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天下的父母都認為對孩子有養育和管教的責任,所以當孩子吃的少,父母就焦慮不安,之後採取強迫或利誘的方式,讓孩子吃到父母預期的量。若效果依然不佳,則認定孩子有病且要求醫師用藥。如此的結果是孩子過度餵食造成肥胖,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拒食或厭食,偏食等。

 

更嚴重的是吃一堆對未來不知有何影響的藥,和學會脅迫父母。如何避免走入這種惡果?唯有尊重,信任和用心陪伴才可以避免這種養育的問題。

 

至於管教,其複雜性更高。父母經常以自己的想法、標準來管教孩子,定下很多的條例來要求孩子來達到自己的期望,但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因為寵愛,經常破壞或修訂原先所訂定的法律,使得父母的誠信蕩然無存,這又如何管教孩子?管與不管之間的分寸,實在很難拿捏。不過尊重,信任和用心陪伴依然是最好的政策。

 

希伯來書 第十二章「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

 

這教導我們孩子必須要管教,但勿以己意管教孩子,更不可隨意管教。尊重孩子的發展特性,人格特質,訂定可執行的規矩,嚴格施行絕不妥協。建立彼此信任的心,付代價陪伴,則管教就不困難。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