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韓國社會的憤慨高漲,為什麼? (圖 / shutterstocks)

據首爾大學市調,韓國社會近半數人(49.2%)長期處於情緒憤慨狀態,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感到嚴重憤慨。

 

韓國年輕人曾自嘲住在「地獄朝鮮」,負面情緒表現出強烈怨氣和不滿。韓國情緒危機爆發?信仰的力量正在「式微」嗎?

韓國首爾大學8月27日公布調查結果,針對全國1,024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社會中有近半數人(49.2%)長期處於情緒憤慨的狀態,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感到嚴重憤慨。並且,有高達60%的人曾出現輕生念頭,顯示出憤慨情緒對於個人心理健康的嚴重影響。

 

研究顯示,近半數人長期處於「분노 (憤怒)」狀態,主要原因來自,政治與政黨的道德低下與腐敗、政府作風不正或隱瞞錯誤、媒體的沉默及偏頗報導,以及公共安全不足而導致的重大事故等。

 

加上,南韓社會近年來頻頻傳出演藝人員輕生案件,南韓的整體自殺率統計不僅遠高於其他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甚至超越交通意外的致死率,這也是當地年輕人常自嘲住在「地獄朝鮮」的原因之一。

 

「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報導:今(2024)年1月至5月期間,韓國自殺人數年增10.1%

 

鑒於對社會百姓的不安及不滿,韓國除了處於「憤慨」,過去十年來,社會還興起帶動「YOLO哲學」蔚為主流,YOLO是「你只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的英文字母縮寫,意即,優先考慮及時行樂,而不是投資不確定的未來。

  • news-details
  • 過去十年來,社會還興起帶動「YOLO哲學」蔚為主流。(圖 / shutterstocks)

韓國社會的憤慨高漲,為什麼? 

韓國宣教士、台北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張漢業,出生於韓國,被揀選為神的僕人,成為韓國人與華人之間的橋樑。長期於台灣宣教的他,關注韓、台兩地社會情形,致力於華人教會的復興與成長。

 

根據近期對於韓國首爾大學調查的社會現象,他解釋,該結果顯示出韓國人長期處於憤慨狀態的「高漲情緒性反應」,其實有其民族性原因。

 

大韓民國歷史是朝鮮半島南、北分治後,南方政權的歷史。而古朝鮮是朝鮮半島最初的奴隸制國家,歷經不同時期戰亂、侵略、打壓,早期的蒙古入侵、日本逼迫,累積出許多民族仇恨,造成不少兩極化思想,好像非黑即白,無法融合。

 

對左派追隨共產主義的人,分散在社會各階層的人,對韓戰的認知有扭曲認知,導致兩黨政黨競爭非常嚴重,政黨政治不成熟,衍生出對韓國政治失望與憤怒。

 

加上不服輸的民族心理,人與人從小就必須競爭,從升學率、擠進大企業的生存率,隱藏著階級分明的壓力,無形中韓國人民滋長必須成功的好勝心,相對於不成功,人就衍生憂慮躁鬱,輕生率也是連年增多。

  • news-details
  • 左: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外的十字架。右:台北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張漢業。(圖/Jhcbs1019分享於維基百科、本報資料照)

信仰的力量正在「式微」?

過去,「基督教」是韓國安定社會力量之一,基督徒比例高,信徒活出耶穌的愛、愛鄰舍精神,人與人較為和善,多彼此互愛;而反觀,近代社會受到新時代思潮影響,張漢業分析表示:「網絡資訊不時披露大量『反基督教』、『反聖職人員』的思想或報導,社會對於教會的信任感大幅降低,媒體甚至把教會中負面軟弱的人性問題、異端教派思想都暴露出來,引發不少輿論反感 。

 

基督信仰中積極良善的影響力減弱,張漢業指出,教會屬靈權勢薄弱,反讓社會邪惡墮落的撒但謊言有機可趁,使年輕一代對於基督教產生諸多疑慮。

 

許多思潮正在分化社會,形成不同立場,缺乏融合氛圍的論述似乎「暗示著」人跟人之間必須爭競,升學率、企業錄取率、位階升級、薪資高低比較...等,無形中潛移默化造成社會不安,並貧富差距拉大,引發不同程度的憤慨、發怒、煩躁,加上韓國社會「體面文化」,處處為了面子,生活逞強,表裏不一時,一旦面對壓力重擔,就容易崩潰。

 

張漢業分析,人民不服輸的心理層次、民族情感、向著錢看齊時,人情味就降低很多,整體社會YOLO(及時行樂)的風潮,致年輕人從教會大量流失,越來越多人缺少一層教會保護網,離開神、離開生命泉源,少了安慰和引導的守望,當遇到無法挺過的挫折、困難時,則輕易趨向消極、悲觀。

 

進一步補充說明,以前的韓國大學生在進入校園時,接受福音、信主比例很高,學校團契、禱告多,青年愛主的榜樣也很多,自然而然就活出宣教生命,帶進很多學生信主。而事實上,經過疫情後,校園福音化真的變得非常困難。

 

整體社會氛圍不看重信仰,媒體貶低教會的神聖性,認為做基督徒沒有尊榮感,韓國年輕人信主的比例持續下滑。

 

呼籲台灣教會應警醒

張漢業長期關注台灣社會,觀察到目前的台灣基督教較類似「早年的」韓國,目前台灣教會聯合禱告、舉辦青年特會等,對於青年工作都做得不錯,然而,疫情衝擊是全世界的,年輕人流失比例也於疫後提高許多,宣教工作的確大不易。

 

從而呼籲教會牧者們,要將韓國下滑情形引以為戒,更多彼此代禱,研討學習如何將牧會政策往下關注並牧養,加強國高中生、大專生的心理素質,回復信仰的本質,用各樣智慧,將神自己、神的話更加豐豐富富做到下一代的生命中。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或作:當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以各樣的智慧),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

—歌羅西書3:16

張漢業提醒,人們的需要是什麼?年輕人真正的缺乏是什麼?「真的,我們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否則臺灣社會也是很快的,受到韓、日娛樂文化的衝擊,台灣年輕人也會有『流失率提高的危險』…。」

 

用青年的目光去面對青年的孩子,不是用成人的眼光,而是看見青年人真實的需要,Z世代、N時代、迎接AI時代,所必須面對的實際困擾或為難…興起眾人的禱告,復興這一代!」張漢業堅定說。

(基督教今日報關心您:若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真的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

 

(相關參考資料: crossingkoreatimesCNAChinatimes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