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敦,你的宣教之路現在怎樣了?」親戚隨口一句話,頓時驚醒曾彥敦!曾經懷抱熱情要做醫療宣教,甚至考醫學院就是為了幫助他人、為主傳福音,怎麼剛當上主治醫師不久,就忘記這件事了?
於是他重拾夢想、付諸實行;近期疫情期間,擔任醫護人員的他,身兼高雄榮總醫務團契主席,持續在病房延續福音使命,深感:「上帝把我們放在這裡,沒有什麼事可以攔阻神的作為!」
「明天也許就無法見到患者了...」醫者心腸傳福音
高雄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高榮)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彥敦,以治療乳癌為主,因此患者多為女性。為何會選擇「乳房外科」?曾彥敦的原因很單純:因為選科時,剛好院內乳房外科醫師離職,院方需要人,他便答應承接了。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曾彥敦表示,患者在得知罹患乳癌時往往會很緊張,但如今藥物進步,有較高機會治癒或控制好病情。
因此,醫生更需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提升她們持續回診追蹤和拿藥的意願,才有助於管控病情、不惡化。
「所以我希望每次妳來(病患來),就像見到朋友,比較沒有壓力、能減輕她們的壓力。」渾身散發真誠平和的曾彥敦,有一張親和力十足的娃娃臉,他淡淡笑著說,「也許上帝把我擺在對的位置,能讓她們(患者)感受到溫暖。」
身為基督徒的他,平時看診雖不會刻意提及信仰,但曾為幾個認識多年,或已進入末期的病患禱告。
他曾坦白告訴對方,「老實說,有些事情是我(醫生)無法決定的,但我們可以把它交給神。」而多數病人樂意接受醫生為她們禱告;若有機會,他會抓緊時間分享救恩的信息,並帶領決志禱告。
「因為生命稍縱即逝,可能明天我就無法跟她講話了,一個星期後她就走了,我的心裡對她們也很不捨。」看多生離死別的曾彥敦,感歎拯救靈魂的急迫性。
因著擁有特別的信仰,成就一個特別的醫生
曾彥敦從退伍後來到高榮,便參加高榮醫務團契的聚會和服事至今,現也擔任該團契主席,以及高榮團隊近年成立之「榮恩基督教醫療傳道會」理事長。
為何如此委身於祈禱室?他說,「我剛進職場的時候,常搞不清楚方向,團契的師長會來關心我。」
看似簡單的理由,對一個職場新人的幫助卻如此真實。
父母的信仰傳承,為子孫帶來深遠益處
回顧曾彥敦的信仰歷程,他是第二代基督徒,在父母的引導下,從小於教會長大。高中讀建國中學,期間參加校園團契,於一次冬令營時深刻感受到:「上帝愛我,因為祂讓我有機會成長在基督教家庭——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長大。」
連續5天的營會,每天禱告時他皆不住落淚。曾彥敦笑著回憶,在這之前,其牧師曾形容他這個小孩看起來「沒有什麼感情」,所以那次會一直哭,算是頗特別的狀況。
因此營會結束後,曾彥敦就去找牧師分享此事,牧師告訴他,這是上帝親自動工,為要明確讓他知道:這位神不只是「他的父母的神」,更是他自己的神!
為了幫助人,開始苦讀考醫科,卻一度忘記初衷
升高三那年,他看到九二一大地震新聞中,許多受災者需要幫助,便生出「想當醫生」的志願,也希望參與醫療宣教。對此父母沒有意見,完全尊重兒子的想法。
自此他開始認真念書,最後分數能夠錄取國防醫學院。然而這時,曾彥敦卻動搖了,看著比預期還低的分數,使他開始思考:要不要乾脆去讀台大理工科?畢竟「台大」光環在世人眼中,具有頗大的吸引力。
但父親適時提醒他:「不對啊,你辛苦準備考試,是要回應夢想,在醫療方面服事的。」他才猛然驚覺:「對對對!我差點忘記了!」
他坦言,之所以會選擇國防醫學院,學費相較其他私立學校醫學院低,是一大考量;不過一進去學校就得先剃光頭,到陸軍官校受訓2個月,如今回頭看,也是上帝在磨練他的心志並再次破碎老我。
團契學長姐的重要性
讀醫學的過程也歷經許多挫折,「我常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書讀不進去,常常差點被當…」但當他內心徬徨無助時,國防醫學院的校園團契,帶給他很大的幫助!
