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今(29)日上午,Radical瘋狂世代協會於新店行道會舉辦「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分析研討會,並由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擔任Q&A講員。(圖/記者黃睿慈)

來教會=很無聊?為何許多年輕人越來越不想來到教會?其實這是最大的誤解!

 

根據最新一份Radical瘋狂世代協會之統計數據指出,有近兩成的未信者是因「從來沒有被邀請過」而沒來教會;超過三成自認是「無神論者」的族群,會因為朋友的邀約進入教會;更令人驚訝的是,有「過半的年輕人」不會對教會反感!

 

張光偉牧師與柳子駿牧師分享各自教會青年牧區牧養經歷:「你的教會、小組要有黏著度,幫助年輕人建立歸屬感。」、「友誼式佈道,永遠不會過時,跟他們做朋友,太重要了!

今(29)日上午,Radical瘋狂世代協會於新店行道會舉辦「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分析研討會,總計921位問券填答者的年齡層介於國、高中和大學,平均18歲,包含穩定聚會、非穩定聚會,以及有無去過教會的基督徒。

 

* Z世代族群英語為Generation Z縮寫是Gen Z,起源於歐美的用語,特指在1990年代末葉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

  • 現場畫面》教會如何留住「新朋友」?傳福音不在教會,要在哪裡?聽聽兩位牧者怎麼說!(圖/記者黃睿慈)

問券統計資訊

填答者總數:921人

性別比例:男性386人、女性535人

平均年齡:18歲

求學階段:國中生185人、高中生312人、大學生424人

宗教信仰:基督徒約600位、非基督徒及無神論者超過300多位

基督徒聚會情形:穩定聚會544位、無穩定聚會74位

非基督徒接觸信仰程度:有去過教會182位、沒去過教會121位

  • news-details
  • 新店行道會歐成予傳道分享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問券調查結果。(圖/記者黃睿慈)

問券調查成果分析

新店行道會歐成予傳道分享「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問券調查結果。此次主要非為四個族群分析:「穩定聚會的基督徒」、「無穩定聚會的基督徒」、「有去過教會的非基督徒」及「沒有去過教會的非基督徒」

 

根據統計,有過半數穩定聚會之基督徒是「第二代信徒」,顯示家人對其信仰的重要性;而第一代基督徒會願意走入教會,多為「朋友或家人鍥而不捨的邀請」,教會活動的有趣度與否,也攸關他們是否願意持續來教會。

 

所有年齡層(國高中、大學)皆認為「幫助自己經歷到神」是他們願意留在教會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兩成的初代、第二代穩定聚會之基督徒,會因「教會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而離開教會。

 

超過六成不穩定聚會的基督徒則會因能「擴展人脈」選擇留在教會,遠超過四成因「幫助我經歷到神」而留在教會的人數。

  • news-details
  • 有超過六成無穩定教會的基督徒,會因「擴展人脈」而選擇留在教會。(圖/新店行道會 提供)

而「人脈」對於年輕人有多重要?從統計數據分析,不論是國高中、大學之無穩定教會的基督徒,都會因為教會能「擴展人脈」而留下;那沒有來教會的人呢?有超過六成的原因,僅僅是「週末時間不允許」。

 

至於年輕人是否對教會「反感」?「有去過教會的非基督徒」過半數不會對教會反感。而「沒去過教會的非基督徒」中僅有22%完全不想來教會,顯示有78%對教會持開放心態。

  • news-details
  • 「沒去過教會的非基督徒」中僅有22%完全不想來教會,顯示有78%對教會持開放心態。(圖/新店行道會 提供)

  • news-details
  • 台北復興堂青年牧區嚴啟榮牧師。(圖/記者黃睿慈)

台北復興堂青年牧區的嚴啟榮牧師上台分享,第二代基督徒不同於初代基督徒因「經歷神」而信主,其大多數是因家族原有信仰受洗,而二代信徒也會因「教會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而離開教會。

 

這也讓他思想,如何牧養這些對信仰「習以為常」的族群呢?

