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生命末了的最大追求,就是身心靈都得平安的走完最後一哩路。(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作家瓊瑤日前選擇於自宅輕生,臨別遺言中她已「翩然的去了」,並描述此舉是讓自己「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此話一出,引起正反兩方諸多討論。

 

其中,憂心造成滑坡效應者無不積極提醒。如文壇中就接連有作家發聲,表示要「逆風」指出,「選擇自死,必有因由……不是結束生命便可翩然離去...生命有它深邃的意義。」以及「生老病死屬自然法則,只有順任自然,應時而生,順理而死,所謂安時處順,才見智慧。」

 

對此,我們當抱持的看法是?

翩然而逝的省思

長年站在臨床第一線,擁有充分安寧緩和醫療照顧經驗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林盈利提醒:「身心靈都得平安,才是人生最後一哩路最好的風景。

 

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需在病痛症狀得到控制、能肯定自我且沒有遺憾,與重要他者亦都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四道方能達成。

 

這些課題不見得單憑己力就能逐一完成,藉由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關懷師等不同專業組成的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將有機會成為幫助,不只是找到生命的平安,甚或也可能在解除受苦的情況下,讓生命有再多活一段的可能性。

  • news-details
  • 彰基的安寧緩和醫療工作自民國82年開始啟動,致力為末期病人提供身心靈皆得安適的照顧與陪伴。(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到末了,更要身心靈皆得平安

4日下午,彰化基督教醫院安寧緩和療護科照護團隊科主任林盈利醫師、病房護理長陳霹霞、院牧部主任肯當‧迪洛安牧師、關懷師力惠珍聯袂受訪,分享安寧緩和照顧的經驗與實例。

 

林盈利說明,若生命因疾病走到末期,安寧緩和醫療正是為病人與家屬所設計,改善臨終生活品質的緩解性與支持性醫療照顧,「安寧緩和醫療的核心精神,即是減輕或免除生理、心理與靈性的受苦狀態。」

 

談及生理、心理與靈性三面向,生理指的是身體發生疼痛、喘、睡不著、腸胃道不適、噁心嘔吐,或是無法安適等相關症狀;而心理層次則是病人對疾病的認知和感受,若無法接受生病不適或受困的狀態,將會在內心造成各種衝突或苦楚,最常見的是反覆詰問「為什麼生病的人是我?」

  • news-details
  • 林盈利醫師、陳霹霞護理長(左至右)。(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將臨生命接近末了階段,人們也常因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去,或是往昔曾因細故與家人親友發生爭執/誤會而留下遺憾,各種未知、後悔/遺憾的心情...也都讓人靈性不得平安。

 

對此,力惠珍補充,針對生命末期的靈性關顧,多會從生命回顧、經驗分享開始,從中梳理個人、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在盡可能多了解的狀況下,給與陪伴和傾聽。

 

縱然以台灣的信仰現況來看,基督徒在陪伴他人時,可能多數時候是陪「非基督徒」走過人生最後一段;但因著神,我們能知道靈性不只侷限於信仰,陪伴者可以帶著主的愛,來成為需要者即時的支持,只要願意聽對方說內心的不平安,甚至是對疾病的抱怨與疑惑,都能幫助人不再惶惑不安,甚至因著對話交流,開啟未信者願意進一步認識基督信仰的契機。

 

擔任院牧的肯當也提到,基督信仰講求的是全人照護,深知一個人的健康必須要包含生理、心理與靈性皆安適,三者如合成一股的繩子、牽一髮動全身。既是如此,在身、心都有照顧團隊中相應專業成員提供協助的情況下,帶著基督信仰投入的靈性關懷,就能貼切解答受助者:生命接下來要往哪去的疑惑「而在過程中,我們也都帶著尊重,若真有需要其他宗教資源的協助,照顧團隊也會幫忙轉介,重點是在陪伴對方的歷程,能讓他們獲得所需的靈性平安。」

  • news-details
  • 力惠珍關懷師、肯當‧迪洛安牧師(左至右)。(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不再受苦、不留遺憾的道別

照顧團隊分享近期照顧案例,見證團隊共照的全人照顧,將能讓人帶著滿足與安心,好好走完生命最後一哩路。

 

肯當提到,前一陣子安寧緩和病房入住了一位已在彰基服務40年的同工,縱然病況已到最末,本來心跳、血壓都在持續往下掉,卻因他的聽覺依舊靈敏,當他聽見有一群院內同仁特別來關心他、為他唱詩歌與禱告,圍繞陪伴在身邊,說也神奇,重要的生命徵象就因而逐一復甦,有一段時間達到穩定無虞的狀態。

 

陳霹霞表示,最近剛為鵬哥在安寧緩和病房的客廳區,舉辦了一場木雕創作的感恩回顧展。鵬哥同樣也是疾病末期病人,透過團隊照護,在協助緩解身體不適外,也慢慢陪他回顧過去、述說個人生命故事。

  • news-details
  • 照顧團隊為鵬哥舉辦木雕創作感恩回顧展。(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鵬哥自認未達到好丈夫與好爸爸的標準,因著素來喜歡做木工、手藝好且成品不少,讓病房照顧團隊決定,幫他在病房一隅舉辦木雕展,除了讓鵬哥達成與人分享成果的心願,也藉著籌辦過程與展出期間,讓鵬哥有機會與兒子說說心底話,在離開前修復親子關係,能不帶遺憾地踏上另一段旅程。

