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伊甸基金會志工進入災區各鄉里間進行服務工作。      (照片提供/伊甸基金會南區服務處)

地方小教會因資源、人力有限,事工推展上容易有單打獨鬥的無力感,但藉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長期耕耘高屏地區發展出的「區域治理模式」,教會不僅得在風災發生時藉「雙福資源平台」順暢整合、分配「福利」資源,更與伊甸並肩合作,進行第一線關懷,獲得「福音」事工一大助力。

枋佳資源平台 八八風災後應運而生

自1996年起,伊甸南區服務處同工開始進入各區聯禱會,透過連結教會牧者及相關社福單位,整合「雙福」資源。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高屏地區時,內政部委託伊甸基金會成立「枋寮生活重建服務中心」,伊甸基金會便延續之前的連結,進一步整合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地區四個鄉鎮的教會及相關社福機構,建立「枋佳資源平台」的福利網絡。

資源平台成立後,不僅避免各地資源大量湧入災區時,發生資源分配重疊、供需不均的現象,更團結福音、福利機構,一同為弱勢關懷服務的異象效力。伊甸高屏島區區長林美專表示,南部許多地方小教會往往礙於人力、財力、能力不足,無法完全發揮教會功能,藉著資源平台中類似初代教會「凡物公用」的模式,教會界得以共享資源;而世界展望會、伊甸基金會等福利機構除統合資源,協助申請國家經費,解決財務需求,也擔任幫助教會培養社福專業能力、人力的重要角色。

區域治理模式 「福利」為「福音」開路

伊甸基金會工作人員在災區從事家戶需要統計。      (照片提供/伊甸基金會南區服務處)

除解決資源上的匱乏,社福單位也像是福音機構、教會的引路者。以八八風災為例,便是由具政府指定負責高屏災區的伊甸基金會打頭陣,帶領教會接觸當地弱勢居民,待關係建立後,再由教會進一步跟進。

伊甸基金會協助下,各區教會得以在風災中掌握供需資訊、人財資源,展開災區關懷事工。老人、社區關懷事工方面,教會透過家庭訪視、就醫接送、資源轉介等服務,與居民建立互助互信關係,進而領人歸主;兒童事工方面,伊甸則協助教會建立課後輔導班、獎學金制度等,並藉「青蔥計畫」、國家經費申請,補足兒少事工龐大的資源需求。

伊甸基金會在屏東災區成立的枋佳資源平台,促成了近萬人參加的「佳冬之夜」。      (照片提供/伊甸基金會南區服務處)

在「雙福」合作下,許多教會在過去2、3年中經歷教會人數與人力的增長,許多原本將牧師拒於門外的居民,如今踏入教會,穩定參與崇拜,有些原本以老人居多的教會也有年輕化的趨勢。2010年1月,待時機成熟後,枋佳資源平台更舉辦「佳冬之夜年終晚會」,吸引當地8000多人聽到當晚的福音信息。

林美專表示,伊甸一直期盼除提供肉身的福利外,也能藉福音滿足屬靈層次的需要,使短暫的福利進而帶出價值永存的福音。未來,除將延續高屏區的「雙福資源平台」至其他區域,更希望將「區域治理模式」推廣至全台。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