確實會來到,屆時「神會審判義人與惡人」。

 

對冷淡後退者的呼籲

《瑪拉基書》的「關鍵字」是,對「冷淡後退者」的呼籲。

 

當時,以色列仍被波斯統治,歸回的歡欣已淡化,聖殿的敬拜也漸漸形式化,早已不像上帝應許的「彌賽亞國度」了。那時,猶太人埋怨耶和華不公義,祂反駁並應許「施行公義」。

 

你們用言語煩瑣耶和華,你們還說:「我們在何事上煩瑣他呢?」因為你們說:「凡行惡的,耶和華眼看為善,並且他喜悅他們」;或說:「公義的 神在哪裡呢?」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拉基書2:17–3:1

 

實際上,耶和華的心意是,祂要祂的子民「記念律法」;同時,也預言在「耶和華的日子」臨到以前,祂要差遣先知以利亞來,使人心改變,免得遍地受詛咒。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4:5-6

  • news-details
  • 施洗約翰應驗了「先知以利亞」出現的預言是真實的。(圖 / shutterstock)

施洗約翰的到來,劃破了四百年先知啟示的沉默

舊約的最後一卷書《瑪拉基書》,以主和施洗約翰將臨的戲劇性預言為總結。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

 

四百年後,在曠野有人喊著說:「預備主的道。」劃開了先知啟示的漫長沉默,以色列人聞聲蜂擁向約旦河。瑪拉基書3-4章,紀錄了彌賽亞與祂的先鋒將來到「在主面前開路」。施洗約翰應驗了這個預言,「先知以利亞」出現的預言是真實的。

 

《瑪拉基書》為舊約下了合適的結論

《瑪拉基書》的結構建立在神對祂的百姓「控訴『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與人人對神反問『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了祢的供物呢?』「駁斥『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的循環模式。

 

《瑪拉基書》55節經文中,有47節都是「神說的」,這是所有先知書中比重最高的;也是,唯一用「審判」作結束的先知書。這也就是說,《瑪拉基書》為舊約下了合適的結論,強調有罪之人的光景,預告神在將要來臨的彌賽亞工作中,提供解決的方案。

 

《瑪拉基書》探討的三大重點:

 

(1)該國的特權

以色列人未能見到神愛他們。他們捲進現今的問題,因而忘記神在過去多麼厚待他們。

 

(2)該國的污穢

祭司不尊敬神的名,他們在供物上的貪婪,將有病、有瑕痴的動物獻在祭壇上。他們尊重波斯的省長,更甚於永活的神。神收回對他們的祝福,是因為他們不順服神的約,也不認真教導百姓。

 

百姓所受的指責,是因他們離棄了年少所娶的妻,去與外邦女子結婚。回應了神公義的質疑後,他們接受「彌賽亞要來的應許」以及「祂將帶來審判的警告」。

 

百姓奪取神的「什一奉獻」與「當獻給祂的供物」,但只要他們把神放在首位,神就預備了豐富的福份給他們。

 

(3)神對該國的應許

耶和華向祂的百姓保證,時候將到,惡人將被審判,那些敬畏祂的人將蒙福。「耶和華的日子」將會顯明,事奉神並不徒然。

 

當時,以色列百姓對神感到失望,而懷疑服事神的價值為何。導致,他們外在的態度變成是「機械化地行禮如儀」,進行「空洞的儀式」,在什一奉獻與當獻的供物上欺騙,對神的道德與禮儀律法粗心冷淡。而祭司腐敗與行徑邪惡,靈性又不佳,也讓人懷疑,他們何以不蒙神賜福。

 

但即便,他們暗地的悖逆神也對神的認知越來越模糊,以「物質主義」與「形式主義」為常態;然而,耶和華依然愛祂的百姓,再度將祂的恩典延及所有謙卑歸向祂的人。

 

總結,《瑪拉基書》以痛心的字眼「咒詛」結束。雖神的百姓最終因「偶像」受咒詛,以色列的歷史卻少有「屬靈」的進展。他們罪惡雖大而多,因而,對將來彌賽亞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