 

此外,還有一位同樣已屆末期的中年大姊,總掛心著沒能看到女兒出嫁的樣貌,病房同工在聽聞消息後,僅用兩天時間就幫忙規劃了簡易的結婚禮堂,從佈置,到新郎新娘登場、拜別父母與交換戒指的儀式一樣不少,讓媽媽與新人在牧師見證下完成婚禮。

 

林盈利說,雖然這對新人正式的婚禮會在本(12)月擇期舉辦,但大姊的狀況確實不好,已在月初就又再次住院,很可能無法參加婚禮,樂見照護團隊的貼心,讓病人少去一項人生遺憾。

  • news-details
  • 在團隊的幫助下,已至末期的中年大姊能一圓心願,看女兒出嫁。(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 news-details
  • 就算只是簡易的小型婚禮,在眾人見證與祝福中,讓病人能不抱遺憾的放下心中牽掛。(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目前除了讓人以住院方式接受安寧緩和醫療,衛福部也順應末期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致力於居家安寧之推動,讓病人有尊嚴、沒有遺憾的走到生命終點。

 

彰基亦響應此政策,常年投入居家安寧照顧的工作,以固定成員的多元專業共照團隊,定時前往需要居家安寧醫療的患者關心,並視其狀況因應,可提供轉銜住院服務;若患者情況有變,也可24小時全天候致電照顧團隊尋求幫助。

 

林盈利分享,彰基營養部退休主任的母親就是選擇居家安寧。這位婆婆已經是長期失智的狀態,選擇不放鼻胃管、不要過度的維生醫療,在家屬與醫護團隊緊密的配合下,婆婆已經長時間接受安寧照顧,將會以舒適且平安的狀態,自然地走向生命旅程的盡頭。

 

綜觀回顧曾參與照顧的案例,肯當表示,若照顧對象是基督徒,在信仰的幫助下,弟兄姊妹們並不恐懼面對死亡,因我們知道更美的盼望是在永恆的天家,我們所需做的,僅是全然將生命氣息交託在上主手上。

  • news-details
  • 陳穆寬總院長也非常重視安寧緩和醫療工作,因安寧病房是對重症臨終患者,能提供最好的身心靈及全人醫療照顧環境。(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而另一面來看,未信者雖對死亡與相關議題有較多顧忌,但因照顧團隊會善用陪伴技巧,去聆聽、認識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從中察覺讓被照顧者感到不安、失落的癥結,進而嘗試協助解決,以行動和言語表達出的同理,則有效安撫臨終階段者重拾內心平安。

 

「我們也都跟對方說,若你真的很無助徬徨的時候,也可以試著自己抓住神,用禱告的方式和上帝說說話。」

 

「印象很深刻,曾陪伴過一位民間信仰的末期病人,談話中他坦承的表示,『很不安,不知道將來要往哪裡去。』」肯當說,若有這樣的機會,不妨就帶著對方一起向神禱告,就如這位民眾在接受服事後,身心靈很明顯都得著安頓。

  • news-details
  • 彰基安寧緩和病房每年都會舉辦安寧追思會,邀請家屬一同齊聚、緬懷親人。(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安寧緩和醫療,安時處順、學會放手

安寧緩和醫療的全面性推動,可回溯自2014年,世界衛生大會(WHA)無異議通過一項決議,強烈呼籲全球各國將安寧緩和療護納入整體醫療,並加以強化。這一決議強調了安寧緩和療護在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福祉、舒適度和生命尊嚴方面的關鍵作用。

 

然而,隨著安寧療護的持續推動,陸續有病人願意即早表達醫療意願,在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方見證的情況下,於醫療機構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以保障自己在未來符合臨床條件時,在醫療選擇上的權益。

 

「也因此,從過去大家都不敢提這件事的狀況,慢慢地變成會有家屬或病人願意主動詢問,自己的狀況是否適用安寧緩和醫療。」陳霹霞說,隨著觀念改變,除了由患者及家屬方提出,醫療團隊也會視情況給予建議,讓生命在末期有更多不同選擇,能持續保有舒適與尊嚴。

 

林盈利也說,縱然到現在還會有家屬持救到底的意見,卻也大幅感受到民眾對安寧醫療的接受度有持續提升,「從過去只要提『我們是安寧團隊』就會直接遭到拒絕,到現在普遍都願意聽一下,了解後也都蠻願意改變觀念。」

  • news-details
  • 順應世界衛生大會的倡議,台灣也積極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圖/衛生福利部)

「也要提醒,選擇安寧療護絕非『不進行任何治療等待死亡』!」林盈利提醒,以正式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情況來說,僅在符合「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政府(衛福部)公告之疾病(目前公告有12種,多為罕見疾病。)」五種臨床條件下,醫療團隊會經過至少兩次評估與照會確認後,依照病人所表達「接受」或「拒絕」的意願,給予相對應的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就算已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填妥預立醫療決定書且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讓相關決定註記於健保卡、正式生效後,立書者也可應個人意願改變,重新諮商後修改意願書。

  • news-details
  • 照顧團隊向病人報佳音,希望向病人傳遞平安的好消息。(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因著身心靈都得平安,生命就得以「善終」走完最後一哩路,據此,肯當則以約翰福音14:1-7叮嚀,「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以信仰眼光來看,神已為我們做好預備,帶著這樣的盼望,願更多在面臨生命末期的人都能領受祝福,在最後的日子找到身心靈的平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