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建築百景之一,座落台東縣成功鎮阿美族部落的宜灣長老教會,因深具建築特色,已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類文化資產,目前由台東博愛長老教會林碧玉牧師兼任牧者。這座從福音卡片中走出來的教堂,成為上帝對原住民部落最美的祝福。

有面子沒裡子 卡片教堂的美麗與哀愁

宜灣卡片教堂。      (照片提供/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宜灣長老教會的正面造型,由哥德式高聳尖塔搭配拱門圖案組成,大門兩側刻有天使浮雕,整體造型透露著可愛的卡通感;除了這個很像卡片中設計的門面外,教堂後方的主體建築,卻是簡單的白色磚造平房。由於前後大異其趣,因此當地居民戲稱這座教堂「有面子沒裡子」,鎮公所員工更暱稱它為「卡片教堂」。

宜灣長老教會於設立於1951年,初期以竹竿茅草搭建;1951年改建為木造茅草的禮拜堂,但在1974年一場颱風中被吹毀。

林碧玉牧師表示,早期外國傳教士來到宜灣,會分送印有教堂圖案的卡片給當地居民,當會友決定重建後,族人賴明德弟兄突發奇想,他按照從前收到的卡片樣式繪製教堂設計圖,最後由會友一磚一瓦親手打造完成,展現居民同心協力的精神,讓卡片教堂成為原民部落中的異國風景。

展現人文精神 設計大師蕭青陽也著迷

由於早期東海岸沿線資源缺乏,外國傳教士早在政府關注之前就進入當地偏遠山區,因此教會林立,成功鎮也不例外。近年旅遊業蓬勃發展,加上網路資訊發達,卡片教堂的特殊建築風貌,早已廣為流傳,甚至被不少旅遊達人推薦為台東必遊景點。

曾榮獲葛萊美獎的設計大師蕭青陽,在2011年受邀前往成功鎮時,也被卡片教堂的外型所吸引。蕭青陽表示,第一眼看見它覺得好可愛,但在了解它的歷史人文背景後,更深深著迷,它的風采來自原住民對信仰、對部落傳達的情感,即使生活困苦,也以樂觀幽默的心態面對。

7排座椅 台11線的純樸信仰

宜灣教會僅存的12位高齡信徒。      (照片提供/宜灣長老教會)

位於台11線沿岸的宜灣部落,因年輕人口外移,住民多為老年人。林碧玉牧師本身就是部落族人,在此兼牧三年多,以阿美族母語講道。她表示,在故鄉服事沒有太大困難,反而多了一份親切感,盼望用平安喜樂的信仰陪伴長輩們,這也是她的使命。

卡片教堂超迷你,堂內僅有7排座椅和1台老風琴,會友人數只有12人,年紀都已超過70歲,除了週日早上8至9點的主日時間,平日無人留守。

「教會平日大門都沒有上鎖,歡迎前來部落的遊客自行入內參觀。」林碧玉希望透過卡片教堂,吸引更多人認識上帝,讓卡片教堂成為福音傳遞的管道。

【教會小檔案】

  • 教會名稱: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 建立日期:1951年
  • 兼任牧者:林碧玉牧師
  • 是否開放參觀:是
  • 連絡方式:089-871146
  • 教會地址:台東縣成功鎮宜灣路10鄰17號【Map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