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前教授劉忠明。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前教授劉忠明。 (照片提供/劉忠明)

許多退休者最害怕「待在家裡無所事事」,但那必然不是剛從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退休的劉忠明教授,他不用擔心悶,反而是要考慮如何妥善使用時間。

「要懂得向邀請說不!」他認為需要選擇有興趣及有能力的,否則會應接不暇。

「退休後跟以往一個最大不同,是沒了學校的辦公室,但以往做的義工繼續。」雖已達耳順之年,但他說話清晰有力、行動敏捷,完全沒有疲態。

劉教授既有精神、也有時間,還有心志從事不同的義工,包括香港福音證主協會董事會主席、國際福音證主協會董事會主席,中國神學研究院董事,播道會恩福堂馬鞍山分堂堂委等。

該如何經營精彩的退休生活?請退休的管理學系教授分享,再好不過。

時間完全是自己控制

原本,劉教授可以在學校多任職數年,但他沒有留下來,也沒有找另一份正職或兼職,免除工作的綑綁,使自己能完全掌控時間,做各項自己想做、有能力又是專長的事,如:參與基督徒閱讀習慣問卷調查2016的研究。

退休後,他也有更多機會做家務,如:買菜煮飯,而且也開始運動,會刻意捨棄坐車,改為走路,或不像以往為了趕時間而走捷徑,而是繞道而行,愜意享受生活。

退休的4點注意事項

他也為準備退休人士提出4點注意事項,包括:1)找到工作後之外個人價值和定位;2)了解自己的恩賜,可以服事別人;3)保持健康身體;4)要有穩定的財政。

以上為退休後的最佳狀態,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到,遇到困難時除了向家人傾訴,弟兄姊妹的扶持鼓勵也不可或缺。

「支援系統很重要,若一直待在家裡胡思亂想是不好的,所以平常要多去教會,有弟兄姊妹可以分享。」

教會中常有不少長輩,也不怕找不到年紀、背景類似的弟兄姊妹,像在劉教授的教會,就有一個五十五歲至六十多歲的長者團契,他們可能是準備退休,或者剛剛退休的人,若有心理壓力,或因不適應而煩惱,就能彼此扶持鼓勵。

劉教授除了從其談吐和走路,讓人感到活力以外,採訪期間的笑容也值得一讚,相信他是在享受人生:既可以控制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可以做義工為主為人服務,避免「等食」、「等瞓(睡)」、「等屙(如廁)」和「等死」的苦況。

剛退休的劉忠明與學生們合照。

剛退休的劉忠明與學生們合照。 (照片提供/劉忠明)

▌HOT!!! 本周超熱門 ▌

前同運人士張維破解:挺同婚團體稱專法為「歧視」,是一種極端手段

現場最新》全台近20萬人!全民大隊接力!家長、原民、宗教界、各行各業代表合一吶喊同樣價值

從醫生觀點 看11點有關同性戀者的數據

【張振華專欄】給同性戀朋友的一封道歉信

美國同二代現身說法:不管你的性傾向為何,你的孩子都有擁有父母的權利

 

【為今日報臉書按讚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手機立即加入:(點我)
● 掃行動條碼: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