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行動30使徒中心張典齊牧師,鼓勵所有教會不要害怕碰到心理疾患患者。(圖/記者 董昀)

會友、慕道友出現心理疾患,是現在許多教會遇到的問題!

 

前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Act30行動30使徒中心張典齊牧師,在教會內牧養心理疾患患者經驗豐富,也幫助許多憂鬱症者得醫治,對此議題分享因應策略。

7月27日下午,中正區聯禱會牧者,於行動30使徒中心聚集,由張典齊牧師分享「教會遇到心理疾患的初步分辨與處理」。

 

重度憂鬱症患者,經歷神醫治大能!

張典齊指出,心理疾患範圍非常廣,現代人罹患機率高,教會一定會碰到。但不需要過度恐懼,因為,這些人可以得醫治,甚至能成為教會同工!

 

首先,張典齊分享教會會友的見證。

 

2003年,施苙萱收到噩耗:罹患一輩子都好不了的重度憂鬱症,她拜訪幾10位精神科醫生都未好轉,就連找乩童都毫無辦法。

 

有次,她夢中浮現「張典齊」三個字,因此找上這名醫生,並受邀至教會。施苙萱原以為,牧師加醫師的雙重身分,一定可以讓自己痊癒,但神卻是要藉此告訴她:不再依靠人,要依靠神

 

她至教會參加主日、小組,有次聽到教會詩歌時,已失去所有情緒的她,竟流下眼淚,之後,不僅靠神得醫治,還在教會擔任小組長,帶領許多憂鬱症患者好轉、信主。

 

張典齊回憶,施苙萱就診時,就醫病例厚厚一疊,狀況非常棘手,現今卻完全好轉。他藉此鼓勵,醫療並非萬能,但神無所不能,這個案例靠醫師都無法得救,卻可以靠神好轉

當教會遇到心理疾患患者怎麼辦?

談到實務應對方式。張典齊指出,「有些時候我們感覺新朋友『怪怪』的,卻不知道怪在哪裡?」

 

他分享,若新朋友看似異常,或弟兄姊妹出現與往常不同的反應,首先,教會可分辨是否出現精神、心理狀況。

 

這可從意識、言語、行為、情緒、知覺及思考這幾方面判斷,而以下狀況皆需特別留意:

 

說話量突然變多、變少,或內容與往常差異甚大;行為突然增加、減少、異常;情緒方面未受環境刺激,就出現極大變化;出現幻視、幻覺、幻聽等;思考非常負面或誇張。

 

教會初步判斷後,若有異常,一定要協助就醫,並分辨教會是否有能力與資源帶來幫助?或轉介其他管道?

 

有些教會設立諮商等資源,若沒有,也可運用本身就有的主日、小組及專業背景的會友協助

 

神的話語,會對身心靈帶來正面幫助,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參加聚會,例如,有些患者會出現激烈反應,甚至影響其他會友,可能較不適合,或需要有人全程陪伴、關懷。

 

小組肢體內彼此相愛的關係,也會帶來安慰與支持。若小組成員具有愛心,對心理疾患不會害怕與排斥,就非常鼓勵讓對方加入小組。對此,平時就可訓練小組關懷、陪伴的能力。

 

再來,也要了解對方需要什麼資源?

 

可詢問與患者最親近的家屬;陪伴對方就診,請教醫生教會要如何協助。或,諮詢有專業背景的會友,張典齊表示,未來恐出現更多心理疾患患者,盼神預備更多具此背景的基督徒。

 

張典齊相信,關懷心理疾患患者,是非常榮耀神的事情!且教會也有「本錢」可以幫助這樣的人。

  • news-details
  • 大多教會本身就有許多資源,可以幫助心理疾患患者。當然也要視教會自身需要及情況調整。(圖/shutterstock)

教會應對4對策

1.接納與包容:牧者與小組的關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2.協助就醫:很多病人沒有病識感,或因刻板印象拒絕就醫,教會可以積極幫助對方接受治療,並與醫生配合,囑咐患者遵行醫囑服藥、治療。

 

張典齊強調,許多疾病就醫後,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他補充,有些憂鬱症患者及家屬,會擔心藥物成癮,自行停藥,但這是錯誤迷思!憂鬱症藥物不會成癮,若拖延治療恐影響人格,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3.輔導:婚姻、心理等方面。

 

4.醫治釋放:許多心理疾患受自身個性,或過往記憶影響,透過醫治釋放,可觸及對方心靈深處,也釋放神醫治的能力。

 

最後,張典齊強調,未來社會壓力更大,一定會出現更多心理疾患的會友,因此,教會需有良好裝備,迎戰未來世代

  • news-details
  • 許多牧者都回應,教會遇到心理疾患患者,並為此齊心禱告(圖/記者董昀)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