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之前我的回應都是想要解決他「自殺的行為」,而非同理他「這個人」。「目標導向」跟「關係導向」的處理方式就是這麼的不同...

「自殺的人想要結束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痛苦。」

 

阿國談自殺心理

時間回到很多年前,當我還在帶領青少年時,聚會中來了一個青少年。他習慣坐在最後一排椅子、表情憂鬱、頭常低下,看起來很退縮。

 

後來透過他的父母才了解他有相當嚴重的憂鬱傾向,也曾自殺未遂過多次。

 

起初我關心他時,我不時地會問起:「你為什麼要自殺呢?難道這樣不痛嗎?」、「你這樣做,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親會很傷心難過呢?」、「生命如此寶貴,為何你不好好珍惜呢?」...諸如此類的話。

 

有一次,他聽完後突然蹦出一句話:「原來我讓父母這麼傷心,我太難搞了,倒不如去死一死好了!」我這才驚覺我之前的回應都是想要解決他「自殺的行為」,而非同理他「這個人」。

 

「目標導向」跟「關係導向」的處理方式就是這麼的不同。

 

甚至,為了更快達到目標,我在無形間操弄了他的情緒,帶給他更多的愧疚與自責。我真的感到很抱歉!

 

我跟神悔改,跟他道歉,也不斷地調整回應的方式。於是我與關懷同工花了更多時間為他禱告,也鼓勵他持續尋找外界更專業的協助,同時告訴他:「雖然你所面對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但我們會一直為你禱告,陪在你身邊。」

 

我感謝神!在之後的日子裡,他持續地進步,不斷地與神親近、對人敞開。在他進到教會約莫一年後,他已經完全沒有了自殺傾向,心理狀態大幅改善,甚至他之後也跟著關懷同工一起安慰、陪伴有自殺傾向的孩子。

 

當我看著他在台上帶敬拜時,我的心讚嘆主耶穌的作為,向天父獻上大大的感恩!然而,我也了解在社會中仍有許多人陷入在憂鬱、絕望的泥沼中無法自拔,只能發出嘶啞的呻吟,任由黑暗吞噬。

 

有自殺防治標語如此提醒:「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其實處在極度痛苦之中的人,就是早已無力面對問題,才會想要自殺不是嗎?難道他還不知道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嗎?

 

自殺當然不能解決問題,但他有更好的選擇嗎?
其實,自殺的人想要結束的並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痛苦。反過來說,就是因為當事人是如此看重自己的生命,才會想要以結束生命的極端方式,來告訴眾人:「我承受的痛苦是如此地巨大!」

 

對我來說,自殺的人是以自殺作為一種無聲的抗議。抗議世界的殘酷、對不公義的憤怒、對人性的失望...

 

願我們都能更多健康起來,成為這世界「更好的選擇」!雖然我們能做的很有限,但我們不能不做...願我們一起以同理取代同情,以陪伴取代旁觀、以禱告取代嘮叨,讓耶穌的愛流入更多受傷、破碎的生命。

author

陳思國

基督教書房暢銷書作家,著有《被翻轉的男孩》、《醉在聖靈裡》、《內室禱告手冊》,致力於各處巡迴講道,同時推廣內室禱告與聖靈權能事奉的操練,現為神國翻轉教會主責傳道。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