團契裡的學長姊分享了許多經驗,給予他很大的穩定力量;後來曾彥敦也當上團契主席,換他去幫助學弟妹們,彼此教學相長。
大學六年級去醫院實習,第一年甫到外傷科,曾彥敦就被派去縫病人傷口,對毫無經驗的實習醫生而言,無疑是極大的震撼教育。
曾彥敦回憶那時,「晚上只剩我一個人值班,當時真的很震撼,因為我一直想去醫院(開始動手操作),到了才發現這麼恐怖,腦袋空空的...」
而此際,醫院的基督徒團契再次成為他極大幫助,主內兄姊實際的協助,使他能較快適應醫院環境;如今「問題十之八九都已見過」的他,也成為後輩的幫助。
「你的宣教之路現在怎樣了?」一語驚醒夢中人
而曾彥敦會選擇「外科」,也跟學生時代的夢想有關。
他認為既然想做醫療宣教,在偏遠地區服事時,「外科」應是最直接、最快派上用場的技能!他解釋,「書可以慢慢念,但不(趁年輕)學開刀,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但當他升主治醫師一、兩年後,有一次家族聚會時,大姨子(太太的姐姐)不經意問:「小敦,你的宣教之路現在怎樣了?」他頓然語塞,開始反思自己從學生時代到住院醫師時,還熱血沸騰地要參與宣教事奉,怎麼一轉換成主治醫師,卻忘掉起初的愛心了?
巧的是,不久後曾彥敦便收到浸信會聯會將前往尼泊爾震災重建的資訊,正好他學生時期也曾到該國做交換學生,因此與家人溝通後,就決定加入醫療團,動身前往尼泊爾短宣。
團隊中有內科和小兒科醫師,他的加入補齊了「一般外科」的任務,患者所有疑難雜症都可以得到處理。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一路顛簸上山,到了一個極少接觸外界和受援助的村落義診一週,並於當地舉辦福音佈道會。
醫院基督徒的獨特使命
平時在醫院上班時,曾彥敦會跟高榮醫務團契成員一起到病房探訪、為對方禱告。
疫情期間,宗教團體的志工無法進入,身為醫護人員的基督徒卻仍能穿梭於病房,此時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不僅醫治病患的身體,更肩負福音使者的任務!
「上帝把我們放在這裡,沒有什麼事可以攔阻神的作為!」曾彥敦舉例,幾週前高榮祈禱室接到教會委託,有會友住在加護病房,一位基督徒眼科醫師成員便帶著另一名主內實習醫生,去為此人禱告,後來對方也順利康復!
但,醫護人員行程忙碌,如何抽得出時間,做這些工作以外的事奉?曾彥敦以一貫淡定的口吻分享,雖然工作忙碌,但會利用休息時間去探訪,若真有心也並非完全做不到,畢竟,「為上帝做就不累!」
如今擔任「榮恩基督教醫療傳道會」理事長,曾彥敦解釋,此協會由一群多年委身於高雄榮總志工隊和祈禱室的基督徒創立,主要負責兩大項目:志工隊及醫務團契,前者如舉辦課程、病房探訪等,後者著重牧養醫院內的基督徒和慕道友。
對於榮恩傳道會,他謙虛表示,「感謝主,其實我沒出什麼力,是其他同工完成了許多事。」
近期7月15日晚間「高雄市榮恩基督教醫療傳道會」將於高雄市音樂館,舉辦「讓愛散播出去-榮耀愛心音樂會」,由一群具音樂長才的基督徒演奏包含詩歌在內的曲目,並將門票所得全數捐助供社會福利使用,邀請大家參加。
信仰與醫療工作的關聯:100%!
近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仍居高不下,曾彥敦身為醫護人員,是否有遇到特別大的困難點?
他表示,因醫院內管控嚴格,且今年以輕症居多,反而沒這麼擔心;不過有些乳癌患者因此需要隔離在家,無法來拿藥或打標靶治療,常接到這類電話詢問時,他會告訴對方:「好好休息一個星期,現在身上有病毒也不適合打,等確定陰性再回來醫院即可。」
此外,曾彥敦也需要到「確診病房」輪班,在裡面「關」一個星期。
他講解,一般新冠輕症病患在家休息即可,但有些人有迫切的就醫需求,如罹患闌尾炎、特殊狀況須吊點滴…等,需要住院,便會安排至「確診病房」。值班的醫生主要處理內外科的狀況,故照顧過程不複雜,對此他的內心也有平安,心態上想像自己是「出國一週」即可。
對於有些醫護人員的小孩會被歧視的狀況,曾彥敦淡淡笑道,還真的曾聽說兒子念的學校,有同學曾說這類話,不過他們全班有一半以上的父母都在高榮工作,所以醫護人員之子並不是特例,他也跟孩子說:若遇到這類狀況「笑一笑就好」。
因妻子也是基督徒,曾彥敦深知從小培養孩子信仰的重要性,因此也會要求孩子「時間到了就要乖乖坐在椅子上聽牧師講道」,奠定習慣、把時間分別為聖,就像他從小因著父母對信仰傳承的堅持,如今人生深感獲益。
訪談最後,記者詢問曾彥敦醫師:為什麼對這麼多事,能如此淡定看待?
他立刻答:「百分之百跟信仰有關!」自小在教會浸泡,長期下來,基督信仰帶給他心中很大的平安和喜樂。
因深知不管好事壞事,即使再糟糕的處境,掌權的都是上帝,祂都同在,且已預備夠用的恩典,使人能夠承受!所以遇到事情就勇敢面對,畢竟,「開心或不開心都是一天!」曾彥敦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