 

我們不只是take care他們二代基督徒的需要,而是要幫助他們成為傳福音的人」嚴啟榮說,若一昧地關心其需要,人的需要永遠無法獲得全然的滿足,他們仍然有可能離開教會,但如果引導他們一起實踐大使命,成為傳福音的一份子,他們才能體會福音對自己的生命有多大的影響力。

  • news-details
  • 初代基督徒受洗原因多為「經歷到神」;第二代基督徒則因「家庭原有信仰」而受洗。(圖/新店行道會 提供)

  • news-details
  • 新店行道會林俐伽傳道以教會青年牧區實際牧養經歷為例,分享做學生工作的見證與挑戰。通常由教會提供小點心,邀請學生自行寫卡片送給每一位未信者同學,其中有一位國一學生竟在每張手寫卡片中,另外加上一句經文,令人感動。(圖/記者黃睿慈)

  • news-details
  •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圖/記者黃睿慈)

「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出,沒有那麼多未信者跟無神論者對教會反感。」柳子駿牧師分享四大要點,第一是了解未信者對教會的觀感,第二是我們應當從更小的年齡層「國高中生」開始做福音工作,過去許多教會多以大學生為主要族群,因大學生多喜愛講座、查經課程,相較於國高中生喜歡大型活動或遊戲,接觸大學生較為容易,但其實國高中是最易受同儕影響的族群,大學反而會有些個人的理念或想法,對於教會流動率高。

 

「你做學生福音,國高中是『事半功倍』,大學是『事倍功半』。」第三點,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們經歷聖靈的工作,讓他們個人與神建立真實的關係;第四,則是持續陪伴未信者、給予關懷,「友誼式佈道,永遠不會過時,跟他們做朋友,太重要了!

柳子駿分享年輕人的instagram實用交友辦法

新朋友來教會、小組,下一步呢?

 

1.拿出手機,加入instagram好友。

2.與新朋友合照。

3.把照片PO在instagram限時動態或貼文中,並tag新朋友。

4.讓所有教會家人或小組成員加入新朋友instagram好友。

 

新朋友一來教會,他的帳號瞬間加入10到20個粉絲,就是拓展人脈的其中一個方法。

柳子駿會後專訪時分享,對於因「教會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的基督徒,他通常會問對方一個問題:「你離開前可不可以為我做一件事情?你為什麼要離開?」即使是分別,他依然希望彼此不是交惡、不明不白,也許可以透過對方的言論,看見牧養過程中的盲點。

 

至於本身就是PK(牧師的孩子)的人,柳子駿目前也牧養一群PK,他提到最關鍵的要素「你是希望作他們的『父母』,還是他們的『牧師』?」也許PK的過去曾經受過傷,是一般的初代基督徒無法理解的,因此他選擇作其「父母」,透過愛和接納,讓神親自對這群PK說話。

  • news-details
  • 校園團契總幹事莊逸宏牧師提到,據校園內部統計,2020年全台學生工作每周聚會人數,遠比2019年下降許多,也看出現在的學生較有自己的想法,容易因文化、教育程度而改變自身對信仰的態度。(圖/記者黃睿慈)

  • news-details
  •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圖/記者黃睿慈)

提到如何避免年輕人的聚會過於冗長,以及如何安排青年聚會和小組的時間長短,張光偉分享:「其實最重要的點是,如何建立年輕人對教會的歸屬感,小組的黏著度。

 

若讓年輕人認為教會氣氛是熱絡的、有趣的,他們自然而然會想要「久待」,以新店行道會為例,一場學生聚會會盡量在一小時15分鐘內結束,後面再預留一些時間給學生聯絡感情、團契,這也是主日聚會很重要的一環。

 

張光偉於會後受訪時分享,以現今虛實整合的聚會模式,基督徒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續關心身旁的人、為其代禱,新店行道會也鼓勵弟兄姊妹們繪製「恩典經文刮刮卡」,由教會給出經文、弟兄姊妹則依據經文內容作畫,最後再聚集所有作品,集結成一盒祝福卡片,讓每個基督徒出去探訪時,可以多帶幾張,並詢問未信者的意願:「請問,我可以用卡片,來為你祝福嗎?」

 

他提出牧養「國高中生」與「大學生」最大的不同點,「國中生比較需要方向,他們會單純去做一件事情;大學生則需要理解,要讓他們知道mission使命是什麼,讓他們看見、參與福音改變一個人生命的過程。

 

張光偉提醒,如果持續邀約,未信者依然不願意來教會,還是要約吃飯、建立關係,「因為,也許哪一次,他被神觸摸,你種下去的種子就發芽了。」要持續做,直到看見突破。

  • news-details
  • 新店行道會自製恩典卡。(圖/記者黃睿慈)

  • news-details
  • 張光偉牧師查看線上與會者提出的問題。(圖/記者黃睿慈)

  • news-details
  • 火把行道會主任牧師吳永成作結束禱告。(圖/記者黃睿慈)

  • news-details
  • 分組討論。(圖/記者黃睿慈)

  • news-details
  • 本次研討會現場約有50人、線上150人,共計200人一同參與。(圖/記者黃睿慈)

分享
意見反應